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今年,学校配备了诸多师资,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他们去亲历、去实践,让学生出力流汗,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以“劳动素养教育”和“综合实践”各项活动为基础教育实践,树立自信,养成习惯,形成技能,深度融合社会资源开发,形成“适合”的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技能培养领域体系,为孩子们走向社会自理生活打好基础。
一、循环“劳动周”主题活动
引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本领,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取向。按照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各教学部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开设小学段、初中段的“劳动周”循环活动,每周都有一个班级参与活动,通过“劳动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
(一)清理小菜园的杂草
同学们不怕苦累,走进种植园,清理玉米秆和杂草,流汗的同时学生们也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到菜园里辨认学习各种蔬菜,现在他们可以正确区分生菜、油菜、香菜、菠菜、大蒜、芹菜和杂草了,他们现在可是除草小能手了!
(二)整理土地
原来从没到过田地里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的指引帮助下,好多大龄孩子都学会了翻地、平地、挖沟、起垅、垒堰,同学们干的热火朝天,加强了劳动实践基础,增长了技能,给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三)整理内务
同学们分组合作整理内务:整理床铺,铺平床单,叠好被子;洗抹布,擦窗台、玻璃、门框;扫地、拖地。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他们的分工合作能力,干净明亮的宿舍,真舒心呀!
(四)生活实践
同学们到餐厅帮助值班老师拿碗—盛汤—分饭,锻炼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同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到面点室跟着面点老师学习面点技能。看,我们的小厨师们,棒棒哒!
(五)垃圾分类
学校对“垃圾分类”活动常抓不懈,通过“垃圾分类”活动,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校深化“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教育,学会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劳动教育的各种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劳动技能大比武活动
通过劳动技能项目大比武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体现劳动的价值,以各项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劳动课程
-课程目标:劳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职业技能。对于有智力障碍或自闭症等情况的学生,课程注重让他们学会自我照顾,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基础生活技能;对于能力稍强些的学生,会教授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或种植技能,帮助他们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 课程内容:
- 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个人卫生、家务劳动等方面。例如,教学生如何正确洗手、洗脸,如何打扫房间、洗碗筷等。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
- 手工制作:开展如折纸、编织、陶艺等手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比如,在折纸课上,学生可以学习折简单的动物、花朵等造型,培养创造力和耐心。
- 园艺种植:学校可能会有小型的种植园,让学生参与种植蔬菜、花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学会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技能,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 简单职业体验:针对部分高年级或能力较好的学生,会设置一些简单的职业体验内容,如模拟超市购物结算、简单的产品包装等,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初步的探索机会。
四、条件保障
- 师资队伍:学校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这些教师具备特殊教育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残疾类型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课程。
- 教学场地和设备:
- 设有专门的生活技能训练室,里面配备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模拟家居设施,如床、桌椅、厨房用具等,为生活技能教学提供真实的场景。
- 手工制作教室会有充足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像彩纸、剪刀、胶水、陶泥、编织工具等,满足不同手工制作课程的需求。
- 园艺种植区域会有适合学生使用的小型农具,如小铲子、喷壶等,并且有防护设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 安全保障措施:劳动课程涉及很多工具和操作过程,学校会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在生活技能训练中,对电器、刀具等危险物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在手工制作和园艺种植过程中,教师会提前教授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学校也会配备基本的急救设施和药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