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前公示】霍邱县临水镇关于《霍邱县临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规划草案

2024-03-29 15:22来源:霍邱县临水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9〕32号)等精神,临水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霍邱县临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政策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重大部署,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国家、省、市、县、乡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中,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

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规定和要求

编制规程: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出台《安徽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作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依据。

报批程序:规划须经过专家论证,征求县直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和成果

(一)《规划》编制情况

2022年5月至今,编制单位通过两年时间完成了《规划》成果内容,期间多次与镇村进行对接并征求了县直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

(二)上位及相关规划衔接

1、“三线”落实情况

严格落实霍邱县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任务8.21万亩;落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41万亩;落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33平方公里;落实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30平方公里。

2、区域项目规划情况

落实沿淮高铁、247省道南延线、周集港作业区铁路专线、302县道及其他县乡村道路扩建等交通项目,打造内通外连的镇域交通体系;

落实能源专项规划,依托35kV千伏韩郢变、朱港变建设,打造镇域电源环网结构,保障镇域电力供应;

落实高标准农田规划,镇域新建高标准农田4.13万亩,到2035年,全镇所有耕地全面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三)镇域规划

1、规划总体定位

根据上位规划及自身发展条件,规划将临水镇发展为霍邱酒文化产学研基地、霍邱特色柳编生产基地、淮河南岸历史文化小镇。

2、用地结构调整

规划通过村庄增减挂钩、新增耕地等项目,到2035年,耕地总量增加258.87公顷、建设用地总量减少161.88公顷,极大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3、镇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两心两轴三片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其中:两心为镇区综合服务核心以及北部李集商贸服务中心;

两轴为依托司付路、城临路、赵王路以及新冯路串联的两条镇域工农商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连接轴;

三片区为以产业融合为主的镇域南部产业融合发展区、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的镇域东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镇域西侧沿河生态农业发展区

(四)镇区规划

1、空间结构

构建镇区“一心三轴四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为镇政府驻地,“三轴”为依托工业大道、古壁大道、冯临路串联的白酒、柳编、新兴产业和商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轴线,“四片区”为镇区北侧的特色产业发展区、西部宜居生活区、东侧的综合服务区及镇区南部白酒产业集聚区。

2、用地布局

基于现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情况,镇区周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为补充、完善用地布局。

镇区北部新增工业及仓储用地25公顷用于保障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等产业用地;同时预留6公顷留白机动指标用于未来镇区产业或公服设施建设。

镇区西部新增两处安置用地分别位于刘园小区南侧以及李楼小学东侧,总面积40公顷,主要用以安置区、农贸市场、公园广场及其他公服设施建设。

镇政府西侧与玉泉酒厂之间新增建设用地9公顷,用于乡镇机关团体、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困境主要是在国家“三区三线”划定规则下,需要破解统筹保护与发展的难题。

一是耕地保护任务艰巨。“三调”数据反映,全镇“即可恢复”与“工程恢复”耕地分别为165.76公顷、74.98公顷,主要是林地和陆地水域,恢复耕地需付出较大社会和经济成本,完成恢复耕地任务压力巨大。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补充耕地难度持续加大。

二是城镇空间拓展受限。现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基本上是为现状镇区建成区,城镇建设用地无增量,城镇产业平台空间保障不足。

三是乡村振兴支撑受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加大,由于受“三区三线”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约束,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难以优化调整,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农村居民点迁建整合、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为此,积极探索《规划》发展空间支撑途径。一是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镇域内闲置废弃采矿及其他建设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用于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二是通过编制城镇周边的村庄规划,弥补产业用地拓展空间,完善补充城镇功能,通过村庄规划的编制,补充镇区北侧工业园区产业用地,优化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新增工业用地主要用于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结合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指导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振兴和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

下一步,将按照今天镇人会审议决定,认真修改完善《规划》,根据省市县要求节点上报县政府审批,同时准备好《规划》的实施,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