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后公布 】《霍邱县彭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霍邱县彭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5月29日获霍邱县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号:霍政秘〔2025〕46号)。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安徽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的有关规定,现对霍邱县彭塔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告,将有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为彭塔镇全域,包括顺河村、彭塔村、高楼村、千金田村、金古堆村、慈佛寺村、西隐贤村、赵圩村、松台村等9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92.65平方千米,中心镇区(镇政府驻地)范围为115.3公顷。
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
1、发展定位
江淮丘陵的区域协同示范区、淠河生态经济带的林果特色小镇、县域绿色振兴的现代农业基地、淠淮流域的生态安全廊道。
2、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设县域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的新样板;农业空间不断优化,建设乡村绿色产业的新基地;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家园;区域协同不断推进,建设面向合六经济走廊的新示范区;文化底蕴不断彰显,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627.6051公顷,耕地保护目标5053.9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245.6183公顷。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禀赋、城镇发展现状,落实生态优先、粮食安全优先理念,构建“两心三轴七节点,两廊两区多特色”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心:中心镇区镇域主中心和西隐贤-赵圩镇域副中心。
三轴:S428镇村发展主轴、S324镇村发展次轴、南部镇村发展环线。
七节点:高楼、千金田、金古堆、慈佛寺、松台、顺河、彭塔等七个中心村。
两廊:淠河主要生态廊道、小淠河次要生态廊道。
两区:东部圩区农业区、西部丘陵农业区。
多特色:构树、艾草、冬枣、黄桃等多个特色林果种植;以及生猪、仔鸡、山羊、水库水产等多个特色养殖产业。
四、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网络
积极谋划立体交通,落实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构建S324、S325、S244、扶贫产业路等构成的快速路网。
对镇域主干道X408、Y015、Y016、Y018、Y019、Y020、Y021、Y022、Y023等县乡道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对外道路等级,疏通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衔接对外快速路网。
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城乡,促进镇政府驻地与村庄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的“零距离换乘”的枢纽体系。
2、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人均生活用水量为取150L/人·天。规划期末需4140立方米/天;保留现状自来水厂,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日。
规划年用电量为5520万kW·h,电负荷15.8MW,保留现状35KV彭塔变电站。
规划设置2处瓶组站,分别为彭塔镇CNG瓶组站、西隐贤村瓶组站。
保留现状污水厂,处理能力为600立方米/日;各个村庄集中建设区新增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赵圩村中心村与西隐贤村合建。
3、公共服务设施
落实“乡村生活圈”理念,按照“镇政府驻地—中心村—自然村”三级结构,形成“1+9+N”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
4、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小淠河、中心渠、南大沟等沟渠河道疏浚、堤防新建、加固,建设小淠河左岸防洪堤15.9KM,右岸防洪堤14.7KM,重建防洪闸、节制闸,加固淠河防洪堤及各大小水库堤坝。根据各水库实际状况,按轻重缓急适时开展水库除险加固,主要实施内容包括大坝实施防渗处理,放水涵、溢洪道翻建,配套管理设施。
五、村庄布局优化
1、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1+9+255”的三级村庄居民点体系,即1个镇政府驻地,9个中心村,255个自然村。以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驻地)为核心,各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作为中心村,其他保留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自然村。
2、村庄分类引导
确定顺河村、千金田村为城郊融合类村庄,承担城镇功能外溢,应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强化服务城镇发展,提高满足城镇消费需求能力。确定彭塔村、高楼村、金古堆村、慈佛寺村、西隐贤村、赵圩村、松台村等区位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资源条件相对优越、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行政村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结合各居民点现状发展基础和居民拆并意愿,划分提升型居民点58个,稳定型106个,缩减型91个,撤并型12个。
六、产业发展引导
结合彭塔镇现状产业发展基础及区域合作、政策指引机遇情况,依托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做稳一产、培育二产、拓展三产,“农+旅”双链带动,拓展产业融合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确定产业定位,构建“221”的产业体系,实施绿色振兴,实现跨越发展。
——优化提升基础产业:综合种养基地、特色林果基地
——加快培育机会产业:绿色加工基地、乡村旅游基地
——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七、镇政府驻地规划
1、用地布局
结合实际,将与镇区空间相近、功能紧密的区域划为镇政府驻地范围(即中心镇区范围),北至乡镇卫生院,南至民兵水库泄洪沟,西至务坊(产业集中区)、东至中心小学,包括部分镇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及周边规划用地,总面积115.3公顷
2、公共空间与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35年,中心镇区绿地和开敞空间总面积2.1761公顷,拓展城市公园绿地,以综合公园和社区广场为主,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的生态绿色空间。
3、道路交通体系
形成与中心镇区用地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相协调的骨架路网,完善支路系统,打通交通微循环,形成以主次干路为骨架,等级匹配和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构建“六横四纵”棋盘式骨架路网。
八、实施保障
1、强化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镇工作格局。加大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定期研究相关工作。镇党委、政府是规划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围绕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确定本镇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制定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2、建立规划监督制度
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包括确定监测指标体系、滚动制定阶段规划目标、建立面向公众的监测数据库等。各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并负责提供职能范围内的发展信息。本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3、纳入信息平台实施监督系统
纳入省、市、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合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规划制定、实施、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便捷、有效的技术支撑,提高规划应对新形势要求的能力与水平。
4、积极落实公众参与制度
推进公众参与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强对总体规划的宣传,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个阶段。提高全社会对总体规划及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推进规划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