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蜱虫的基本特性
二、蜱虫危害:无声的致命威胁
蜱虫可频繁更换宿主(包括两爬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从而在动物间及人畜间传播疾病。至今,已经发现由蜱虫引发的人类严重疾病达28种以上,像莱姆病、斑疹伤寒、发热伴等,其中部分疾病如发热伴会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患者死亡。
蜱虫危害包括
三、如何科学选择驱避剂/卫生杀虫剂?
1.选对成分
避蚊胺:2岁以上适用,驱蜱效果强,防护持续数小时;羟哌酯:效果等同避蚊胺,更温和,适合敏感肌肤。
拟除虫菊酯类:仅用于衣物、帐篷等装备,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2.安全使用
涂抹规范:均匀喷涂裸露皮肤,避开眼、口、伤口。
衣物防护: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喷洒裤腿、鞋面等易暴露部位。
3.儿童防护要点
① 年龄限制:
2岁以下禁用避蚊胺;
3岁以下禁用含柠檬桉叶油产品。
② 浓度控制:儿童用避蚊胺浓度≤10%的趋避剂,优先选择走珠剂,避免喷雾误吸。
③ 操作方式:优先在儿童衣物外表面喷涂驱避剂,待干燥后再接触皮肤。或成人取适量于手心,均匀涂抹于儿童裸露皮肤,避开手部、眼周、口鼻及伤口等部位。
④ 储存安全:
驱避剂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确保儿童无法触及。建议将外包装标注开盖日期,开封后遵循产品有效期使用。四、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
五、高危人群需警惕
户外高频人群:农民、户外工作者、露营徒步者等,需强化防护。
重点检查对象:儿童、宠物易携带蜱虫入室,归家后应做仔细检查。
高重症风险者:免疫力低下者及老年人,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
特别提醒✦
蜱虫多藏匿于草丛、灌木丛、树林边缘,户外活动时建议走硬化路面,避免久坐草地。高风险地区居民可以定期给家养动物使用兽药驱蜱,通过清理庭院杂草来破坏蜱虫孳生环境。
蜱虫虽小,叮咬要警惕! 科学防护+及时处理是关键,转发提醒,共筑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