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石店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统防技术培训会
时 间:4月1日上午
地 点:霍邱县石店镇财政所二楼会议室
与会人员:各村书记、业务经办人
主 持 人:王玉勇
会议主要内容:为切实提高我县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实现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任务,保障夏粮高质量丰产丰收,农综站站长王玉勇同志带领各村代表集体学习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为大家解疑答惑。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今年仍呈现重发态势。 该病害具有“可防难治”的特点,一旦错过防治“窗口期”,病菌侵 染为害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直接影响小麦品质和农户收益等。小麦赤霉病防治要坚持“主动 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协同,在健身栽培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小麦抽穗扬花期化学药剂防治和成熟后的收储管理工作。
一、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渍;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免疫诱抗剂,增强植株抗逆性,营造赤霉病不利流行条件,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化学防治
小麦穗期赤霉病化学防治,重点推广“三好”技术。1. 抓好防治时机。紧抓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预防(见花打药),沿淮及其以南麦区、淮北中西部麦区施药后 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淮北北部麦区视天气情况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 6 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2. 选好优质药剂。实施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和防干热风、防早衰工作。小麦赤霉病防治坚持“用好药”原则,重点推荐对赤霉病病害防效好、控毒效果强,且对锈病和白粉病有兼治效果的药剂,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氰烯·己唑醇等,也可选择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开展小麦“一喷三防” 作业时,要严格控制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浓度,避免产生肥害。3. 用好高效器械。推广使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
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水量为 2.0~2.5 升、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 1.8~2.2 米、飞行速度小于 6 米/秒,新机型可适当调整)。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配合稳定剂使用。
三、收储管理
小麦收获后入仓前,及时采取晾晒、烘干等方式尽快将籽粒中水分降低至安全水分以下,避免病菌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