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工业学校教学年度质量报告
我校在“抓管理促质量、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从期末质量检测及技能大赛状况对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
一、成绩总结分析
1.期末质量检测成绩总结:我校各专业平行班级学校统一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公共基础课考试,语文合格人数961人,占90.7%,优秀人数683人,占64.5%;数学合格人数893人,占84.3%,优秀人数483人,占45.6%;英语合格人数875人,占82.6%,优秀人数390人,占36.8%;从平均分语文学科无论是合格率和优秀率都略高于数学和英语。各专业课由于专业多,班级分配不均进行的是各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平行班考试。总体来看除了旅游专业合格率与优秀率略高一点,其他各专业合格和优秀率基本持平。
2.技能大赛成绩总结:在2022年度六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师生奋勇拼搏在导游(个人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个人赛),职业英语服务类(团体赛),程序语言(Python语言)(个人赛),冷拼与食雕(个人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团体赛),酒店服务(个人赛),汽车车身修复(钣金)(个人赛),汽车机电维修(个人赛),汽车车身涂装(个人赛),综合车削加工技术(个人赛),车加工技术(个人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计获得省赛三等奖一个,市赛一等奖三个,市赛二等奖四个,市赛三等奖13个。
3.对口升学:在对口升学难度逐年上升的情况下,2022年度我校依然保持共486人参加对口升学,高职院校达线479人,达线率98.6%。
二、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构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始终坚持这个正确导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用心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教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状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教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②严格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务处每月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忙,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规范各项考试考核。
4.抓实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成就教师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每学年初都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资料、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办法,培训领导组工作的分工等)。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①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到校理论讲座(上课示范)。②本校优秀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③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研究,透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价是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要求、资料不同而考核的标准、方式不同。透过实施“培训、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
2.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较大,家庭教育缺失。
3.学校管理还有待加强,与教学管理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要加强组织教师强业务学习,继续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用心开展校本培训,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主要资料。用心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教师认真听课、深入评课,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教导处加强听随堂课,使教师克服平时课堂中的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目标和重点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让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边备课边在书中点批和眉批,注重标注哪部分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3.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运用好远程下载资源,借鉴其中有用的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课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资料能够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加强操作演示,也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语文课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视朗读潜力的指导,增加课外阅读资料,提升阅读理解潜力,丰富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学生的思维。英语课用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单词积累,记忆,理解,注重口语训练,注重书写指导。
4.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课堂教学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