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秉持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育残成才” 的理念,致力于为特殊学生提供优质、适宜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合。
二、工作目标
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教研等活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3.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更加完善、个性化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
4.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
5.增强家校合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育教学工作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IEP)
开学初,组织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依据评估结果为每位学生制定详细、可行的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在学期中根据学生进展情况及时调整。
建立 IEP 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每份计划都有详细记录和跟踪反馈,定期开展 IEP 执行情况检查与交流活动。
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课堂教学巡查,每日安排行政人员不定时巡查课堂,检查教师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每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常规检查总结与反馈。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学科组内教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评课与反思。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组织教师团队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需求,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如生活技能训练手册、康复训练指导手册等。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培训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制定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包括国家级培训 、省级培训 、县级培训 ,确保每位教师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 90学时。
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提升教育,对取得更高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
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大赛、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等,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以赛促教、以评促研,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优化
深入调研学生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构建涵盖文化基础课程、康复训练课程、生活适应课程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明确各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将文化课程与生活技能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
(四)学校管理与建设
制度建设与完善
对学校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和修订,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管理需求,制定和完善涵盖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加强制度的宣传与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位教职工都能熟悉制度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将制度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制度学习考核活动,检验教职工对制度的掌握程度。
校园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园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安全演练活动。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积极与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办学条件改善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办学条件改善计划,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康复训练室、完善校园网络系统等,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五)家校合作
家长培训
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 1次家长培训讲座或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为家长讲解特殊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家长培训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家长培训资料,如培训视频、课件、书籍等,方便家长随时学习和查阅。
家校沟通与互动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日常联系与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商讨教育对策,每学期教师家访率达到 100%,每月至少与每位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或微信沟通。
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本年度计划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2次。
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和家长志愿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学期至少开展 1次亲子活动和家长志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