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聚焦课堂促成长 跟进教研提质量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月26日下午,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跟进式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刘家莉老师执教四年级数学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学校数学教师及教研团队共同参与,以课例为载体,探索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
精研细磨,三次磨课助力课堂优化
为呈现高质量的课堂,刘家莉老师在韩家勤、李先玉两位指导教师的全程跟进下,历经三次磨课迭代。两位导师秉持“静心、细心、耐心”的指导理念,从教学设计的情境创设到任务分层,从课堂互动的预设到生成性问题的处理,逐环节推敲打磨。韩家勤老师强调“数学课堂要立足学生认知起点,用真实问题驱动思维进阶”,李先玉老师则针对学习单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帮助刘老师在“教——学——评”一致性上实现突破。
课堂实践,童趣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课堂以“一只青蛙四条腿”的趣味儿歌导入,学生在创编儿歌的活动中直观感受“数”的局限性,自然生发用字母概括规律的认知需求。刘家莉紧扣“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应用价值及适用范围”三大核心问题,设计了三个递进式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理解字母可表示任意数、特定范围的数及数量关系。课堂中,刘老师巧妙运用专递课堂中可视化工具呈现思维过程,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学习和互动中展现了高阶思维的发展。
深度研讨,多维评课共促专业成长
课后研讨环节,刘家莉老师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及磨课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特别感谢两位指导老师“既授方法更传理念”的陪伴式指导。听课老师们分别发表了他们对本节课的点评,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教务处主任张建玲作为学校青蓝工程中刘家莉的帮扶老师,对刘家莉的专业成长历程进行了分享与剖析;一年级组刘小燕指出“妈妈的年龄与字母取值范围的自然关联,体现了符号意识培养的渐进性”;教研组长刘连国评价“任务设计既有生活温度又有数学深度,有效突破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
此次跟进式教研活动,通过“个人钻研—团队共研—实践检验—反思提升”的闭环教研模式,实现了教师个体成长与教研组生态建设的双赢。学校将持续推进此类深度教研,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赴思维生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