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后公示】《霍邱县冯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2025-05-30 07:56来源:霍邱县冯瓴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霍邱县冯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霍邱县冯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529日获霍邱县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号:霍政秘〔202547号)。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安徽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的有关规定,现对霍邱县冯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告,将有关情况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含域、政府驻地两个层次。其中,冯瓴镇镇域国土空间范围面积为99.44平方千米政府驻地范围面积为0.90平方千米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1、发展定位

省级森林小镇、滨河生态特色小镇;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重点镇、淠河生态农旅观光示范区。

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结合冯瓴镇发展阶段,制定在空间底线与安全、空间结构与安全、空间品质与特色等三个方面的量化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三类。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2035年,冯瓴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41万亩,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一核双心、两屏三轴、三区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核:镇区综合服务核

双心:北部单元中心、南部单元中心

两屏:东湖-汲东干渠生态屏障、淠河生态屏障

三轴:左单路区域发展轴、潘冯发展轴、孟冯发展轴

三区: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南部单元

多点:多个公共服务点

四、综合交通体系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加强镇域道路系统与高速、省道等对外交通设施的连接,形成“三横两纵”镇域主要交通骨架网络,其中,三横为孟冯路、石胡路、潘沈路,两纵为左单路、产业振兴路(S428)。明确淠河渡口及沙场货运站布局,加强统筹管理

新建拓宽与提质改造:X107、X213、X305、X406、X407与乡南路等。

支持发展公共交通镇域鼓励结合游憩配套设施配置公交线路与站点。衔接区域性公共交通体系与设施布局,明确乡镇域重要农村公路、公共交通线路及公交站(点)布局安排。

五、村庄布局优化

1、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镇村体系分为镇政府驻地、中心村、自然村三个等级。镇政府驻地居民点6个,中心村居民点13个,自然村居民点243个。

2、村庄分类引导

1)行政村分类

依据《霍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结合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指南要求,冯瓴镇共划定城郊融合类村庄2个、集聚提升类村庄11个。

城郊融合类:冯瓴村、龚岗村

集聚提升类:民生村、秦台村、新台村、马台村、淠西村、冯台村、柳台村花墙村、唐庄村、新仓村、三赵郢

2)自然村分类

按照安全优先、适度集聚、配套完善、服务生产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镇域内各自然村分类,其中规划提升型153个、稳定型62个、收缩型23个、撤并型24个。

六、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思路

构建以综合服务、现代农业、农旅休闲为主导的创新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将冯瓴镇打造为霍邱县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2、产业发展布局

打造以高效循环农业为主导,生态养殖为支持,淠河休闲农旅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形成“一核两心多点”的农业产业服务布局。

“一核”镇区综合产业服务核心,

“两心”淠西、新仓两个片区乡村产业服务中心,

“多点”各行政村农业产业服务点。

七、政府驻地规划

1、用地布局

镇政府驻地规划用地总面积0.90平方千米,重点保障农民建房和设施的用地需求、保障产业发展、完善道路系统、提升环境品质。

2、道路交通

规划建设“主、次、支”三级道路体系。主干路红线宽度为15-32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8-12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8米。规划主干路形成“两横两纵”道路体系。“两横”为镇北路、孟冯路,“两纵”分别为产业路与左单路。保留综合运输服务站一处,规划公共停车场一处。

八、规划实施保障

1、加强党的领导

由霍邱县人民政府与冯瓴镇人民政府共同负责规划实施。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规划的实施措施、年度工作安排和监督检查办法。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的公示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健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管理措施、强化规划权威,确保建设符合规划。

2、加大资金保障

建立有保障的建设资金渠道,是实施规划的根本保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补助规划和设施建设,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可考虑分期实施。同时,充分利用好农村的改水、改厕、能源、交通等政策性资金,从而使规划与建设的资金更有保障。

3.完善规划实施监督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及乡村治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并用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库汇入上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完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考核机制,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