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工业学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一、就业总体情况:
1.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1.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24年我校毕业学生数78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632人,直接就业人数156人,直接就业率19.8%;本地就业人数14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0%。,外地就业人数16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2%。
2.就业分布情况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10.2%;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8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55.1%;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54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4.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4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0%;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6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2%。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5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35.8%;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0%;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0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64.2%。
二、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24年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98人签订1年以内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62.8%;有46人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29.4%。0人签订2-3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24年就业学生中49人起薪2001—3000元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31.4%;有97人起薪3000以上,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62.1%;数据表明,起薪3000元以上人数所占比重增大。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情况
2024年,直接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人数为14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93.6%;享有五险的人数为1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6.4%;享有三险一金的人数为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0%;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为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0%。数据表明,享有三险的学生占比多,流动就业最多。
三、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等方面,具体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2024届毕业生中,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基本不对口,即使对口,在工资待遇及福利方面也较为低下,有的也大多是临时工。
2.工作稳定性较差。一些就业学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很大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不足一年,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农民工做的工作并无二异,技术含量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
四、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虽然重视职业教育、但同时也重视高学历文凭、中职生就业平台低仍比较严重。企业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中职学生就业年龄相对较小,吃苦耐劳精神差,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指导。学生毕业了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把挣钱多少做为谋求职业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学校教育教学中技能教育质量不高。为了给每个学生设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作为班主任、职业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职业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活动,稳定其就业的选择。
另一方面学生适应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教育有所不足。
3、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轻视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选择中职本为无奈之举,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即使在中职学校学习了,学生自身也没有强烈地意识要学好一技之长,反而相当挑剔,怕苦怕累,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