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有效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发展,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皖教〔2019〕23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范围
(一)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2年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省示范项目和县试点项目学校的带动,切实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具体目标
1)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
2)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各学科所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加工和制作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3)掌握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各学科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小组的组织、管理、监控及评价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
4)掌握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合作学习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参与范围
全县在职中小学(含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21年已实施6个试点学校除外)
二、任务和措施
(一)任务
依据国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明确地、县(市、区)校的职责任务。按照全县统筹、全员参与、骨干带动、示范辐射、整校推进的原则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分层次、分学校的全员培训,完成每人不少于60学时培训任务(其中线上30学时,线下30学时)以及20学分的校本应用考核,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措施
1.统筹规划,健全机制
做好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县教育局和学校分级制定实施细则、考核细则、研修计划。县教育局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指导本地教师进修学校制定本地提升工程发展规划、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中小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切实组织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具体实施者,负责资源平台服务、管理平台应用、县规划审核等工作,推动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组建团队,加强管理
(1)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学校校长带领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组建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强的培训团队。从试点学校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遴选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3)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骨干教师团队。遴选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创新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骨干团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虛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3.精心准备,测试环境
根据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借助测量工具,组织学校进行信息化环境测试。
4.抓好师训,整校推进
按照“国家示范、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培训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
5.注重成果,强化考核
根据《安徽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组建县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专家团队,有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中小学校围绕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的类别、数量及选择的考核项目。将教师研修学习、教学实践等活动纳入评估范畴,以评促用。测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测评结果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优秀(90-100). 良好(80-89).合格(60-79)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次。
6.创新机制,建设资源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统筹指导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
7.城乡结合,均衡发展
针对我县校际间存在实际差异的具体情况,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等方式,采取专家团队进校指导、名师网络录像或空中课堂与当地教师辅导相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收集信息。2022年6月30日前各乡镇(开发区)中心校及县直属学校上报参训学员名单(试点学校已经学习过的教师无需上报),并组建校培训团队;
(二)线上学习。2022年7月全面启动能力提升工程,2022年7-8月开展全员线上培训学习;
(三)线下学习。2022年9-10月完成线下培训,并于10月底之前组织完成线上考核任务;
(四)校本应用考核。各校于2022年11月20日之前完成校本应用考核20分的任务,收集材料并上报优秀作品及考核人员信息表;
(五)考核评价。县教育局组织实施考核,评选优秀案例及优秀学员;
(六)评估验收。做好收尾验收评估,并召开全县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会议并上报省项目办(截止到2022年年末)。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成立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统筹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加强对培训的组织和指导。执行办公室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
管理团队
组 长:傅云飞
副组长:李继方 朱从军
成 员:教育局函授站和各校负责人
执行办公室
负责人:徐光年
成 员:杜玉洋 蒋曙光
(二)落实工程经费
培训费用由县教育局和各校共同承担,县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好经费保障,各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优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使用。
(三)健全激励机制
颁发专家团队证书,评选先进学校,评选优秀学员,评选优秀作品。
(四)做好相关宣传
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个人发展愿望,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加强宣传,调动学校和教师积极性,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落到实处。
(五)严格监管评估
县教育局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情况,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
霍邱县教育局
202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