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灾后农业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水稻作物田管。目前水稻多数处于分蘖和孕穗期,对于淹水1-2天的田块要加强田间管理,争取降低损失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适时开沟控水。稻田积水退后,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受涝的稻田更怕旱,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应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排掉稻田积水,可避免暴晒。排水时,还应注意清除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
2、扶苗定苗洗苗。用手逐株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倒伏;扶苗时要避免断根伤叶,然后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呼吸等生理功能。
3、增施速效肥料。水稻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损害,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矿质营养,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灾后,追肥要快,用量要足。早播稻进入分蘖盛期的田块,采取一追一补方法,以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可在排水后3天以内,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或复合肥25-30公斤,或适量的复混肥。淹没时间短,受害轻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则多些。
4、强降雨天气造成水稻淹灌、植株倒伏、叶片机械损伤,加重水稻病虫害扩散流行。梅雨季节过后,我地即进入高温天气,田间高温高湿非常利于水稻病虫害增殖和暴发流行,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条件的农户要选用金生碧护或碧护加氨基酸类叶面肥调节水稻健康生长。
5、立即防治病虫草害。补施一次药,以防病为主。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
①水稻纹枯病:药剂可亩用有效成分四氟醚唑·嘧菌酯6.8克、噻呋酰胺4.8-5.8克、苯甲嘧·菌酯6-10克、苯甲·丙环唑6克、己唑醇4-5克、氟环唑5-6.3克,或井冈·蜡芽菌25-30克等防治药剂。
②稻瘟病:药剂亩用有效成分稻瘟灵40克(富士一号32克/亩)、三环唑60克、肟菌·戊唑醇11克、春雷霉素2-3克,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肟菌·戊唑醇腊芽菌、多抗霉素等防治药剂。
③稻飞虱: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6克、烯啶虫胺3-4克、呋虫胺2-3克、醚菊酯5-7克、噻虫嗪1-1.5克,或吡蚜酮、烯啶虫胺复配剂等。
④特别要注意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要加强田间监测,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重点防治,以防止扩散和蔓延,可选用噻唑锌、噻森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每隔5-7 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药后4 小时内遇雨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二、旱地作物田管。对所有受淹受渍的玉米、大豆等旱作田要突击排除明涝,降低外围水位,抓好田间沟系配套,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坚持能保一亩保一亩,能救一方救一方。在突击抓好田间排水的同时,区别苗情,分类指导,促控结合,落实灾后管理措施,重点抓好培土壅根和追施恢复肥,要积极做好旱地作物病虫防治工作。
三、补种改种工作。当前时间还有、季节尚在,通过改种补种恢复生产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对因灾绝收的田块,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抢时改种其他作物,尽量减少损失。
1、地势较高的田地。抓紧清沟排水,深翻晒白,种植早熟玉米、红小豆和蔬菜。
①播种玉米。品种可选用鲜食玉米或饲料玉米,力争7月底前播种。亩施基肥45%(15-15-15)复合肥40公斤。在播种后25天左右苗高一尺时结合中耕除草追施攻秆肥又叫拔节肥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播种后45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追施攻穗肥,亩尿素20-25公斤。
②播种小红豆。可选用品种有美国红,红衣宝,河北红小豆等。亩播种量为3公斤,播种期在7月底前。亩施基肥45%(15-15-15)复合肥25公斤,初花期追施尿素6-8公斤。
③种植蔬菜。根据退水时间安排种植蔬菜,以叶菜类为主。
2、低洼沤水田。不能及时排水的田块,发展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