一、 基本情况
乌龙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64年,原名乌龙镇初级中学,地处霍邱县西南端,南接皖西最大的竹木加工基地叶集区,105国道、邵三路县道组成了东西、南北交通干线,是六安市最大的水稻种植乡镇。自2005年4月8日成立乌龙镇中心学校以来,对学校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环境进行了优化、美化、净化,加强了学校的规范管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强化管理,依法治校,学校占地面积18765m2。装饰一新的教学楼在绿树的掩映下优美典雅,教学楼内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条件优越。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一应俱全;各个教室、办公室光纤上网,班班电子白板,这些先进的设施不但优化了教育环境,也为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理念
给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生活、给教师一个发展的空间。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我们认识到学生不可能平均、整齐的发展,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心理、性格、能力、家庭环境都有所不同。在我们的信念里,人人是可造之材,人人是应造之材。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不放弃、不歧视、不偏爱。在我们对学生的关爱里,没有特殊对待的学生,无论他乖巧聪颖,还是资质驽钝,无论他家境优越,还是出身贫寒,每一个学生,将在这里得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受教育机会。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认同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将中心校所属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优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的好学校。乌龙中心校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理念,形成“繁星纵变,智慧永恒”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引领”的教风;“明理、求真、立德、善学”的学风。面向全体、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重点突出“养成教育”这一特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为此,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人人以学校大业为己任,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四、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及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德育为首,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整合资源,调整校点布局为主线,以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快教育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的进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乌龙教育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
加强校园布局调整,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制定学校总体办学规模,将中心校建成“‘三风’浓、秩序好、环境美、质量高的文明学校;把教育办成“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使全镇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晋级达标提高2-3个层次,成为霍邱县义务段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2、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学校管理目标
(1)、领导班子
①、不断完善校长任用机制;实行学校班子聘任制,对学校干部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加强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重视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
②、建立一支信念坚定、勇于改革、团结务实、结构合理、品德高尚、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
(2)、教师队伍
①、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做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新、师德高、教风正、业务强、结构优良、政治合格的教师队伍。
②、加强校本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积极依靠中老年教师传、帮、带,建立带教制,倡导教育教学反思,使一批青年教师飞快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3)、教育管理
①、坚持德育首位,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德育工作,建立德育教育网络,建立以校史、优秀师生及未成年人思想准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两个中小型德育室。
②、进一步加强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累经验,总结出有一定影响的成果。
③、规范学校“三风”建设,营造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具体目标
1、完善教育设施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必备器材要有计划逐步购置,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适应学校的个性发展。校园环境的改观和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重点。具体规划如下:
(1)、中心校下属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通过撤并后新建学校后要优化各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各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学校的所有专用教室都将配齐配足,届时学校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
(2)、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教师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做到办公无纸化。建成校园网络,让丰富的教育资源改善我们的办学,让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让充足的网络信息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学生发展。
2、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此,要开发全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乌龙中心校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3、深化教育科研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1)、中心校教学工作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英语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质量分析。切实抓好各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承担起培养后进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确保每一名后进生都必须有明显的进步。
(2)、各校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标志。深化教学改革,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听课、评课、反思”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常规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活动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及建议,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教研不在教学理论,而重在教学方式,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模式;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教学在创新中发展。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督查要讲究形式,注重实效。
(3)、加强学科流程管理工作,备课注重“二次备课”,强调课堂随笔,课后反思。课堂教学以学为本,教学相长,作业布置,在强调规范的同时,重在“拓展”、重在“适量”、重在“习惯”。课后辅导,重在实效,体现分层,面向全体。评价反馈,讲求及时,重在有效,帮助提高。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基本功训练。学科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进行具体指导,帮助解决疑难。每学期以校本教研的形式进行发扬,以激励教师。
(4)、对学生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是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分层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辅导要有针对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注重个别辅导,做到定时间、定对象、定内容,要注意采用集中上课、面批、谈话等多种形式。建立学生辅导档案和教师责任档案,及时检查辅导效果。
(5)、推进评价机构改革。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原有的评价制度,使之符合学校实际,又贴近教改方向,又能促进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制定出新的评价标准。
4、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动态的、吸优从教的师资调控制度已被社会认可。因此,坚定考核聘任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整不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优者上,能者进,人品至上,水平至上,在流动中稳定,在稳定中提高。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在学校形成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不断认识教育、认识学生、认识课程。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改进学校管理、改进课堂学习、改进教育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和著名教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是我们接受继续教育最便捷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学期起,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名著,并撰写心得体会。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提高上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优秀教师迅速成长,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
5、重视养成教育
以乐学校园的构建为抓手,塑造和谐的班队文化,通过开放的德育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全员育人格局。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持之以恒开展爱岗敬业活动。切实加强各校养成教育、制度建设、经典文化的熏陶和人格的培养,千方百计创设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创我校的德育特色。
求精: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
求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抓好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注重人的实效性。
求真:抓好班队、思品及其他学科的主渠道的育人途径 。强化学科德育功能,注重德育连续性、系统性。
求实: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注重个人化、人格化的教育。
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各校要抓好校园文化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阅览室、宣传栏、教学楼走廊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快乐校园建设的要求,加强教室教学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完善体育器械安装使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6、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也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体现学校存在的价值。我们在坚持基础学科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发展为策略,确实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体。
7、后勤工作务实、优质、高效
进一步明确学校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围绕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不断研究新形势,谋求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后勤内部管理,力求使后勤服务“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落到实处,使后勤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方面再有新突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乌龙中心校的宏伟蓝图,学校的发展规划将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这将成为全体师生共同担负的责任。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能力,激发广大教职工主动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的发展,为学校实现办学目标,为创建品牌学校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