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霍邱县农机发展中心 > 政策解读 > 上级政策解读

《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3-06-20 16:52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机器换人的新时代,农机、农艺、农信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农机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农机利用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效率。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对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1号)提出,“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研究制定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6〕46号)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我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进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结合农田深松作业、农机指挥调度要求,加大国产导航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应用” 。为顺应形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根据皖发〔2016〕1号等文件精神,省政府审时度势,组织制定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了《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确立的主要目标结合我省实际,《实施方案》确立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农机装备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机农艺一体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农机信息化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省范围建成3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5个“互联网+”农机技术应用示范县,50个省级“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深松(耕)整地等重点项目农机作业在线监测率达到100%。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三、《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一)关于提升农机装备能力。我省是农机使用大省,但不是农机强省,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薄弱。2015年,省政府《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将农机装备——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装备、农产品加工与畜禽养殖机械等及其关键零部件列入发展重点,提出加大支持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制造环节,推进农机优势产品向智能、大型、绿色、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突破农机装备传动系统、电控系统、智能化作业系统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瓶颈,加强农机装备集聚发展,提高本土配套化率。为此,《实施方案》将提升农机装备能力作为重点任务,支持农机农艺农信融合重大课题研究,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农机装备发展计划,推进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推广应用适应省情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实现农机装备全程服务与全行业覆盖。(二)关于完善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艺是农机的服务方向,而农机是农艺的实现载体,两者只有高度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的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我省地貌多样,南北差异明显,可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农业生产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制定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和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全程机械化合理生产模式,形成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带动区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机械化水平提高。(三)关于打造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示范应用平台。近年来,我省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8000个,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近3500个。他们发展形式多样,功能不尽相同,在农机化生产、跨区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机服务主体,打造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示范应用平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方式融合,培养一批全程机械化技术能手,可确保形成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同类地区加快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此,《实施方案》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分区域建设100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功能包括:农技推广应用、技术培训、农资产品展示展销、作业信息发布、生产全过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维修保养及存放等,同时探索创新技术物化、品牌经营与质量安全、产权交易、融资保险等服务。基层农业、农机部门将加强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确保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四)关于实施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近年来,我省针对大田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远程管理需求,探索建设农机作业质量远程监控平台,对深松、收获、植保、插秧等农机作业实行远程信息化精准监督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机应用,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经营管理,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强化政府项目监管,《实施方案》提出在全省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示范基地(15个“互联网+”农机技术应用示范县,50个省级“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通过示范积累经验,带动发展。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加快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作业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信息技术应用,搭建区域性农机精准作业运行维护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生产作业的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管理。二是通过“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争取实现全省10000台以上大型农机加装智能终端并纳入平台系统,年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三是推广“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应用,实时掌握机手作业信息,为农民和机手提供生产作业、技术培训、安全教育等各方面的服务,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五)关于探索发展多样化农机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农机作为大宗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于家电、家庭轿车等消费品,有其特殊的商品属性(价格普遍较高,面对的是专业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小众群体,同时需要大量的技术与产品售后服务)。在目前农机补贴政策干预和农机流通市场尚不完全成熟情况下,农民需要更加便捷、完善、多样化的农机行业服务。为此,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积极创新农机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建设高效互动对接的农机O2O电商公共服务平台(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平台),通过农机产品线上和线下融合、公益和市场融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为农民提供农机产品选购、补贴办理、报废更新等在线服务,实现农机用户、经销商、生产企业及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联,全程可视,以达到农机产品流通管理高效,成本降低流,售后服务能力提升等目的。四、《实施方案》强调的保障措施(一)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机械化。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体牵头负责的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推进机制,加强指导服务,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关于加强政策扶持。重点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机耕道路建设、农机服务组织的农机大院建设用地、粮食仓储烘干能力建设、农业信贷、商业保险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发挥政策的拉动效应,对农艺适应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的农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对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购置的适用机具优先安排补贴。继续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要强化机耕路建设。农机大院建设用地、粮食仓储和烘干能力建设方面,国土、农业、粮食部门要依照政策给予保障。农业信贷、保险方面,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为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信贷担保。鼓励各地开展农机具商业保险。同时,发展改革、科技、水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三)关于加强主体培育。主要是坚持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思路,培育壮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农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农机企业与农机合作社“社企共建”、“互联网+”农机合作社示范建设,发挥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优势,联合家庭农场、农民(农机)合作社开展技术示范、品牌培育、信用合作和市场开拓,培育壮大一批利益联结、运行规范、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四)关于加强培训宣传。主要是通过培训高素质的农机手和新兴职业农民,促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技术的应用。通过强化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重点是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现有培训资源,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农民(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训一批掌握农艺技术、农机操作和信息化应用的全能型农机手。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