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霍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防范高温干旱稳定农业生产的通知
各乡镇、开发区,县直有关单位:
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一段时间我县基本无降水,仍以高温天气为主,持续高温少雨将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我县正值秋粮生长发育、畜牧水产养殖的重要阶段,切实抓好以抗旱保苗、防御高温热害为重点的田管措施落实和畜牧、水产养殖防范高温干旱措施落实,对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完成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为此,就落实防范高温干旱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旱情研判。各乡镇要密切关注天气近、中期形势,加强旱情、水情、墒情、苗情、畜牧水产养殖情况监测分析,有针对性采取旱情防范应对措施。要在确保防洪及堤坝安全前提下,水库、水塘尽可能多蓄水。有条件的地方,通过闸站引提外水,或者架设临时机泵等提外水增补内水。沿淮乡镇要充分利用当前引水较好时机,加大引、提水力度,提高本地水源保有量;南部乡镇自流灌溉区要节约用水。要理清用水细账,分区域、分作物种类、分养殖种类、分生育进程精准测算出农业用水需求细账,制定供水预案,备足引水调水提水拉水送水设备和移动抗旱机械装备。
二、落实防灾减灾。各乡镇要立足抗大旱和长期抗旱思想,克服畏难情绪,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浇水保苗、养殖场(户)开展防范高温行动,努力减轻旱灾和高温热害的影响。8月份我县仍可能会局地突发干旱、高温等灾害性叠加天气,将对农作物开花授粉、扬花结实,畜牧、水产养殖等产生不利影响。各乡镇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以及养殖场(户)具体生产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提出科技抗灾技术方案,落实科学抗灾措施,切实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
三、统筹防控病虫。当前正处秋粮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我县一季稻“两迁”害虫和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常发病虫发生普遍。要切实加强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加大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到位率。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防治效果和解决无劳力农户病虫害防治难问题,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防范高温引起畜禽热应激,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类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甚至引发日射病或热射病致死。预防高温容易导致池塘发生水质恶化、倒藻、缺氧浮头、鱼病暴发等。
四、加强科技指导。各乡镇要把抓好秋粮抗旱保苗作为当前秋粮生产的主要任务,统筹兼顾畜牧水产养殖防范高温热害,针对高温、干旱、旱涝急转等气象灾害,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关键措施落实。旱灾重发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落实,及时帮助和协调解决抗旱保苗中的水源、电力、机械等实际问题。农技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和农业生产情况分析调度,为科学指导生产提供依据。要加大防灾增产关键技术推广落实,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要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户),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落实田管、养殖管理等各项措施,促进秋粮正常生长发育和养殖业正常有序生产,力争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全力夺取秋粮丰收,完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
附件:1. 霍邱县种植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2. 霍邱县畜牧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3. 霍邱县水产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中共霍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8月14日
附件1
为了认真落实2022年8月14日“全省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打好抗大旱、防高温硬仗,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现制定霍邱县种植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一、当前高温干旱发生情况
自7月份以来,全县平均气温29~31℃,累积降水量80~210mm;其中,8月3日至8月9日全县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30℃且日最高气温≥35℃。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未来七天我县仍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最低气温28~30℃,最高气温38~40℃,局地超过41℃。预计未来七天我县一季稻高温热害气象风险等级为中到较高风险,农业干旱气象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二、高温干旱对我县在地农作物的影响
当前我县100万亩早熟中稻已进入黄熟收割期,其中80万亩再生稻已收获50万亩,170万亩麦茬或迟播水稻处于孕穗期,处于较耐高温干旱期。尚有100万亩水稻处于抽穗杨花灌浆期,10万亩玉米处于灌浆期,7万亩大豆处于开花结荚鼓粒期,这部分对高温干旱处于敏感期,高温干旱易造成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甚至绝收。故这部分作物是重点预防高温干旱的对象。
三、预防高温干旱灾害对策
1.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分类指导。水稻重点在抽穗扬花灌浆期,一要灌溉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缓解高温热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二要适时追施穗粒肥,壮苗抗逆防衰;三要喷施叶面肥(每次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叶面喷施0.15 mg L-1油菜素内酯或者500 μmol L-1水杨酸等外源调节物质,可防止功能叶和颖花受到损伤,稳定结实率。玉米重点在灌浆期,有条件的进行浇灌补墒,增加千粒重;大豆重点在开花结荚鼓粒期,有条件的要进行浇灌补墒,减少空荚率,提高千粒重。
2.充分挖掘水源科学调度水量。南部乡镇自流灌溉区要节约用水,把有限的水分用在刀口上;北部及沿淮、沿湖、沿河乡镇要充分挖掘水源,泵站要开足马力提水,甚至进行二级提水。
3.精准预测预报加强病虫害预防。水稻中后期是病虫害高发期,对产量影响较大,虽然目前高温干旱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农技人员仍要深入田间开展调查,及时发布精准的《病虫情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防控,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把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5%以下。
4.科学安排补改种工作。对于高温危害较为严重,结实率在20%以下、亩产不到100公斤,栽插水稻品种再生能力较强的田块,应于8月20日前割茬蓄留再生稻。收割时应控制留茬高度,早割的留低茬,晚割的留高茬(不超过40厘米);割茬越早越好,同时要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并获得较高的产量。玉米、大豆等绝收旱茬田可翻耕该种荞麦、短季蔬菜等作物。
附件2
霍邱县畜牧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连日来,我县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会引起畜禽热应激,出现明显的生长缓慢、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等现象,还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各类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甚至引发日射病或热射病致死,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极为不利。因此,做好夏季高温天气防护工作尤为重要,养殖场(户)可采取以下六项技术措施,减少高温应激,降低经济损失。
一、注意防暑降温。畜禽舍前后门窗都应开放,促进空气流通。加大畜禽圈舍通风换气,有条件的要安装水空调降温、风机湿帘,或配置风扇、排气扇等措施进行通风降温,在圈舍屋顶喷水或在圈舍内细滴喷雾进行蒸发降温。特别是耐热能力较弱的怀孕母畜、育肥后期的肥猪、肉羊、肉鸡、肉鸭等畜禽,舍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7℃,否则极易造成中暑等疾病发生。
二、做好卫生消毒。动物粪便内含有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和物质,天气越热,散发出来的气味越大,对畜禽的影响也越大,畜禽养殖场(户)要做好畜禽舍内的清洁卫生和预防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并定期对栏舍、水槽、食槽等进行清洗消毒,要注意选择高效、无刺激、腐蚀性小的消毒剂,以保证舍内空气新鲜。
三、降低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猪的呼吸和体表散热都会使热量越来越高,很容易造成集体中暑和病害的可能性,也会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导致畜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夏季养殖密度非常重要,要适当减少饲养密度,适时出栏或调整转圈,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适当减少圈内的饲养密度,减少动物自身产热,从而降低舍温,减少热应激。
四、加强饲养管理。夏季天气变化较大,高温高湿天气常现,畜禽养殖用饲料易受潮变质、生虫或结块,畜禽采食后易引起常见疾病,尤其是幼畜禽容易生病,出现拉稀等症状。饲养管理人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等营养性物质,加强预防。喂食时尽量避开高温阶段,利用早、晚相对凉爽时间喂料,中间少喂勤添,维持一定的采食量,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保证畜禽及时喝到充足、新鲜、清洁的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可缓解热应激。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可调节体温。
五、减少应激反应。尽量避免转群、运输、接种疫苗等人为因素。必须进行时,应尽量选择在早晚或天气凉爽的时间。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碳酸氢钠或电解多维,能有效防止应激反应。
六、做好紧急情况处理。高温期间往往伴随暴雨、大风等异常天气的出现,养殖场(户)要做好防范工作,维修圈舍,加高加固围栏网。针对可能出现的拉闸停电情况,有条件的畜禽规模场应及早备好发电机,并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掌握停电时间并获得及早通知,防止停电导致通风降温设备不能使用而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发现畜只出现中暑情况,应及时进行紧急降温处理,如遮阴、吹风、洒水降温等,症状严重时应予治疗。
附件3
霍邱县水产业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方案
今年夏天我县出现有史以来的少雨干旱高温天气。当前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高温容易导致池塘发生水质恶化、倒藻、缺氧浮头、鱼病暴发等。水产中心针对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落实应急管理措施
一是密切注意气象部门高温天气预报,及时掌握突发性灾害天气可能发生情况,早安排,早部署。二是密切联系县水利部门,必要时开闸放水,确保水产苗种场养殖用水安全。三是加强对池塘等养殖设施的渗漏检查和维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闸堵漏,减少水体浪费,节约用水。
二、认真抓好生产管理
1.保持合理水位,有条件的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水体蒸发量加大,加之部分塘埂的渗漏,导致水位严重下降,加之单位水体载鱼量的迅速增长,水体容量需要及时恢复并适时增高水位。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利用上午时间向池塘中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切忌傍晚加水。
2.科学开动增氧机,打破水体跃温层。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的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体混合的阻力,从而导致水体分层,表层溶解氧高的水不能和底层溶氧低的水融合到一起,影响了池塘水平循环和垂直循环。夏季高温季节可在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促进水体水平与上下流动,打破水体温跃层,减少晚上水体的耗氧和浮头的风险。精养池塘根据情况大多可在半夜开机,在天气异常时要加强巡塘及时开启增氧机。
3.培育有益菌藻,稳定宜养水质。高温季节温度高光照强,藻类大量生长和死亡,产生藻毒素和大量有机物,水体浑浊、自净能力下降,造成坏水缺氧和水质变坏。可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为主的菌种和小球藻为主有益藻来稳定水质;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超标的,可应使用硝化细菌为主的菌种进行转化。使用时应注意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菌种是不耗氧的,使用范围较广。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这样的菌种是强耗氧的,使用前需开动增氧机或者配合增氧颗粒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体上应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求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5公分。
4.科学投喂,增强鱼类免疫功能。高温季节养殖过程中喂料的不断增加,残饵及排泄的粪便也会不断累积。造成水体营养失衡。高温季节鱼类生长快的阶段,摄食量增加,应要按照“四定”要求进行投喂,具体一定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载鱼量、吃食时间和残食量等进行调节。夏季因投喂量大,鱼的消化道压力非常大,因此除合理投喂饲料之外可在饲料中拌喂一些益生菌,来促进鱼的消化功能和提高其体质。当然也可根据鱼的情况来适量拌喂一些大蒜素之类的药物来抑制鱼体内的细菌,以达到提高鱼的健康度的目的。
5.消毒水体改善底质,预防疾病发生。高温季节鱼类摄食量大,投料猛增。池塘水体和底质中的残饵,粪便,死藻等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滋生蓝藻等不良藻类。藻类和有机质分解,夏季池底消耗大量氧气,氨循环受阻,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和底质恶化。氮源不断积累,水体氮磷比例失调,藻类不断老化,光合作用、造氧能力减弱等造成倒藻。底质恶化产生有害毒素,有害细菌的滋生,繁殖,鱼类出现缺氧、免疫力下降、应激等症状,容易导致疾病暴发。此时需定期使用碘制剂等10-15天进行一次消毒工作减少池塘有害菌的滋生。内服草药物等增强养殖动物得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合理轮捕降低密度,适时上市。应根据市场行情,将已达到商品规格的“热水鱼”捕捞上市,这样即减轻池塘的鱼载量,避免缺氧泛池死亡,又满足市场夏秋高温季节鲜活水产品的需求,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组织技术信息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县乡镇水产技术人员和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服务和产销对接活动,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二是做好水产品养殖技术总结、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指导养殖阶段管理,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三是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和信息到位率、实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