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开展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霍邱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在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对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在粮食仓储环节将损耗降到最低。
一是持续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功能。创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空气源热泵、生物质、太阳能光伏等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推广一机多用干燥工艺技术,配套应用粮食产后品质测控技术,提高粮食产后干燥保质保鲜装备技术应用水平。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清理等综合服务,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因地因需开展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建设。
二是9.6万吨高大平房仓主体工程全部建成。同时,县政府从超级产粮大县奖补资金中列支2000万元用于新建粮仓“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安装、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设备采购、粮食清理输送设备采购及电力设施、道路、“一卡通”、一站式服务用房等配套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冯井粮库一期项目建设工程11.8万吨高大平房仓等,于11月初开工建设,计划明年8月底竣工。二期4万吨浅圆仓项目工程正在积极准备,计划明年6月开工建设。
三是对现有仓房进行气密性、隔热性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升级修缮老旧仓房,加强粮库智能化改造,推进粮食仓储信息化。推动粮仓设施分类分级、规范管理,提高用仓质量和效能。推广使用储粮生物药剂和防霉抑菌技术,整治超标粮食损耗,提升粮食品质。指导农户科学保粮,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服务。
二、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监管
高度重视“智慧皖粮”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通过数字化系统、信息化平台进一步落实粮食节约行动。
一是成立“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常态化开展“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运行监测工作,确定库点专职人员,认真学习《“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规范、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信息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确保系统内各项指标数据及时、准确、完善并随时更新,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三是充分发挥“智慧皖粮”的监管作用和“智慧皖粮”APP的售粮预约、粮款结算、咨询投诉等功能。实现政府储备粮信息化全覆盖,并通过“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开展粮食出入库业务,及时通过“智慧皖粮”系统进行溢余损耗处理。四是投入资金20多万元,对全县“智慧皖粮”系统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将“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纳入仓储设施建设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仅9.6万吨粮仓项目信息化建设投入就达52.6万元。与四创公司签订运维合同,随时维修系统故障,缩短“智慧皖粮”系统掉线时间,确保在线率。
三、落实“好粮油”、“两项工程”财政支持
以适度加工为突破口强化加工节粮减损。加强对粮油及食品加工企业水稻、小麦适度加工的引导,提高出品率。推进稻谷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推广低温升、立式柔性碾米等设备,扩大降低碎米率加工设备应用范围,淘汰落后加工设施。探索建立粮食加工低碳低耗生产制度,减少能耗物耗。响应“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探索开展全谷物食品研发,提高粮油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减损增效。
优化粮油加工工艺,推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业标准和“安徽好粮油”团体标准,2022年起,中国好粮油项目对五家示范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共拨付210余万元,“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引领绿色优质粮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经营,不断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2023年内完成24家放心粮油网点构建,推进2家“主食厨房”销售网点建设,拨付10万元“两项工程”奖补金,构建完善的经营网络,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主食消费需求,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促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开展不断取得实效。
四、粮食综合资源利用渠道不断加强
推广粮油加工副产物高效和循环利用新技术。积极推广粮油加工副产物高效转化生产蛋白质、活性多糖等新技术,倡导粮油加工副产物循环、高值和梯次利用。鼓励粮食企业应用绿色、低碳、环保设备和技术,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
一是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如安徽环宇米业有限公司与合肥学院、黄山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安徽冠淮食品有限公司与皖西学院开展合作,一方面由高校对企业提高技术改良和研发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承接了高校部分粮油供给业务。
二是增加专用米、专用油等特色产品供给。如霍邱县富民米业有限公司制定企业标准,加工不抛光大米,年产量2万余吨,不抛光大米既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大米中的营养元素,还进一步减少了大米加工中产生的浪费问题。
三是提高米糠、碎米、稻壳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我县多家企业对粮油加工副产物进一步加强了利用,减少了浪费。将碎米提供给锅巴代工工厂、杂粮粥代工工厂以及酿酒厂等,将米糠提供给相关合作企业进一步加工成米糠油,将稻壳提供给酒厂、饲料厂等进一步加工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