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临淮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示
《霍邱县临淮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霍邱县临淮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5年5月29日获霍邱县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号:霍政秘〔2025〕47号)。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安徽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的有关规定,现对《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告,将有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临淮岗镇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镇域和镇政府驻地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123.32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规划范围3.43平方千米。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1.发展定位
淮河生态经济带特色人文旅游镇,霍邱县生态经济发展先行镇。
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全面落实上位规划要求,严守空间底线,强化产业支撑,夯实民生基础,彰显地域特色,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幸福乡镇。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至2035年,临淮岗镇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6840.00公顷(10.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687.02公顷(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21.7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不高于55.03公顷。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落实区域和县级空间战略,立足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特征,构建“一心一带一轴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心”:集镇综合服务中心;
“一带”:淮河生态经济带;
“一轴”:城乡联动融合轴;
“四区”:综合农旅体验区、北部生态农业综合区、东南优质粮油发展区、现代产业发展区。
四、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临淮岗镇的地理与交通区位优势,落实霍邱县交通发展战略,全面强化铁路、公路等多元交通发展,加强乡域道路系统与各类对外交通设施的连接,提高高速公路与国省干道的互联互通水平。
1.对外交通
构建“两横三纵一环”的公路体系,强化重要交通走廊通行能力,切实提升临淮岗镇与各乡镇、村庄之间的交通效率。衔接和落实沿淮高铁、合肥(新桥机场)霍邱阜阳城际铁路和霍邱北站方案。
2.内部交通
通过实施拓宽、延伸、硬化和新建工程,推进农村公路联网成环、提档升级,提升通达能力,提高通户比例,形成四向铺陈、枝状放射的道路布局。
3.交通设施
加强枢纽站场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衔接,促进枢纽与干线交通网络、城乡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效率。规划结合沿淮高铁霍邱北站,与城乡公交枢纽站、县城公交首末站等实现“多站合一”,建设综合客运枢纽。
五、村庄布局优化
1.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村民组”三级镇村等级体系。
镇政府驻地:16个,红卫、淮一、淮三、街三等;
中心村:10个,双四、莫店安置点、庙三、大圩、梨树、街西、楼东、南圩三、双桥、二号庄台;
村民组:178个,街北、朱四、朱五、朱三、朱二、朱一、柳庄等。
2.村庄分类引导
(1)行政村分类
依据上位相关规划,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村庄发展趋势分析,划定城郊融合类村庄4个、集聚提升类村庄6个、搬迁撤并类村庄5个、其他类村庄1个。
城郊融合类:双门村、莫店村、八里棚村、双砖井村;
集聚提升类:小新村、大兴村、黄家庙村、梓树村、后楼村、甘花园村;
搬迁撤并类:上姜台村、下姜台村、刘台村、张台村、顾台村;
其他类:临闸村。
(2)自然村分类
规划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提升型村民组36个、稳定型村民组73个、收缩型村民组32个、撤并型村民组66个。
六、产业发展
1.产业体系
构建“1+1+1”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事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升级,加快生态农业提质扩容,提升农事服务能级,以生态观光和康养旅居为抓手,融入区域全域旅游格局,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2.产业发展格局
构建“三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现代农业核心区,重点建设以大兴村、黄家庙村、后楼村、甘花园村为核心的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生态文旅融合区将依托临淮岗景区、临淮岗镇淮河文化园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沿淮文旅产业带,串联多个文化旅游节点。农事服务集聚区规划建设占地440亩的农机大市场,为全镇及周边地区提供专业化农事服务。
七、镇政府驻地规划
1.用地布局
镇政府驻地规划用地总面积342.75公顷,加强居住用地布局引导,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形成网络化绿地系统。
2.道路交通
优化对外交通联系。提升X302和霍临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镇区对外公路交通通达水平;加强镇区道路与省道和县道的联系,构建科学合理、品质优良的对外交通体系。完善镇区道路网体系。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主干路是各主要功能分区的连通道路,以承担机动车交通为主,包括X032、霍临路、淮滨大道和临新路。次干路是与主干路衔接的集散道路,以承担各功能分区内部交通为主,包括临丰路、淮康路。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包括淮河路、张台路等。
八、规划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推进乡镇规划的实施措施,按照近期项目计划制定乡镇年度工作安排及重点项目的部署;监督检查各年度工作的推进、执行情况。
2.加强规划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公布和宣传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建立规划宣传和交流互动机制,将规划核心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3.建立长效机制
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对规划执行情况实时监测、预警和定期评估。将规划实施管理列入政府工作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做到有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经费、运作机制、监督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