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霍邱县文旅体发展中心 > 规划计划 > 工作规划

霍邱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

浏览次数: 来源:霍邱县文旅体发展中心 时间:2023-04-07 16:46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霍邱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  规划总纲 8

一、规划范围 8

二、规划期限 8

三、规划性质 8

四、规划原则 8

五、规划依据 9

第二章  案例借鉴 11

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11

二、特色庄园发展案例 12

三、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13

第三章  发展背景 15

一、概念界定 15

二、宏观环境 15

三、政策解读 17

四、发展机遇 23

五、面临挑战 24

第四章 发展条件 25

一、资源条件 25

二、市场条件 29

三、区位交通 31

第五章  现状与问题 32

一、发展现状 32

二、存在问题 33

第六章  战略与目标 35

一、指导思想 35

二、发展思路 35

三、发展类型 38

四、发展模式 39

五、目标体系 41

第七章  空间布局 43

一、一环:环城乡村游憩景观带 43

二、四廊 44

三、七大集聚区 44

第八章 重点项目 45

一、重点项目清单 45

二、项目发展思路 46

第九章  重点工程 58

一、“畅游霍邱”景观道体系建设工程 58

二、“乡村记忆”重现工程 58

三、“自驾后备箱”工程 59

四、“舌尖上的霍邱”美食工程 59

五、“指尖上的霍邱”智慧工程 60

六、“乡村微田园”村庄美化工程 61

七、“乡村旅游创客”创业扶持工程 61

第十章  产品与要素提升 62

一、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62

二、四季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64

三、乡村旅游路线规划 68

四、乡村旅游创建提升 68

五、新业态的加速培养 69

六、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规划 72

七、乡村旅游明星企业扶持 73

第十一章  品牌营销 74

一、品牌形象设计 74

二、宣传口号 74

三、营销策略 74

第十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77

一、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77

二、旅游标识系统 78

三、智慧旅游体系 78

四、实现全方位智能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功能 79

五、建设多方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服务新模式 79

六、普惠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0

七、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 80

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80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1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1

二、指导思想 81

三、规划基本原则 82

四、分类保护规划 82

第十四章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86

一、规划背景 86

二、发展目标 86

三、发展思路 86

四、发展途径 86

五、模式选择 87

六、发展举措 88

七、重点村发展思路 90

第十五章  乡村旅游融资渠道 92

一、争取国家财政资金 92

二、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92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92

四、创新模式盘活民居资产 92

五、鼓励当地企业投资 93

六、引导传统产业转向投资旅游 93

第十六章  乡村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94

一、坚持依法兴旅 94

二、深化旅游综合改革 94

三、强化多规合一 95

四、创新发展政策 95

五、完善旅游标准 97

六、加强人才保障 97

七、落实保护机制 98

八、建立旅游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98

九、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98

 

 

 

 

 

第一章  规划总纲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除叶集改革发展实验区之外的霍邱县全境,总面积3493.16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5个行政村。人口172万 。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根据霍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更好地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对近、中、远期年限划分如下:

     近期2016—2020年    规划、招商、重点项目启动期

    中期2021—2025年    全面启动完善配套期

    远期2026—2030年    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期

三、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2016-2030年霍邱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导向和政府工作重点。本规划重点解决霍邱县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乡村旅游产品布局与特色产品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合理、科学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四、规划原则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市场主体运作,鼓励农户广泛参与,推进形成“专业公司+村+农户”的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富民惠民,扩大就业创业,建立多元、多层、多方位的推进机制。

融合发展,景村一体。用打造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用经营旅游的思路来经营农业,在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绿化造林、水环境整治等方面融入旅游元素,实现旅游全域化、景村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突出特色,一地一品。挖掘乡村特色,保护乡野风貌、乡土风味、乡村文脉,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实现一地一品、一地一艺,推进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培育业态,丰富内涵。积极适应市场需要,将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开发,培育乡村民宿、农家客栈、乡村酒店、特色庄园、露营基地、创意农业等多种新型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规划依据

(一)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二)技术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2013),安徽省旅游局

-《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创建评定标准》(2013),安徽省旅游局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

-国家、部、省、地区相关规范和规程

(三)政策依据

 《国民休闲纲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4)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4)

(四)相关规划 

 《六安市旅游总体规划》,六安市旅游委员会,2015

 《霍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霍邱县人民政府,2013

 《霍邱县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霍邱县旅游局,2007

 《霍邱县新店镇旅游总体规划》

 《霍邱县范桥镇旅游总体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及文史资料

 

 

 

 

 

 

 

 

 

第二章  案例借鉴

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一)高淳桠溪国际慢城

1、现状分析

以生态山水田园为景观基底,以慢生活、慢休闲、慢运动为主题,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吴楚文化、健康养生、慢活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慢城小镇。 誉为中国第一个慢城旅游小镇。

2、相关启示 

生态之旅构建慢行生活,慢餐慢活打造精致旅游;最美乡村与慢城标准巧合;绿色经济与慢城理念吻合;文化保护与慢城运动融合。

(二)德国“绿腰带”项目     

1、项目概况

“绿腰带项目”是德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慕尼黑政府在郊区实施的休闲创意农业项目。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绿腰带地区的农业用地,并赋予该地区的农业与未来相适应的形式,同时在该地区的农业、休闲、自然保护等功能之间建立一种均衡、和谐的发展关系。通过保护慕尼黑郊区的湖泊、森林、灌木区、草地和农田来保障慕尼黑未来的生活质量。“绿腰带项目”的内容主要有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文化休闲三个方面。

2、相关启示

生态农业发展包括森林方案、菜园方案、干草方案三个行动方案,通过出租菜地、骑术治疗等项目发展生态、创意农业;环境保护方面以高强度的粗放型经营措施和重新自然化的手段来建立群落生境组合,从风景保护和自然保护的专业角度来提升区域价值;绿腰带鼓励自行车旅游、徒步漫游、骑马等低碳方式,开展不分淡旺季的文化休闲活动。

二、特色庄园发展案例

(一)美国黑莓农场

1、现状分析

黑莓牧场建成于1940年,坐落在田纳西大烟山脚下,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 美国最奢华的私人牧场之一,拥有美国最奢华的乡村酒店,总占地面积为4,200英亩(25495市亩),包括商业区、餐饮会议服务区、农园、动物牧园、体育运动区、住宿区六个部分,是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度假旅游区。被评为全球500最佳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 

2、相关启示 

 高端化的休闲度假项目

 定制化、细微化的服务

 多元化的产品项目设计

 承接不同客群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二)台湾走马濑农场 

1、项目现状

农场位于台湾省台南市玉井、大内两区交界处,因曾文溪流经,所形成的水濑势如奔马而得名。农场面积近100公顷,南北长900公尺,东西宽1650公尺,分成一般游憩、果园游憩、牧场游憩三大系统,设有管理中心、餐厅、农舍、滑草场、亲子欢乐广场、体能训练场、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等,规划完善。

2、相关启示

吃:像动物一样吃草;住:千人共睡一张床;玩:无穷无尽DIY。

(三)广东高要广新生态园

1、现状分析

生态园占地5000多亩,离肇庆七星岩、鼎湖山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拥有农家菜馆、西餐厅、别墅群和旅馆、多种娱乐项目;供500多人聚会的会议中心及10多个中小会议室;别具特色亲子菜园,提供游人亲自下田摘野菜、施肥、松土、浇水等一系列劳动,是一个集示范、教育、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2、相关启示

    丰富区域功能;动静建设结合;巧用生态学原理。

三、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一)无锡阳山田园东方

1、现状分析 

    田园东方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是东方园林产业集团实施"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战略主张的重要载体,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相关启示

 产业联合与复合性开发的田园综合体

 美丽乡村建设的集团化模式

(二)南京江宁“新五朵金花”

1、现状分析

江宁区以“一村一品,凸显风貌”为前提,以“园区辐射带动、街道主动对接、形成互动共赢”为思路,以“赏一番好景、品一桌土菜、看一台好戏、宿一夜宁静、带一组特产”的“五个一工程”为目标,结合“三解三促”活动帮扶农户,开展产业、富民、管理、行政资源“四大联动”,打造出新“五朵金花”景区,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获得“全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和宜居奖、“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奖”、“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奖”。

2、相关启示

“一村一品”;“凸显风貌”;“五个一工程”;“一番好景、一桌好菜、一台好戏、一组特产、逗留一天”。

(三)苏州东山西巷青蛙村

    1、发展现状

青蛙村其实是“西巷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杨湾村的自然村落之一,村民只有211人,青蛙却有61种。进到村里,会发现无处不在的青蛙,有的和真人一般大小,树上的那只姿势很醉人。这里的主题民宿也相当有童话感,还有种日本民宿的感觉。文化气息特别浓,村里还有乡村咖啡馆,复古的文艺自行车等。

2、相关启示

深挖青蛙主题,体现特色;富于文艺气息的环境打造。

(四)浙江天台涂鸦村

1、发展现状

浙江天台有个涂鸦村,村子里的民舍、坑岸、道路、石阶、边坡、崖壁到处都是涂鸦,这些涂鸦都是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学生、大人与小孩齐上阵的成果,他们既是粉刷匠又是艺术家。    2、相关启示

提升农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是当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其中,积极借助创意农业,并将它融入了文化艺术、科技元素,把传统开发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附加值。一般性的农业产品透过“创意”工具,转化为更具审美价值形态、健康生态理念、文化创造内涵的全新农产品,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了显著的提升。

 

第三章  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一)乡村旅游

以农村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村生产生活、了解农村风土民俗为目的的旅游方式。

(二)全域旅游及泛资源观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内涵延伸   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理论融入乡村旅游概念中。

二、宏观环境

(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但与此同时,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价值理念。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今后发展的目标,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大势所趋。

(二)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逐步成为刚性需求

    随着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快速升级,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新的消费需求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兴起和发展的。它迎合了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顺应城乡新的消费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全域旅游:旅游发展新理念、新模式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四)五大转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导向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综合型

 门票经济转向旅游休闲产业经济

 旅游数量化转向旅游品质化

 景区主导转向旅游目的地主导

 营销景区转向营销整个区域

(五)众创+资本:微观经济的核心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征的众创时代迅速而至。创新创业需要资本市场买单,资本市场的活跃、多样化、多层次、开发性等,为微观动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由以土地为依托的地产不动产增值模式,转化到以股权为依托的资本财富模式,是一条长期要走的路。除了创客和资本市场,众筹模式和全球分享经济是世界范围内的创新,众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股权众筹和各种权益类型众筹,包括团购、债券、时权、产权、使用权等。

(六)“互联网+”:追赶信息革命浪潮

“互联网+”是现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改变时代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变化,而是一个全域的、全方位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和技术的颠覆性改革和升级。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跨界、融合、免费、分享、生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商品营销与交易的创新渠道;是一个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所有都连接在一起的万物互联的平台……未来每一个产业都会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三、政策解读

(一)国家层面

1、《国民休闲纲要》(2013-2020年)   《纲要》将在增强国民旅游休闲意识、转变旅游休闲观念、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顺应大众旅游消费需求,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随着旅游休闲体系的建设,国民休闲制度的完善,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在质量、效益等方面也都将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而实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意见》针对当前我国旅游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政策措施。一是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放假安排。二是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三是抓紧研究新形势下支持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财政金融政策。四是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五是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4、《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

《意见》主要针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规划衔接不足,一些旅游建设项目难以落地;用地政策系统性不够;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亟需明确”等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保障旅游业用地的具体措施: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依法实行旅游业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在强调做好确权登记的同时,《意见》重点提出二条监管政策:一是建立部门联动与共同监管机制,二是严格旅游业用地供应和利用监管。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

   《意见》提出:一是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二是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三是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四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五是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六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6、《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要加快特色镇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提升边境口岸城镇功能,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主体。推动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旅游对新型城镇化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引领功能:引领城镇特色化发展;引领城镇人性化发展;引领城镇生态化发展;引领城镇产业化发展;引领城镇国际化发展。

(二)省级层面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    《意见》全文共分五个部分25条。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旅游强省建设。二是突出转变发展理念。三是突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四是突出深化旅游业改革。五是突出公共服务产品建设。六是突出若干管用政策。七是突出任务具体可操作。对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已经作出明确部署,下一步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强化宣传培训。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四是强化督促检查。    2、《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2016)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4亿人次,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三)市级层面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意见》提出打造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根据农村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注重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结合弘扬具有乡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建立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乡村旅游的多种发展模式,重点引导和不断创新发展“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乡村旅游形式。围绕体验农民生活、享受农业风光、观赏农村风情等活动,打造具有大别山特色的农业观光游和乡村休闲游。结合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参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的要求和标准,建设一批优秀旅游乡镇、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典型推动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改进“住农屋、吃农饭”的农家游理念,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新形象,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促进农民在乡村旅游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四、上位规划解读

(一)《六安市旅游总体规划》2015)

《规划》提出以田园风光为背景,山水为骨架,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主体,以矿山为特色,以“一坝”(临淮岗水利工程)、“二山”(安阳山、下骆山)、“三园”(李氏庄园、水门公园、铁矿工业园)、“四水”(城西湖、城东湖、龙潭湖、淮河)为依托,在规划期内将霍邱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区域内外联动、能适应多种类型、多层次游客需求的皖西旅游新增长极和大别山北向客源的重要中转地,使霍邱成为大别山北麓和淮河岸边的旅游明珠、大别山滨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规划》提出以县城、副城区为战略支点,建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互动协调的“四化同步”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县城为战略极核促进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发展,构建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大别山地区、皖西、北地区的县域经济中心。

其中,对于主城区发展,《规划》提出建成县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吸引县域及皖西北、豫东等地区的人口集聚。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环境干扰较小的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重视景观环境塑造及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发掘城西湖及水门塘的休闲旅游价值;高标准配置教育及医疗、福利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关于副城区,建设县域工业、服务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铁矿开采及深加工,完善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技术培训、现代贸易、工业设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李家大院、安阳山等旅游资源,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等旅游服务产业。对于规划中的其他经济板块,均提出发展休闲旅游的建设内容。

(三)《霍邱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提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项战略”、“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抓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大别山和皖北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淮河中游生态经济强县”主题,以“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新动力”为主线,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行转型升级、统筹融合、绿色生态、融入合肥经济圈、民生优先五大举措,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滨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将霍邱建设成大别山振兴发展先行区。

五、发展机遇

(一)区域发展的战略叠加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一谷一带”建设的决策;淠河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将有力促进霍邱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旅游业将是重要的生力军;合肥经济圈各成员的全方位合作已常态化。

(二)区域交通的飞速发展

105国道、312国道、合武高速、济广高速、沪陕高速、310省道在县内交汇;宁西铁路、阜六铁路穿境而过;淮河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使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左右可达;未来规划建设的道路基础设施还有:合肥至阜阳的高速公路穿行而过,沿淮高速公路横穿县域,淠河经济带快速交通干线、城关至开发区快速交通线等;将形成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立体化交通体系。

(三)大众消费的市场需求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的刚性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已成主流,大众旅游作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绿色产业的多重效益

旅游不仅是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产业,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还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

(五)改革释放的市场活力

     2014年以来,从国家到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各级各部门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正在推进的旅游业综合改革,必将更大程度地释放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活力。

六、面临挑战

(一) 2.5假日、散客化、自由行带来的挑战

  旅游公共服务将迎来新挑战。交通条件快速改善,自驾车的迅速增加,散客旅游人数必将激增,而散客旅游自主性强,自由化程度高,对旅游公共服务依赖较大、要求较高。如旅游集散中心,汽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自助自驾游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旅游电子地图、二维码应用、虚拟旅游功能、网络电子商务、旅游一卡通、“一站式” 旅游购物中心等。

其次,给旅游接待能力带来新考验。在旅游旺季存在酒店住宿、旅游车辆、导游接待等的供需矛盾。将考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旺季接待能力,如何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快速分流客流,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接待条件,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给旅游产品创新提出新课题。快速交通来得快、走得也快,快节奏、高质量、自由式特点给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出了新课题,需要根据游客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游客需要什么线路,就能提供什么线路,倒逼区域旅游资源加快整合,推出“一程式”旅游。

(二)体制机制改革面临新形势 

旅游业所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较多,呈现出“大旅游、大市场、大综合”的产业特征。目前单一部门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改革现有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已成为当前旅游工作中的重大任务。

(三)区域旅游竞争带来的挑战 

霍邱周边区域各地旅游业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新一轮旅游市场和产业要素竞争加剧,霍邱县旅游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霍邱旅游市场主体的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第四章 发展条件

一、资源条件

(一) 重点旅游资源布局 

 

 

 

  

 

 4-1  霍邱县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二) 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国家标准,对霍邱县域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研、统计、分析,霍邱县单体旅游资源共126处,旅游资源亚类21种,占旅游资源全部类型数(31种)的67.7%,旅游资源基本类型50种,占旅游资源全部基本类型数(155种)的32.3%(表3-8)。其中,自然类旅游资源亚类8种,占全部亚类型数的25.8%,基本类型11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7.1%,自然类单体资源31处,占霍邱县单体总资源数的24.6%;人文类旅游资源亚类13种,占全部亚类数的41.9%,基本类型38种,占全部基本类型的24.5%,单体资源95处,占霍邱县单体资源数的75.4%。

4-1 霍邱县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表

    

 

 

 (三)旅游资源等级数量

4-2 霍邱县乡村旅游资源等级分类表

 

注:旅游资源等级划分标准: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特色

 1、淮畔水乡

    县域内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1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县内有沣河、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拥有城东湖、城西湖、姜家湖三大湖泊,是优良的淡水供应基地、水产养殖宝地和旅游开发胜地。

2、大别山余脉

    大别山北向余脉延展至霍邱县境内,形成了众多低山、丘陵、岗地,如:姚李镇的下骆山、马店镇的安阳山、临水镇的古璧山等,起伏的地形适合种植多种特色植物,开展特色的旅游活动。

3、多彩农园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县域内快速发展了一批特色农园,如岔路镇的金沙湾生态园、城关镇恒兴生态庄园、潘集镇皖湖生态园、玉皇生态园,长集、夏店、冯井、户胡、周集、三流等乡镇均有在建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园区发展方兴未艾。

4、主题小镇

    依托发展历史、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特色产业等,霍邱县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乡镇,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潜力,如古镇加酒镇临水镇,新兴的工业乡镇范桥,特色中心镇长集,淮畔小镇临淮,滨湖小镇潘集等。

5、美丽乡村

    依托发展历史、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特色产业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霍邱县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潜力,如马店镇李西圩村、洪集镇会馆村、曹庙镇甄岗村、岔路镇元圩村等。

6、炫彩田园

    霍邱县是农业大县,丘陵到平原、圩区的地形条件,各种特色的农作物,使得不同季节呈现多彩的田园景观,是县域的景观背景。

7、丰盈物产

    霍邱是国家首批商品粮、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水产生产重点县。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生猪饲养量和肉蛋产量居安徽首位、全国百强;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沣虾银鱼古为贡品,今为俏品,冠盖淮域;临水美酒历经千年,香飘万家,是安徽的白酒骄子。这些“国强省冠”,成为富庶霍邱的靓丽名片。

8、奇趣非遗

    县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民歌、花灯、舞蹈、曲艺、柳编、泥塑、剪纸等多种样式。尤其是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的柳编工艺品,样品已达2000多个种类,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淳朴民风    县域居民依然保持着淳厚朴实、热情好客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处处散发着醇美的幽香,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霍邱人。

10、灿烂文化    县域具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最有名的是坐落在霍邱县马店镇以西3公里处的李家圩地主庄园,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庄园的建筑有很多独到之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市场条件

(一)乡村旅游市场的整体态势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高涨,休闲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体验乡野的农家生活,越来越被众多市民所接受。新休假制度实行后,由于假期多为3天,不适合远行,分布在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便成了市民最佳选择。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尤其处于发展初期的霍邱县,更是如此,客源多为附近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巨大。

(二)霍邱县乡村旅游市场定位

 1、需求旺盛的本地市场

     2015年末霍邱县户籍人口170.22万人,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23.5亿元,常住居民人均GDP17543元。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1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5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13元,比上年增长9.0%。随着本地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多,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居民出游率也将大幅度提高,而周末近程休闲是居民外出旅游的主要选择,因此霍邱人的本地游市场潜力大,也是霍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市场之一,必将推动霍邱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   2、地域广阔的周边市场

    周边客源市场范围主要涉及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部分城市。客源市场整体呈现经济发展速度快,持续性强,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合肥、六安、阜阳、淮南都是安徽较大的人口聚集地,总人口超过了2600万,且距离霍邱县都在2.5小时车程以内,为家庭自驾车旅游提供了可能。一般自驾车旅游比较灵活,具有自由性,与组团游客相比到霍邱县游览的几率更大。   六安市:2015年六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3.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885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8元,比上年增长7.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224元,增长9.4%。同年接待海外游客105740人次,增长3.4%;接待国内游客2926.07万人次,增长21.3%。国内外游客的不断增多以及本地居民收入的增长为霍邱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目前合肥市常住人口为779万人,2015年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5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16680元,比上年增长10.4%,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位于短途旅游的最佳出游半径200公里范围内,且交通便捷,将是霍邱县生态及文化旅游主要的客源市场之一。    安徽其他城市:如阜阳、淮南等地,距离霍邱县较近,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在20000元以上,已经进入国内旅游迸发期的人均年收入门槛,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这些城市的经济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出游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也将成为霍邱县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

   3、类型多样的个性市场——回归自然的欲望

   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暂时远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并通过参与各种农事活动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娱乐。

——求新求知的要求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而热衷于到大自然中去探询和体验,尤其是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以及少年儿童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了解认识。乡村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大课堂、一部百科全书,能使学生充分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了解乡村、体验生活。

——探访怀旧的渴求    首先,现代城市人的乡村情结,其前辈多与农村息息相关,亲缘与血缘是友好往来的本源。其次60年代以来中国的“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劳动”、走“五七道路”等,各个阶层的人都与农村、农民发生直接、间接的关系。感受一下历史的轨迹,老朋友、老战友、老房东走亲访友,这种旅游方式很容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参与意识的增强

随着旅游者的日益成熟,他们越来越想变过去的被动观看为主动参与,而乡村旅游产品往往体现出旅游者主动参与的特点。游客在农村不但可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当地特产,而且还可以亲自参与农事活动,主动的参与更能加深游客对乡村生活的体验。

——乡村意象的向往

    受文学作品以及现代一些宣传报道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景观更多的是一种大脑自身组合的完美“意象”,而这种完美的“意象”是许多人进行乡村之旅的真正动力。    ——旅游动机多样    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暂时远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并通过参与各种农事活动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娱乐。

三、区位交通

    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东经115°50′20″—116°32′31″,北纬30°44′51″—32°36′31″之间,东与寿县以淠河为界,东南与六安市区相连,南与金寨县毗邻,西与河南固始相接,北依淮河与阜南、颍上两县隔水相望,有105国道与318省道通过境内,刚建成通车的合武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建设中的商景高速公路将纵贯南北。另外,还有宁西铁路,阜六铁路经过,提高了霍邱县的对外游客辐射力,扩大了游客空间市场。 

第五章  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霍邱县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临淮岗风景区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田园度假村创建成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蓼都国际大酒店创建成四星级旅游饭店,同时创建了一批3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及以下等级的农家乐、三星级及以下旅游星级饭店,一批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等。霍邱县连续几年参加六安市组织的城市旅游营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霍邱县的知名度。

(二) 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具备

    霍邱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西部的乡村山水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东部的城东湖滨水生态资源、各种特色农作物资源、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等,为霍邱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霍邱县建设一批特色休闲农业园区,金沙湾生态园、恒兴生态庄园、皖湖生态园、玉篁生态园、长集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蓝博旺生态园、皓轩庄园、明青生态园等,仍有一批生态园区正在建设或筹建,园区的建设为未来霍邱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打下基础。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改善了霍邱乡村的景观,提升了乡村的品质。

(三)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优化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2010年出台了《霍邱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领导对旅游发展的认识逐步加深,重视程度逐步提高。2015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2016年要进一步丰富提升临淮岗景区内涵;建设水门公园4A级、李氏庄园3A级旅游景区;推进安阳山、古璧山旅游开发。霍邱县乡村旅游蓄势待发。   

二、存在问题

(一)旅游发展意识:重视不够、意识不强

各级政府领导对旅游发展的认识不足,认为霍邱县旅游资源贫乏,没有发展潜力,停留在传统的资源观层面;对旅游发展的大势认识不足,对旅游市场的潜力判断不足;各地对旅游发展的投入少,发展的基础薄弱。

(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整合不够

    霍邱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问题,尤其是空间布局上大多集中在西部,北部和南部,更缺少与红色历史、水利、文化等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集聚效应较差。各个乡村旅游景点虽然都各有特色,但基本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吸引的游客有限,旅游经济总量不大。霍邱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重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多为农家乐业态,对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足,霍邱地方的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土民俗等以文化资源为对象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

(三)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单一,缺乏深度

    目前霍邱县的乡村旅游产品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对本地传统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使得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特别是吃农家饭)等项目上,产品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缺乏精品。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多以农家特色餐饮等为主,盲目跟风导致的良莠不齐,简单雷同等。许多乡村旅游只是将庭院进行简单改造,主要以餐饮为主,体验多以采摘的形式展现,真正的农家生活体验项目很少;休闲产品也多集中为品茗、垂钓等项目,未做到“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要求,难以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四)乡村旅游市场:市场庞大,需要营销

    目前霍邱县乡村旅游的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都是霍邱及周边县域市场。游客逗留时间较短,大多都是一日游,消费层次也比较低,应整合乡村旅游点,形成规模,加强营销,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市场。

(五)公共服务设施:仍不完善,亟需加强

    配套的乡村旅游设施滞后,主要问题是景区之间的公路等级不高,景区内部的交通不太便捷,道路沿线的环境不够美观。特别是西部多数地区是山区、丘陵和湾畈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与旅游配套的供排水、供电、停车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较简陋,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稳定,安全、卫生等设施有待加强。住宿接待结构的调整、针对不同游客的专项配套设施配备以及对一些活动项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要继续加强。通过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乡村旅游区实现“三通、三建、四改、四保”。

(六)乡村旅游品牌:尚未形成,需要打造 

    乡村旅游开发点多面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缺乏统筹安排和相互协调,线路组合难度较大;乡村旅游与传统景区(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缺少特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效应,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为模糊。

(七)乡村旅游管理:水平较低,需要提升

    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很大一部分存在“小农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意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水平。服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和生命周期。乡村旅游的服务员大多就近上岗,服务态度、礼仪、技能等参差不齐,导致整体水平差强人意,不能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六章  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动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科技、资本、人才等新要素为动力,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以公共服务体系、行业管理体系、投融资体系和政策体系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大众创业和农户增收,提升幸福指数,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常态化发展,实现游客健康、居民小康的双康目标。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霍邱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顺应刚性化、大众化、散客化、自助游、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五大趋势”;立足新资源观、网络化交通格局、城乡统筹发展“三大基础”;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三个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现代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点上强化项目建设,线上推动风景廊道建设,面上推动全域发展,实现点上启动、线上展开、面上辐射;按照“巩固提升一批、建设发展一批、规划推动一批”的原则,促进一批乡村旅游景区(点)建设,按照“一镇一庄园”目标推动特色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推进旅游引领的主题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丰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营销宣传,推动旅游综合改革;促进霍邱县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树立“四种理念”

1、战略产业

    与六安市南部的霍山、金寨相比,霍邱县传统的旅游资源相对贫乏,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霍邱县依托境内丰富的水、农、文等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全域旅游

    遵循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将旅游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县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改革创新

    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要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支持连通景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规范旅游市场价格和经营秩序。二要发展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旅游,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三要挖掘旅游消费新热点。如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等“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行、健康旅游等。四要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鼓励采取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旅游项目,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让多彩的旅游丰富群众生活、助力经济发展。   4、融合发展

   一是内部融合,是指旅游产业内部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旅游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旅游产业内部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不仅指旅游产业六要素各自的优化发展,更主要的是这六大要素之间的重组融合。其次是旅游产业与一、二产业中任何一个产业进行融合,并且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功能互补。旅游产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融合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像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农业、工业、体育等都可以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个文化旅游、景观房产、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一些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三) 打造“四色旅游”

1、红色旅游。整合霍邱县烈士陵园等县域内多处“红色”资源,统筹谋划开发,提升红色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2、绿色旅游。以县域内规模化的田园风光及由大别山余脉形成的低山、丘陵的地形条件及丰富的植被为基础,重点开发姚李镇南部及临水镇、马店镇境内的低山丘陵,全力提升近年来新建的恒兴生态庄园、金沙湾生态园、姚李镇自留地、皖湖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庄园等,鼓励创新一批生态农园,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休闲农业,形成霍邱县乡村旅游的绿色背景,生态环境。    3、蓝色旅游。充分利用霍邱县水域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在城东湖、城西湖、姜家湖、水门塘、淮河、龙潭湖、老圈行水库及县域内其他小型水域等地,整合开发淮风水韵、滨湖休闲度假、湖鲜美食、渔家风情、游艇慢渡等滨水、亲水休闲和度假养生旅游产品,培育具有沿淮特色的旅游新业态。    4、古色旅游。以李氏庄园、临水古镇、洪集娥眉洲等为重点,整合县域内的古人、古文、古戏、古画、古镇、古街、古村、古楼、古寺、古庙、古井、古泉、古桥、古木、古水利工程、古战场、古树、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各类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科学定位、特色开发。

(四) 实现“八个突破”

——产品类型突破:由目前的观光旅游产品、农家餐饮、采摘等基础上增强体验性、参与性。    ——产业范畴突破: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与体育、工业、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    ——业态创新突破:通过产业融合及旅游发展要素的创意,实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自驾营地、精品民宿、户外体验等新兴业态。    ——空间形态突破:由斑块状布局向全域化布局转变。    ——组织形式突破: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协调模式,鼓励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协会等民间组织。    ——区域合作突破:南部实现与金寨的合作,北部实现与颍上县的合作,东部实现与寿县的合作。    ——旅游营销突破:推进节庆营销,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营销。    ——体制机制突破:形成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三、发展类型

——景区依托型

依托临淮岗水利风景区、城东湖、安阳山等旅游景区(点),在深度契合依托景区品牌理念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据客源市场及本身特点开发深度乡村体验产品,充分调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充分阐释乡村风俗风情。让开放式的乡村体验与封闭的景区观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依托景区之势,走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城郊休闲型

主要分布在县城或镇区的周边,选择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地方,利用这些较好的条件,发展城郊型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度假、娱乐等旅游产品,既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又为城郊的农民创业增收拓展了渠道。

——交通依托型

在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及其他交通主干线附近,以过往游客和近邻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可进入性强。现代社会拥有自驾车的人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中、远程距离的旅游,交通依托型乡村旅游正好适应了这一市场需求,迎合了人们逃离城市、寻觅清净、远方探奇的心理。

四、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集聚区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气、路、卫生等,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观光休闲农业。重点建设特色的观光采摘农园,配套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根据霍邱县休闲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及交通条件,未来有潜力形成七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具体布局见第六章的空间布局。

——休闲农业园区模式    转变现代农业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形成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的农业园区。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型、园林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务农体验型。霍邱县目前已建及在建的农业园区有几十家,对于具备发展休闲旅游条件的农业园区可采取此种模式发展农业休闲,丰富霍邱县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

是以乡村吸引物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导向、乡村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土地集约化综合开发为手段、以多元化融合发展为目标,具有乡村观光、乡村休闲、生态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地产等多功能的具有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乡村旅游发展更高级的产品结构模式和空间发展形式,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目前霍邱县在此领域仍为空白,可适时引资开发。

——农家乐(精品民宿)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对霍邱县来说,沿干道、特色景观、景区周边、环境优良区域、具有特色生产方式和内容的居民均可发展农家乐。

——古镇(村)模式

古镇(村)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美丽乡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美丽乡村模式

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提出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并围绕“‘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四个方面,强调了美好乡村建设‘五整治、三提升、一保护’重点工作,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村庄道路、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塘,提升设施配套、提升饮水安全、提升农房风貌,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建设标准。根据《标准》内容可以看出,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推动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霍邱县可以依托县域内具有特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特色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休闲村。

五、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逐步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农业庄园、主题旅游小城镇、旅游特色村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乡村旅游成为霍邱县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霍邱县成为安徽省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安徽省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近期争创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远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二)发展指标

——经济指标(见表6-1)——社会目标

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霍邱县经济和产业的全面转型,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景区周边村镇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渠道作用,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霍邱县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化目标

引导市民和旅游者形成积极的休闲旅游需求、旅游方式和消费习

惯,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旅游新热点;培育和支持一批文化遗产传承人,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与保护。

——生态目标

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加快农村环境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提高森林覆盖率;形成清洁、优美、舒适、康益和安全的旅游环境。

——品牌目标

形成乡村旅游总体品牌为统领,集景区品牌、园区品牌、镇村品牌于一体的品牌体系。乡村旅游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6-1 霍邱县乡村旅游发展指标预测 

 

 

 

 

 

 

 

 

  

 

 

 

 

 

 

 

 

 

第七章  空间布局

依据霍邱县域的自然条件、文化基础、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分析,以“龙头提振、集聚带动、多廊贯穿、全域辐射”为整体布局理念。提出“一心、三环、四廊、七大集聚区”的“1347”空间结构与布局模式。

一心:霍邱县城乡村旅游集散中心

三环:

 环城乡村游憩景观带

 环城东湖乡村度假休闲景观带

 环城西湖乡村亲水休闲景观带

四廊:

 105国道乡村景观廊道

 310省道乡村景观廊道

 淮河风情乡村景观廊道

 淠河经济带景观廊道

七大集聚区

 姚(李)洪(集)乡村旅游集聚区

 (集)岔(路)乡村旅游集聚区

 环龙潭湖乡村旅游集聚区

 临水古镇乡村旅游集聚区

 临淮岗乡村旅游集聚区

 滨(城东)湖乡村旅游集聚区

 彭塔乡村旅游集聚区

一、一心

    即霍邱县城乡村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霍邱县城旅游服务功能,结合水门公园的建设,进一步配套县域旅游咨询、展示、交通集散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县城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质量。

二、三环

1、环城乡村游憩景观带。以城西湖、水门塘公园、恒兴生态庄园及在建的城南湿地公园、城北植物园、卧阳路北延工程、十二连塘等为基础,进一步通过苗木花卉种植、绿地建设、园区建设、西线功能的提升等途径,实现环城绿带的逐步闭合,打造霍邱城市的生态屏障,美化城市景观,丰富休闲活动,提升城市形象。

2、环城东湖乡村度假休闲景观带。发展思路见重大项目。

3、环城西湖乡村亲水休闲景观带。发展思路见重大项目。

三、四廊

    遵循“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规划思路,依托境内的国道、省道系统,通过景观美化、休闲功能提升等途径,打造主题风景廊道,打破“两点一线式”旅游方式,增加风景道路沿途观光节点和自驾驿站,吸引过往游客停留下来。重点按照自驾风景道的标准建设105国道、310省道、淠河经济带拟建的快速通道。自驾驿站的建设做到“一站一品、特色荟萃”。主要包括泊车、住宿、露营、越野、休闲、餐饮、娱乐、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租赁、度假、户外运动、信息服务、医疗救援等功能和项目。

四、七大集聚区

    坚持“核心带动,辐射集聚”的原则,注重突出区域内核心资源的优势,以之为龙头整合区域内其他资源;加强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实现内外部道路的畅通;注重区域整体形象的打造,联合营销。促进乡村旅游的差异化、互补性发展,打造产业链,形成合力,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区域整体影响力。

 

第八章 重点项目

一、重点项目清单

(一)重大项目

 淮上风情---临淮岗风景区整体提升项目

 蓼都水韵---城西湖旅游开发项目

 滨湖休闲---城东湖整体旅游开发项目

 千年古塘---水门塘公园续建项目

 三霄赐福---三霄园景区建设项目

 圩堡时光---李氏庄园开发建设项目

 桑梓乐园---长集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旅游功能提升项目

 水韵荷乡---潘集镇三万亩荷园旅游开发项目

(二)重点项目

 阡陌桃源---下骆山户外体验营地

 景秀慢镇---洪集镇“十里乡村画廊”

 水孕古镇---临水古镇整体开发项目

 梦里原乡---环龙潭湖农业主题景区

 湿地狂想---城南湿地公园

 东城花园---恒兴生态庄园提升项目

 活力乡村---金沙湾乡村旅游景区

 生态玉皇---玉皇生态园旅游开发项目

 花街果巷---彭塔花卉林果基地旅游开发项目

 蓝田故事---蓝博旺休闲农业园

 亲水乐园---明青生态园提升项目

 滨水度假---卧牛山庄深度开发项目

 皓轩庄园

二、项目发展思路

项目一:淮上风情——临淮岗风景区整体提升项目

1、项目现状

   临淮岗景区,是依托淮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兴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主要有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丰碑广场、柳编大市场、淮河风情园,是融知识性、观光性、休闲性于一体的霍邱县水利工程专项旅游产品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发展思路

    以淮河文化为主题,整合区域内的水利工程、临淮岗镇、湿地景观、治淮展览馆、柳编大市场、农民公园、田园度假村、美丽乡村等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与业态,进一步提升淮上风情主题品牌形象,增强区域影响力,在规划期内,景区打造成为旖旎风光、恢宏文化、盎然民俗、欢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彩淮河风情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镇淮塔:建设镇淮塔,作为俯瞰宏伟水利工程及壮观的淮河沿岸景观的制高点。

    淮河文化博物馆:以现状治淮展览馆为基础,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水利(水治理)文化,再现淮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再现我国人民多年来导淮治淮的梦想、愿望和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治淮成果。

 淮河故道湿地公园和临淮岗风情小镇

    景观优化:按照统一风格对镇区内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式的集中整治,对镇区内道路及民居宅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

环境整治。加大对镇区内的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保持阵容整洁。

休闲业态。引导居民经营餐馆、客栈、旅馆、土特产品销售商店、茶馆等休闲业态,提升镇区的休闲旅游氛围。

“淮上人家”主题农家乐和柳编文化展示馆:“淮上人家”为主题,打造霍邱沿淮区域农家乐品牌,注重标志性符号元素的统一性,如门牌、标识、灯笼、家具等;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对品牌农家乐实行统一监管;加大对品牌农家乐的整体宣传,提升主题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项目二:蓼都水韵——城西湖旅游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城西湖位于淮河南岸,县城西侧,故名。又因处于沣河尾闾,所以亦称沣湖。地势平坦,西起上格堤,东抵陈湖咀,南至河口集,河口集以上的沣河,是入湖的主要河道。总体水面积1816平方公里,城西湖计有鱼类10科24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鳊、鮊、乌鳢、黄颡等。此外,湖中还盛产虾类,尤以所产秀丽白虾(俗称沣虾)为名贵。

2、发展思路

    根据城西湖旅游资源禀赋及空间布局特征,深入分析城西湖旅游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城西湖未来产品市场条件的判断和预测,结合城西湖周边区域旅游景区(点)的发展状况,依托城西湖良好的水域风光,立足湿地生态景观的打造,改善和提升环湖道路的通畅性和景观性,通过一系列度假休闲设施的建设及旅游活动的开展,打造集湿地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湿地生态教育、体验,军垦文化体验,水上运动娱乐,亲水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项目策划

建设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城西湖湿地生态教育馆、水上度假中心、休闲船舫、游船码头、水上拓展、休闲船舫等亲水休闲项目。

项目三:滨湖休闲——城东湖整体旅游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城东湖,古称氵戌湖,也作溶湖、荣湖,由汲河河水向两岸漫溢城东湖湿地景观而成。城东湖历来是霍邱县产鱼区,品种多,资源丰富。城东湖多年平均水位为海拔20米,相应面积139.2平方公里,蓄水2.86亿立方米;蓄洪水位达25.5米时,相应面积376.4平方公里,蓄水15.98亿立方米。经20世纪末实测东西宽(陈郢子至龙泉寺)5公里,南北长(砖洪集至唐老庄)38.5公里。城东湖是霍邱县城及东部地区乡镇的主要水源地。

2、发展思路

    以水源地生态保护为前提,秉承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依托城东湖水域广阔、水质及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建设环城东湖景观大道,先期建设西部区域新店至城关段,使之成为城东湖旅游开发的纽带,整合沿线资源。进一步提升玉皇生态园、皖湖生态园等沿线区域的农业园区的景观功能及休闲功能,进一步提升建设沿线的美丽乡村,鼓励、引导沿线居民开展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产业经营,进一步加快沿线特色资源的开发,注重挖掘城东湖渔文化,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3、项目策划

建设休闲渔村、特色农园、滨湖营地、美丽乡村、休闲垂钓、精品民宿、景观大道等滨湖休闲项目。

项目四:千年古塘——水门塘公园续建项目

1、项目现状

    水门塘是我国较早的一项水利工程,系楚令尹孙叔敖于公元前622年修建,古称大业陂,距今已有2600余年历史。《过大业陂有怀楚相》《筑复水门塘》《县正堂陈示》、水门塘碑记等历史遗存至今犹在。初始蓄水面积万余亩,堤长7.4公里,四周筑堤,塘内蓄水,现有面积5000余亩,塘内有46个防浪岛屿,被称为皖西“千岛湖”。

    近几年来新修了环堤道路和水泥护坡,并将公园入口处全部改成生态护坡。景区的环湖路与城市道路相连,同时停车场设置在入口广场与城区道路的相交处,增强了景区的可进入性。公园内道路系统前期已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优化,初步实现了多岛相连,其余岛屿也均可通过游舫、木船等水路交通载体到达,基本可以满足游客在景区内游览的需要。

2、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水门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休闲为先”,围绕“文化”、“生态”与“休闲”,寻求三者结合点;以“天下第一古塘”为主题,以楚文化为主线,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亲水游乐、度假休闲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培育水门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水门塘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完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将水门塘逐步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打造文化生态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孙叔敖纪念馆、水上游乐、儿童游乐岛、户外拓展岛、爱情岛、情趣DIY岛、落叶荒岛等

项目五:三霄赐福——三霄园景区

1、项目现状

    安阳山位于霍邱西部,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影响力大;龙潭湖湖面宽阔,水质优良,山水结合的自然景观优美,沿线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大,目前,三霄园园区规划已经通过评审,园区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未来开发的市场前景看好。

2、发展思路

    立足景区的山水田园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秉承“生态为基、文化为底、体验为魂、绿色开发”的理念,以文化体验为核心,拓展和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亲水度假、农业休闲、特色美食、旅游购物等旅游产品体系。美化环境,打造景观,融入文化元素,营造景区整体氛围,提升品位。将三霄文化园景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建设三霄圣殿、三霄灵圣、休闲沙滩、水上高尔夫、水上激情、果林营地、农科体验、田园婚礼等项目。

项目六:圩堡时光——李氏庄园开发建设项目

1、项目现状

    李氏庄园即 “李家圩子”,位于六安市霍邱县马店镇西3公里西圩村,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四面环山,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其土地面积居“四大地主庄园”之首。李氏庄园饱含丰厚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用,同时在建筑艺术和考古方面具有博物馆式的价值。但是就旅游开发效果看,整个李氏庄园景区处于原始开发状态,缺乏旅游带动性和辐射性。

2、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资源价值,发挥“中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的品牌优势,整合李氏庄园、李西圩村及周边田园景观,联动三霄园及龙潭湖,以李氏庄园风貌恢复为核心,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庄园当年风貌;进一步提升李西圩村美丽乡村的景观功能、文化品位、休闲功能;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庄园及李西圩村的景观环境,增强采摘、观光等农业休闲功能。以浓郁的历史和爱国文化为本底,集原真性的建筑、原汁味的乡情、原野式的景观于一体,打造成最具庄园建筑特色、文化气息浓厚、乡村韵味十足、休闲度假极佳的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

3、项目策划

建设复兴庄园——内部建筑以旧复旧、外部环境以景塑景;美丽乡村——村落品质标准化、村落风格主题化;景色田园——特色种植、各色乡情。

项目七:桑梓乐园长集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旅游功能提升项目

1、项目现状

长集镇地处霍邱南部,位于交通便利之地。长集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设小园村、钱店村、长塘稍村和柿园村等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和一系列的星级农家乐,示范区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发展思路

依托示范区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发挥示范区便捷的交通优势,按照“园区景区化”的模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一系列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休闲项目,将长集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一个精品乡村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建设创科农园、农业研学、乐淘果园、田园客栈、田园绿道、田园乡村、户外营地、绿野驿站。

项目八:荷乡水韵——潘集三万亩荷花基地

1、项目现状

    潘集西王郢村的皖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滨临风光秀丽的城东湖畔,设施农业700亩,辐射农业面积1万亩;有生态养殖示范区800亩。

2、发展思路

    以潘集镇三万亩荷花基地为背景,整合区域内皖湖生态园、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美丽乡村等资源,完善道路交通为核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凸显“荷乡水韵”的主题形象,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将该项目打造成为滨城东湖重要的旅游支撑。

3、项目策划

建设惬意垂钓、生态采摘、建筑景观建设、生态餐厅、馨香荷园、荷园漫步、荷香台、荷园骑行、品荷轩等项目。

项目九:阡陌桃源——下骆山户外体验营地 

1、项目现状

下骆山位于霍邱县最南端,与金寨县、裕安区交界,是霍邱西南部天然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200米,有千年古树、青翠园竹、千年古寺遗址、军用防空洞、人工湖泊等景点点缀其间,下骆山的丘陵岗地地形和成熟的桃林景观,具有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巨大潜力。霍邱县荣鑫农业科技开发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生产,开辟了山地栽植霍山石斛和油茶、山核瓜蒌等套种经济作物。

2、发展思路

立足岗地丘陵的起伏地形和景观资源,以优秀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核心,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围绕乡味、乡韵、乡情开发旅游产品,打造集万亩桃园、山地越野、户外运动、休闲营地、低空旅游等于一体的主题化景区。

3、项目策划

发展万亩桃园、山地越野、房车营地、户外运动、激情滑道、帐篷酒店、动力滑翔、节日民俗、石斛基地等项目。

项目十:景秀慢镇——洪集镇“十里乡村画廊”

1、项目现状

洪集镇位于霍邱县南部,是全县6个示范乡镇之一。会馆回民村和牌坊店村是首批全县美丽乡村中心村;已建成的会馆回民农民文化园是霍邱县首个农民文化园。洪集镇文化底蕴深厚,美丽乡村建设特色鲜明。

2、发展思路

    以绿色风景道、生活“慢哲学”、乡村度假休闲、健康生活为四大指引,进行资源配置、全域统筹;  通过项目创意、文化挖掘、景观整治、景镇村联动打造休闲旅游的载体和内容;  重点打造“一镇(一个风情小镇)、两道(水、陆两条风景廊道)、三园(三个休闲农业园)、五村(四个主题村)”;  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打造洪集镇“五朵金花”;  以“十里乡村画廊”为统领,实现镇域旅游品牌形象的全新突破。

3、项目策划

发展十里乡村画廊、民族风情村、幸福家园、美丽乡村、激情漂流、大地彩绘、休闲农园、休闲采摘、特色美食等。

项目十一:水孕古镇——临水古镇整体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临水镇位于霍邱县西北部,以“猪—鱼—林”为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酿酒和柳编产业成为临水镇支柱产业。目前临水已建成部分集镇和美丽乡村,工业集中区也已建成,位于镇政府北侧。但临水镇的发展仅仅依赖工业和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区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思路

    以临水镇历史文化与酒文化开发为主线,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结合休闲农业、淮河风情等特色,以“景区”作为发展和建设模式,通过景观美化、业态创新与丰富、资金引入、项目建设、宣传营销,将临水镇打造成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3、项目策划

发展山地观光、古东岳庙、元觉古寺、史河景观带、竹筏漂流、仿古街、马夫人墓、临水美酒、湿地公园等项目。

项目十二:湿地慢游——城南湿地公园

1、项目现状

     湿地公园占地约2800亩,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完成,规划设计了广场、游客接待中心、观鸟台、农耕文化展示广场等休闲设施和空间。

2、发展思路

     项目立足区域内原生的湿地景观,境内的生态环境的营造与保护,提高霍邱县城的生态、环境效益,美化湿地公园水域环境,岸线整理、净水,发挥休闲健身功能,建设兼有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

3、项目策划

发展林间栈道、骑行绿道、烧烤长廊、湿地栈道、摄影之窗、浪漫连理、原乡湿地等项目。

项目十三:城东花园——恒兴生态庄园提升项目

1、项目现状

    项目区已经按照采摘园规划和旅游规划进行了前期建设,分为果树采摘园、景观休闲园、树木生态园三个功能园区,且已初具规模。

2、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园区紧邻霍邱县城的区位优势,立足园区的苗木、果树等的种植及由此形成的特色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环城绿带、城东花园为形象定位,以特色餐饮为基础,以果蔬采摘、观光休闲、户外体验等功能为补充,按照主题庄园的模式,将园区建设成为霍邱县城市近郊重要的乡村休闲旅游接待基地。

3、项目策划

发展果香翠廊、近水楼台、田园木歌、月牙湖畔、休憩游乐、彩虹风车、空中游廊、果园婚礼。

项目十四:活力乡村——金沙湾乡村旅游景区

1、项目现状

    金沙湾位于霍邱县岔路镇镇区南部2公里左右。紧临310省道,区位条件优越;内部地形较为平整,以水域和农田为主,可开发性强。目前,金沙湾景区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金色沙滩、生态餐厅以及各种水上娱乐项目已经建成营业。

2、发展思路

    立足园区的建设基础,通过特色化彩色农业种植,丰富、美化园区景观;进一步强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园区的文化内涵,提升园区文化品质;以金色沙滩、规模化的苗木花卉基地为支撑,以亲水度假休闲为基础,突出“动感、活力”,建设集观光、度假、休闲、美食、参与、体验、水上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发展水浴沙滩、生态餐厅、水上家园、田园漂流、鲜翠果蔬、七彩花田等项目。

项目十五:生态玉皇——玉皇生态示范园旅游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玉皇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霍邱县潘集镇潘北村城东湖东岸,总占地面积2200亩,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包含八大区域:良种繁育区、生态林果区、猪沼循环区、水产养殖区、花卉苗木区、设施蔬菜区、生活休闲区、加工服务区,项目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灌溉设施良好。

2、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园区滨城东湖的区位优势和景观优势,以园区建设的现代农业设施和景观为基础,配套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创意策划休闲旅游产品,利用城东湖水域开展亲水游乐活动,将园区打造成为滨城东湖的特色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项目策划

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玉皇生态文化广场、水面栈桥、黑色沙滩、滨湖庄园、湖鲜餐厅、游艇码头。

项目十六:花街果巷——彭塔花卉林果基地旅游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彭塔乡位于霍邱县东南边陲,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冬枣为主要特色产品,陈杰村300亩冬枣开发,汪店村400亩板栗,梁堂村500亩仙桃,高楼村柿园庭院,经济产业链不断向千家万户延伸,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并于2005年建立彭塔乡林果开发示范基地,成为重要的经济果林生产基地。

2、发展思路

    依托彭塔乡丰富的林果资源、堰坝的生态资源,以农产品为核心开发旅游项目。围绕果林种植,顺承地形地貌,打造以花季观光、硕果采摘为基础,以节庆娱乐为导向,以休闲度假、体验学习、乡情探寻为方向的“花街果巷度假胜地”。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户一特色”建设美丽乡村。

3、项目策划

发展桃园蜜境、杏雨梨云、桑拓丹乡、枣临福地、柿间故里、果树情节、摄影之窗、浪漫连理、彭塔之家等项目。

项目十七:蓝田故事——蓝博旺休闲农业园

1、项目现状

    该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扈胡镇高镇村,由安徽蓝博旺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目前完成投资1亿多元,占地近2000亩,主要包括蔬菜种植园、畜禽水产养殖园、特色果树园、农业机械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优良品种示范区、乡村观光体验区及办公区等,是集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示范推广、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旅游生态园。

2、发展思路

    立足农业园区的水产养殖、特色果树种植形成的园区景观背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的农业科技优势,建设农业科技研学示范基地。

3、项目策划

发展水产研学、田园绿道、农家生活、多彩林海、休闲客栈、休闲采摘等项目与休闲活动。

项目十八:亲水乐园---明青生态园提升项目

1、项目现状

    明青生态园位于周集镇新矿村新圩水库内,为国家小二型水库,水库周边坝埂树木葱郁,环境优美,库内莲藕吐绿,鹭鸟嬉戏,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现已建成农家餐饮、水上娱乐、演艺广场和特色水产养殖项目。

2、发展思路

    依托项目区周边人口密集、矿区发展的市场优势,利用规划区内水系丰富、拥有温泉特色资源的条件,在已建项目的基础上,通过绿化进一步美化环境,调控园区的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提升已建项目的品质,引入项目区旁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度假产品,丰富园区内容,提升园区品质和影响力。

3、项目策划

建设生态停车场、儿童游乐、温泉度假、休闲木屋等项目。

项目十九:滨水度假---卧牛山庄深度开发项目

1、项目现状

   项目区位于三流乡香店村,由霍邱雨顺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占地4500亩,一期完成投资1200万元,已建成餐饮、观光、采摘、养殖、垂钓、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项目。

2、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项目区紧邻310省道的区位优势,以老圈行水库开阔的水面、优良的生态条件,依托园区的建设基础,进一步拓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文化品位,美化环境,将园区建设成为霍邱乡村旅游新亮点。

3、项目策划

建设滨湖休闲木屋、会议中心、水上运动游乐、精品苗木花卉、乡村农事体验、 旅游商品开发、展示与销售等项目。

 

 

 

 

 

 

 

 

第九章  重点工程

一、“畅游霍邱”景观道体系建设工程

   “车轮上”的休闲:遵循“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规划思路,规划设计主题风景廊道,满足自驾游客的需求。重点建设105国道、310省道、淠河经济带主干道等自驾风景廊道,按照自驾与骑行功能建设环城东湖景观大道。

   “脚尖上”的休闲:在城市公园、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等区域,充分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机耕路、防火隔离带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沿线设置休憩驿站、露营地等设施。配套安全、预警、救援、服务设施。

    休憩驿站建设:按照“道路+节点”的模式,打破“两点一线式”旅游方式,建设自驾驿站,体现“一站一品、特色荟萃”,增加风景道沿途观光节点和自驾驿站,吸引过往游客驻足停留。主要功能包括泊车、住宿、露营、越野、休闲、餐饮、娱乐、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租赁、度假、户外运动、信息服务、医疗救援等功能和项目。

二、旅游引领的“乡村记忆”重现工程

    梳理“乡村记忆”的要素,如乡景:自然景:红花草、槐花、稻田、油菜花、小溪、小鱼、喜鹊…;生活景:炊烟、 草垛、石磙、竹排、水牛…。乡味:泥土气息、野花香、桂花香、瓜果香、美食香…。乡居:茅屋、老街、瓦屋、对联…。乡耕:赶鹅、放牛、犁田、插秧、捉泥鳅、钓虾、请黄鳝…。乡俗:过年、扔火球…。乡音:自然声:溪流叮当;田野风声…;动物声:蛙声、蝈蝈声、雀声、狗吠、鸡鸣…;乡亲声:民歌、劳动号子、鞭炮声、家乡话…。

    以乡村水环境、土壤、林木、乡村食品安全保护及乡村污染整治等乡土保护为基础;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入;对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景观整治;进一步完善道路体系、智慧工程等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产品创新,将传统工艺、原乡风景、传统民俗、历史文化等通过乡村资源产品创新创意成为旅游吸引物;推动新型旅游交通如垄上行步道、自行车田园骑行、自驾车漫游、小飞机环游等吸引游客驻留乡村;加强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支撑。

三、乡村旅游“自驾后备箱”工程

    实施霍邱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力度。整治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鼓励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荐名单。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务,发展购物旅游。定期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评选大赛。实施旅游商品“五进”(进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旅游景区)活动,新建1个以上霍邱本地土特产直销中心。推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入选“安徽旅游必购商品”。

四、“舌尖上的霍邱”美食工程

充分利用霍邱县丰富的生态饮食资源,以“绿色餐饮,健康美食”为主题和特色,加强美食的研发、设计和创意,通过品牌塑造、龙头带动、企业主体、农民参与,打造特色美食产品,创意、设计风味菜谱,突出“有机化原料、主题化设计、健康化产品、休闲化消费、养生化趋势、品牌化发展”。构建完善的美食产业链,通过美食产品的开发,带动相关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特色菜:卤菜拼盘、红烧肉、腊肉烧黄鳝、咸鹅、鸭、肉、羊肉火锅、毛豆烧鸡、粉皮烧鸭子、酥鱼、酥肉、炕茄痂、杀猪汤、千张萝卜丝、青菜豆腐、胡辣汤、锅贴、韭菜馍。

五、“指尖上的霍邱”智慧工程

(一) 加强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旅游大数据工程、游客采样分析系统建设工程、诚信旅游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域4G网络连通,实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无线WIFI全覆盖,建成全域覆盖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系统。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还包括对接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景区。建立景区电子门票系统,在4A级及以上景区率先推广电子门票。实现景区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推广智能导游,打造智慧景区。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对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开展互联网定期培训,提升旅游服务人员互联网水平,推进区域旅游智慧化发展。

(二)推动“旅游+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

——推动智慧工程建设,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

    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有条件的新兴业态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互联网众创空间发展,建立霍邱旅游电商高级论坛,引导构建霍邱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工程、智慧饭店建设工程、智慧旅行社建设工程、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设工程。

——推动“旅游+互联网”投融资创新

   支持本地旅游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鼓励旅游企业联合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旅游理财产品和旅游保险产品。

——创新旅游网络营销模式

    鼓励霍邱全县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预订和交易支付。建立广播、电视、报纸、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三)推进智慧霍邱建设

——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做到景区WIFI全覆盖、手机APP、霍邱全景地图、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停车系统等的全域覆盖。推出智慧旅游一卡通。

——建立智慧旅游公共交通系统

  霍邱县交通部门推进交通信息平台建设。针对旅游车辆,实现GPS、摄像头等设备的全域覆盖,实时监控景区(点)以及旅游交通主干线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推动智慧乡村旅游建设

    建设集咨询、展示、预订、交易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乡村服务平台。推进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农村淘宝”物流服务合作建设工程,加大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宣传力度。

六、“乡村微田园”村庄美化工程

    在县域内重要风景道路两侧、美丽乡村示范点、涉旅村庄,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和新村里面其他可利用空间,种植瓜果豆菜,形成“小菜园”、“小果园”、“小桑园”,规模在几厘地至两三分左右。通过打造村庄“小而美”的整体景观效应,提升村庄的景观效果。

七、“乡村旅游创客”创业扶持工程

    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引导和支持一批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

 

 

 

 

 

 

第十章  产品与要素提升

一、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一)规划原则

——资源整合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划必须建立在霍邱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之上,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商品等,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这些资源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

——市场导向

    霍邱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乡村旅游的供需关系和市场导向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级别市场需求以及不同细分市场旅游偏好,有针对性进行开发,体现出差异性。

——互动参与

注重欢快、热闹、幽默、雅俗共赏项目的设计,使大多数人喜闻乐见,并愿意参与其中,满足游客放松身心、体验当地生活的心灵诉求,活跃现场气氛。

——彰显特色

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偏好、不同层次游客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要根据资源优势,开发一批能够体现霍邱形象和特色的重点乡村旅游产品。

(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表10-1)

(三)重点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1、低山丘陵体验游

--依托资源:下骆山、安阳山、古壁山等景区

--旅游方式和内容:登山望远,与大自然充分接触,享受与平日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氛围

--适应游客范围:全体游客

--开发时间:近期

10-1  霍邱县旅游产品主要类型表

主类

亚类

对应景区(项目)

活动内容

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

山水观光

下骆山景区、安阳山、古壁山、城东湖、城西湖、水门塘、龙潭湖等

山岳观光、水域风光观光

苗木花卉观光

恒兴生态园、金沙湾及县内其他苗木花卉基地

珍稀苗木观光、珍稀花卉观光

农业科技观光

长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种植观光、农业科技观光

果园观光

新店葡萄园、城南葡萄园、彭塔冬枣园等

桃园观光、葡萄园观光

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

山水度假

龙潭湖、城东湖等

滨湖度假、森林浴

山林度假

下骆山、安阳山、古壁山

森林浴、乡村度假

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

水上运动休闲

城东湖、城西湖、龙潭湖等

亲水游乐、渔夫之旅

陆上运动休闲

古璧山、下骆山等

户外运动、乡村拓展

垂钓休闲

涉及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农家乐

垂钓休闲、趣味休闲

美食休闲

涉及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农家乐

湖鲜美食、河鲜美食

娱乐休闲

涉及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农家乐

棋牌、娱乐、运动

采摘活动

新店葡萄园、城南葡萄园、彭塔冬枣园

观光、采摘体验

农事体验

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

农科研学、农事体验

主题性乡村旅游产品

节事旅游产品

安阳山庙会,淮河风情民俗文化旅游节

各类节庆主题活动

2、特色农园休闲游

--依托资源:初具规模的农业生态园(长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恒兴生态园等一批新兴的生态园)

--旅游方式和内容:观光娱乐

--游客范围:全体游客、特别是周边城市市民

--开发时间:近中期

3、临湖湿地度假游

   --依托资源:城东湖、城西湖、水门塘、龙潭湖等

--旅游方式和内容:水域观光、水上体验活动

--游客范围:全体游客

--开发时间:中远期

4、林果花卉采摘游

--依托资源:恒兴生态园、城北植物园等一批苗木花卉基地

--旅游方式和内容:采摘、植物观赏、乡村拓展、瓜果美食

--游客范围:全体游客

--开发时间:近期

5、节庆活动欢乐游

--依托资源:霍邱特有资源

--旅游方式和内容:观看表演、购物、美食、文化活动等

--游客范围:全体游客

--开发时间:中期

二、四季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一)(春季)绿色霍邱——乡村风光旅游产品

1、产品策划

【产品品牌】中国霍邱县——乡村风光无限好

【产品内涵】乡村自然生态、观光农业、田园风光等

【宣传口号】霍邱春色独好

【代表性景观】县域内桃园、休闲农业园区的季节性植物景观 、绿色田园景观

2、市场开拓

【目标市场】县内及周边地市旅游市场。

【目标群体】适合各种群体。如研学旅游市场;注重体验和参与、以及渴望体验新鲜淳朴乡村生活的青年旅游市场;寻根怀旧、回归自然的中老年旅游市场。

3、开发思路

——注重乡村田园风光意境的保护和营造,将各类农作物生产情景同乡村的悠美生态环境相结合,体现“回归家园、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内涵。

——重视乡村农事活动和农耕文化的开发,可利用河流、菜园、果园、稻田、茶园等开展各种参与性农事活动,开发如插秧、采茶、瓜果采摘、垂钓休闲等旅游项目;参与制作果品的过程,如烹制果膳,酿制果酒,制作果脯等,增加乡村旅游活动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策划以桃花节、踏青节等系列节庆活动。

(二)(夏季)休闲霍邱——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1、产品策划

【产品品牌】休闲霍邱

【产品内涵】乡村休闲度假游

【宣传口号】清凉霍邱

【代表性景观】

——生态休闲度假产品

   该产品是霍邱县乡村旅游的重要产品,主要以下骆山、龙潭湖、金沙湾、城东湖湖滨等生态乡村休闲度假项目为代表,向游客提供生态体验、人居度假、乡村休闲等产品。

   ——特色养生健身产品

   该产品是霍邱县乡村旅游开发的新亮点,主要以龙潭湖、城东湖、县域内各种休闲农业园区等以及周边村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实现特色养生、疗养与乡村休闲的完美结合。

——乡村民俗体验产品

   该产品是霍邱县乡村旅游开发近期吸引人气的主要产品,主要依托霍邱美食、霍邱地方民俗文化等资源,大力挖掘民俗文化产品内涵,以民俗观光体验型产品为主要内容。

2、市场开拓

【目标市场】县内、六安、合肥、阜阳等

【目标群体】中高收入的中青年阶层、以及中高收入的家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和中老年养生旅游市场;少量入境旅游市场。

3、开发思路

——注重依托霍邱县水域资源丰富的特色,大力开发亲水、水上游乐产品等。

——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如客房、餐饮、停车场、娱乐设施、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性化设计,如开发特色餐饮、家庭野外休闲、老年养生等系列产品,内部交通特色化等。

——针对游客需要,开辟综合性的度假村,融健身、休闲、观光等各类活动于一体,采用分时度假、乡村会所等形式,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服务。

——近期开拓周边市场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远程客源市场的游客,综合考虑游客消费水平、个性需求的特点,在软硬件设施上应追求品位较高、规格较高、服务一流的目标,为客人营造良好的乡村休闲氛围。

(三)(秋季)浪漫霍邱——乡村主题旅游产品

【产品品牌】浪漫——漫游霍邱

【产品内涵】文化创意园、户外探险、艺术写生

【宣传口号】浪漫霍邱:慢一点,更漫一些

1、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主要内容】该产品主要依托县域内主题休闲农业园区,以霍邱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题,打造集设计制作、科研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素质教育、互动体验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地标。

【重点市场】霍邱县及六安、合肥范围内的中青年及青少年市场。

2、户外运动拓展产品

【主要内容】该产品利用下骆山、古璧山、安阳山、龙潭湖、城东湖、水门公园等的山林资源、秀丽的水体资源,迎合市场上户外运动的客源,开发户外运动以及拓展培训旅游产品。

【重点市场】面向户外运动爱好者,拓展培训需求。组织、吸引驴友、车友来霍邱县乡村旅游。

3、生态艺术写生产品

【主要内容】以霍邱县境内独具特色的优美山水、村庄、农田、村民等景观要素为主要内容,并由此吸引作家、画家、摄影爱好者等来写生,也是市场宣传的重要手段。

【重点市场】全国范围内的艺术爱好者。加强宣传,让大量色有(摄友)来霍邱县采风,创造作品。

(四)(冬季)养生霍邱——乡村节庆旅游产品

1、产品策划

【产品品牌】养生——节庆之旅

【产品内涵】乡村艺术节庆、民俗节庆

【宣传口号】舌尖上的霍邱

【代表性景观】

1)霍邱美食节

    每年第四季度举办,品尝霍邱美食,畅游霍邱美景,展示霍邱民间烹饪饮食技艺。举办霍邱乡野菜烹饪大赛、山珍宴、乡村捕鱼节、霍邱特色小吃展等活动。

    通过在媒体、广告宣传等手段打响霍邱乡村美食节的名号,吸引游客到霍邱县乡村旅游区域,进而体验区域内旅游产品。在平面媒体上刊登美食节广告,通过安徽、合肥、六安电视台栏目制作专门节目宣传美食节。

2)霍邱乡村年货购物节

    每年春节前举办,活动场所设在主要村镇,销售特色花生、山芋、黑毛猪,以及各类鱼加工产品等土特产品。

    此外还可以开发利用霍邱特有的自然风光与生态产品开展婚庆旅游节、水产节等。

2、市场开拓

【目标市场】霍邱周边区域、霍邱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员等。

【目标群体】以体验城乡文化差异、品味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为主要旅游动机的城市文化旅游者。

3、开发思路

    通过节庆活动的开展,媒体的关注,引起轰动效应,短时间内提升霍邱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品牌,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乡村旅游路线规划

    根据霍邱乡村旅游资源的品级、分布,以及与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组合,将霍邱乡村旅游线路的设计分为二类:

霍邱县周末一日游、霍邱县周末二日游

1、霍邱县周末乡村一日游(线内节点可挑选)

线路1:临淮岗水利风景区—水门公园—李氏庄园---三霄园

线路2:临淮岗水利风景区—水门公园—恒兴生态庄园

线路3:李氏庄园---三霄园景区---龙潭湖景区---洪集镇会馆村---下骆山景区

2、霍邱县周末乡村二日游(线内节点可挑选)

D1:临淮岗水利风景区—水门公园—恒兴生态庄园—宿县城

D2:李氏庄园---三霄园景区---龙潭湖景区---洪集镇会馆村---下骆山景区

四、乡村旅游创建提升

(一)景区创A计划

    加大旅游景区创A力度,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景区档次和品位。以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和契机,加大投入,确保质量,开发和建设一批新兴旅游景区,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旅游景区。加强景区管理力度,实施景区标准化管理,使全县A级乡村旅游景区的分布更加均衡。规划到2030年, 4A级旅游景区6家以上,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达5家。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计划

——星级农家乐

    规范农家乐旅游服务行为,提高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营者创建农家乐品牌意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规范发展。星级农家乐,有助于农家乐旅游品质的提升,为霍邱乡村旅游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和良好的铺垫。到2030年末新增5星级农家乐5家以上,4星级农家乐8家以上,3星级及以下农家乐30家以上。

 ——旅游示范村

    依据安徽省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完善旅游村管理办法,鼓励各乡村申报并参加评选,突出个性化,体现差异化,防止同质化,追求规范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力求“一村一品”,彰显各自特色,形成若干个专业旅游特色村,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做好营销策划,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做出更大贡献。在规划期内,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10个以上。

——优秀旅游乡镇

    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乡镇发展旅游,增大全县旅游基数,提升霍邱旅游点的规模和质量。引导广大农村地区最大程度地发挥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霍邱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到2030年末计划增创全省优秀旅游乡镇5个。

五、新业态的加速培养

(一)特色旅游廊道

    以县域四条主要旅游发展轴线为重点,充分利用起伏、滨水的地形条件,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及服务功能,以旅游景区、特色园区为坐标,以特色驿站为节点。重点建设105国道、310省道、淠河经济带主干道特色自驾风景廊道;建设环城东湖自驾及骑行风景道;建设环水门塘、环城西湖骑行绿道及健身步道。

(二)特色旅游小镇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依靠霍邱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生态人文小镇、乡村休闲度假小镇、康体养生养老小镇、红色研学度假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重点打造:洪集镇、临水镇、范桥镇、长集镇、临淮岗、潘集镇、彭塔乡、马店镇、冯瓴镇等。

(三)美丽乡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一村一品”为开发理念,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主题乡村,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到2030年,建设10个左右乡村旅游模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重点打造洪集镇会馆村,曹庙镇甄岗村、元圩村,龙潭镇杨楼村,范桥镇顺和村,岔路镇元圩村,马店镇李西圩村,临淮岗乡双门村,夏店砖洪村、砖佛寺村等

(四)汽车营地

    采用“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企业化运行”模式,“自驾驿站+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提供“基础+特色+综合”专业服务体系。明确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政策,到2030年,建设房车营地1-2家,自驾营地10家左右。

(五)乡村旅游度假区

    充分发挥霍邱独特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合理定位,差异开发,结合山地、水体、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开发一批以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区,如以下骆山为代表的山地旅游度假区、以龙潭湖为代表的湖泊型旅游度假区、以城西湖湿地为代表的湿地型旅游度假区,构建旅游度假区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独具魅力、充满活力、面向国内外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

(六)低空旅游

    以旅游发展传统要素为基础,引进和利用创新要素,全方位利用目的地资源,提倡各行业积极融入,建设“全过程、全时空”,水+陆+空三维立体旅游产品体系。以培育高端旅游消费新热点为目标,以产品创新带动政策创新,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旅游专业设备基地建设,建设能满足游客多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七)互联网+新业态

    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形成的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业务。到2030年,全县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县打造25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八)乡村研学基地

    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基地、强化保障,推动研学旅行普及化、常态化。重点打造金日盛矿业、金安矿业的工业研学,长集省级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科技研学,烈士陵园的红色研学等。到2030年,打造研学旅行基地10处左右。

(九)精品民宿

    鼓励城市城镇市民与农民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宿发展,政府提供土地、产权、消防等方面的支持。重点鼓励滨城东湖、城西湖、龙潭湖,下骆山山区等农民发展民宿经济,到2030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

六、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规划

    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霍邱县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旅游的产业地位,使其尽快成为霍邱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将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对地域文化的包装点缀,提升文化对旅游的推动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打造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力促旅游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推进三霄园宗教文化、李氏庄园历史文化、临淮岗水利工程水利文化、水门塘公园历史文化、霍邱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利用。

——旅游与现代商贸融合

    将旅游业与商贸零售业紧密结合,积极发展购物旅游和游憩商业,完善旅游要素,充实旅游内涵。重点发展城区购物中心,特色街区,地方土特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

    发挥现代农业的旅游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大力培育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户),支持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和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旅游与特色工业融合

引导培育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依托独特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特色工业旅游区(点),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旅游线路。

——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

    按照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的思路,促进旅游与体育互动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户外运动项目,积极争取和举办自行车、徒步等体育旅游赛事,提升影响力。

七、乡村旅游明星企业扶持

(一)培育乡村旅游龙头企业

    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入手,扶持一批乡村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引进海内外战略投资伙伴、知名旅游运营商和品牌酒店管理公司,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在核心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运营中加快发展壮大。到2030年,争取培育几家旅游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投资、融资担保和资本运营中发挥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

(二)鼓励旅游创新创业

    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入手,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已经成功创业的农民工,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鼓励把小门面、小作坊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借力“互联网+”,输出传统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建立乡村农家乐、旅游住宿、乡村主题特色餐饮、美食街、旅游购物、旅游娱乐设施,鼓励发展一批乡村旅馆、自驾车营地、野外露营地等住宿设施,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吸引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进行创作创业。

 

第十一章  品牌营销

一、品牌形象设计

水韵蓼都  “乡”约霍邱

霍邱县位于淮河之滨,县域内有城东湖、城西湖、水门塘、龙潭湖、姜家湖等水域,水系丰富;霍邱县是农业大县,土地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两大自然脉络营造了霍邱县“水韵田园”的乡土景观意境。“乡约霍邱”体现霍邱县诚邀八方宾朋来霍邱做客、旅游的好客情怀。

二、宣传口号

——淮河之畔,醉美乡村

——淮河风光无限好,霍邱乡村乐悠悠

——走进霍邱乡村,走进生态田园

——来霍邱:感受生态,亲近自然

——皖北旅游门户,淮畔休闲天堂

——淮畔明珠,美丽霍邱

——逍遥霍邱游,快乐心中留

三、营销策略

(一)发展初期

    科学的促销应该从发展初期即开始,在主要产品正式开放之前,利用项目宣传或事件营销入手,以广告的形式进行促销活动,为以后的促销工作做铺垫,形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市场氛围,较好的一种策略是旅游营销“十个一”工程:

——一句好听的旅游宣传口号                           

——一张好看的导游图

——一个专题网站

——一个官方微博

——一个专题宣传片

——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号

——一首流行歌曲

——一个经典节庆活动

——一本旅游手册

——一个形象标识

(二)成长期:重点促销

此阶段是重点促销期,主要结合景区开业、新项目落户及其他节事活动,进行全面促销。

——地区性旅游促销:积极参加有组织的地区性旅游促销活动,继续参加和主板六安市周边城市旅游宣传推介会等。

——名人效应:名人的题字、书画、创意,名人的别墅,名流聚会等,还可宣传地方名人,地方名人贴近当地消费者。

——户外广告:运用路牌广告,在高速公路、国道边设置大型路牌广告。

——网络促销:组织专业团队在国内知名的旅游网站写旅游博客,图片文字结合,争取网络用户,网民普遍文化程度高、旅游欲望强烈,经济收入相对较高,行动力强,是重要的潜在顾客。

——利用餐馆、旅馆强化宣传促销:建议有选择地在主要城市及高速公路沿线的餐馆、旅馆寄发旅游宣传材料,请其代为转发。

——影视剧拍摄基地:对以霍邱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应给予大力支持,主动联系影视摄制单位,邀请他们来景区拍摄影视片。

——公共关系:(1)邀请有影响力的人物参观,如: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介的主任记者和专栏作家,旅行社(旅行公司)的高层主管等。(2)组织“大中学生科普夏令营”等活动,利用学生放暑假机会,开展夏令营活动,稳定学生市场。(3)商务邀约,邀请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商贾巨富,扩展影响力。

——联合促销:在促销战略上要加强与区内外互补性强的景区的联动促销,如与六安市其他县区、颍上八里河、寿县古城等联合促销,则能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享的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事活动:开发一个经典品牌节庆+小节庆(摄影节、户外活动节等)等活动,提高不同范围影响力。重点举办“中国淮河(霍邱)文化旅游节”。

(三)成熟期:维护形象

选择网络、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开拓更大范围旅游市场。维护并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

 

 

 

 

 

 

 

 

 

 

 

 

 

 

 

第十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一、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按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建设、完善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霍邱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尤其应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大动脉与微循环”的畅通。

(一)加速构建两个层次的旅游交通环线

    1、县域旅游交通大循环:加速推进东线淠河经济带主干道路升级建设,推进县城至经开区快速通道建设,形成县域旅游交通环线的真正畅通,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强沿线景观的打造。

    2、两条旅游交通小循环:通过县城至经开区快速通道的建设,实现与105国道、310省道的对接,打造长集、城关、经开区的交通循环线;建设环城东湖景观道,打造环城东湖旅游交通环线。

(二)加速干道至景区的旅游支线交通建设

    1、提升姚李镇至下骆山的道路交通等级;

    2、建设李氏庄园至安阳山的支线道路;

    3、提升县城至城东湖湖滨道路等级;

    4、马店镇至李家圩地主庄园的道路等级及景观性。

(三)集散中心及服务驿站体系

    建设四级集散中心及服务驿站体系:

第一层级:县城。既是全县旅游集散中心,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提供观光、休闲服务,建设旅游饭店、特色休闲街区、特色购物街区等,依托重要景区(如水门塘公园)建设全县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二层级:重点旅游乡镇、重点旅游景区(4A级及以上)。提升以住宿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建设姚李镇、长集镇、马店镇、城关镇、潘集镇等。

第三层级:旅游村及其他景区(点)。重点打造特色住宿设施、乡村特色美食、旅游土特产品为核心的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第四层级:休憩节点。重点结合特色景观及风景廊道建设,提供短暂的休憩服务。

二、旅游标识系统

实现主要交通干线、县城、涉旅镇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建立完善的标识系统。鼓励景区(点)、旅游村等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制作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旅游解说系统。涉旅镇(村)设计符合本地特色的名牌,注重名牌的品质有助于提升镇(村)的品位

旅游厕所。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新建、改建一批旅游厕所,完善上下水设施,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县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三、智慧旅游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智慧公共信息服务综合平台

     充分利用网站、触摸屏、手机APP软件、电子信息屏等网络终端和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传统服务途径,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展示城市和景区状况,整合集成霍邱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讯;在无线通信、全球定位、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建设特色自助导游系统。

(二)健全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系统

    包括对车流量、停车场、景区游客容量信息等进行汇集和发布的信息采集子系统,以视频监控、无线传感车流量分析、泊位引导、车牌识别、GPS定位监控、测速仪等监控设备为构成的信息监测子系统,以及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应急安全子系统等。

四、实现全方位智能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功能

      一是通过智能播报、信息发送等途径给予在地游客警示提醒。二是通过摄像头、导航仪、定位器等设备进行公共区域无缝隙智能安全监控,对监视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实现安全监控的全面可视化、可控化。三是预设无障碍智能报警设施,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中央控制台实现远程控制,使呼救信号可以及时得到接受。

(一)加强惠民便民服务的智能化运用

     一是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在景区和市民、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提供无线网络免费使用。二是把线下优惠和线上优惠结合起来,一方面实施线下旅游消费券、旅游年票、旅游一卡通、特殊人群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借助旅游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终端、电子商务平台等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在实现景点推介、网络预订、网络结算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开展门票折扣、奖品兑换、礼品赠送等激励活动,提供虚拟旅游体验、电子报刊阅览等附加服务。三是开展智能认证、智慧旅游金融等项目,实现身份认证智能化和消费支付移动化。

(二)提高旅游行政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行政服务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旅游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如智慧旅游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导游、旅行社、旅游车辆事物的网上办理,旅游从业者网络培训课程的课设和考核等。

五、建设多方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服务新模式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服务主体既包括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商、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者以及旅行社和酒店等中介机构。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执法检查、环境保护等公共管理职能,并根据发展目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旅游建设。

六、普惠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推进惠民旅游产品跨区域发展,推出更多免费旅游产品,降低旅游门槛,让旅游更加普遍地惠及民众。

(二)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测发布和预警机制;制定旅游行业规范与标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建立旅游服务信誉保障体系;健全假日旅游预报制度。

(三)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开展旅游保险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旅游保险意识。

七、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

    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等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超低价格恶性竞争、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大力弘扬文明旅游风尚,积极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服务,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

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点优先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点优先覆盖。通过健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乡村旅游实现“三通”(通路、通上下水、通网络)、“三建”(建旅游停车场、建旅游购物场所、建游客中心)、“四改”(改厕、改气、改水、改厨)、“四保”(保生态、保民俗、保耕地、保质量)。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互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动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增强乡村政府及居民经济实力,进而能够刺激对旅游环境的投资和清洁技术的使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降低污染。

——相互制约: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善,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损害了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法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限制乡村旅游业规模扩大,采取低密度旅游方式,控制游客数量,减少了乡村旅游业的收入。

——有利于乡村旅游业而不利于环境保护:由于片面追求乡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过分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将会造成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损耗,损害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次,由于人流量的过度增加会导致目的地乡村“三废”排放量的增加,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不能及时处理也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二、指导思想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霍邱县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在不引起环境质量退化和诱发自然灾害的前提下,通过对霍邱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盘活霍邱乡村旅游资源存量,实现农民增收及城乡和谐发展。紧紧围绕重点景区景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乡村旅游中稀缺性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为霍邱县创造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规划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利共赢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

 社区与环境融合共进原则

四、分类保护规划

(一)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在农村及乡镇地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第二产业的招商引资时,应把好项目关,避免引进与发展污染严重的厂矿企业。

    改变涉旅农村地区传统的柴薪使用习惯,减少烟尘污染,推广使用液化气、沼气、民用型煤或低硫无烟煤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燃料能源,并加强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建设,有条件的乡村尽可能使用电能、发展太阳能。

    在乡村旅游地,推广使用电瓶车、自行车灯低碳交通工具作为游客集中换乘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一方面可能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社区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停车场设置应与村落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汽车尾气对村落的污染;禁止尾气不达标的汽车进入停车场。

(二)水体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做好规划设计保护,旅游设施的建设、景观用水及游憩用水的设计、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要注意不能扰乱河流、湖泊等水体资源的自然状态,应将水体作为一种风景特征加以保护,保证其水质不受到旅游活动或其他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污染。

    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和功能区划,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

    重视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加快水域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与保护工作,提高水源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保护湿地水源,避免过度耕作造成的水土流失。

    加强乡镇工业废水的治理、提高企业节水意识,鼓励企业建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严格控制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使乡镇工业逐渐向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推广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改善农业化肥结构,通过推广化肥、农药的科学施用技术以及合理的耕作制度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及化学除草剂等对水源的污染;完善农村地区的排污系统,从而改善农村沟渠脏乱的局面。

    加快景区景点、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严禁向水体倾倒垃圾和建筑、工业废料。

(三)森林和植物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霍邱县南部及西部地区有部分森林资源,林区地貌、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森林和植物资源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加强法制宣传和环境意识的教育,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在下骆山、安阳山等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健全、完善霍邱县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

    要切实保护好境内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

    加强对景区林木的监管工作,调整景区附近居民的能源结构,减少薪柴的使用量,严禁滥砍滥伐。

    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林区应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如了望台、对讲机、灭火器等,努力减少森林资源灾害性损失。

    组织有效的监护队伍,定期对保护区进行巡逻,尤其对古树名木进行分类登记,定期检查,隔离保护,专人监护。

(四)土地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依据霍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加强对县域内湿地的生态监管。对池塘、沼泽等较为脆弱的湿地生态景观,在开展旅游活动或旅游设施建设活动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施工,要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线路和施工场址要科学选址,尽量减少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五)矿区环境保护规划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严格控制采矿过程中区域内道路、空气、水体、土壤的破坏。

    严禁在安阳山、下骆山及西部其他山地等景区景点以及森林内采矿。

    充分考虑景区(点)的环境承载量,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分析游览时间、空间范围、游人容量、项目内容、开发强度等因素,并提出限制性规定或控制性指标。

    加快景区(点)污水排放网络及其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于景区(点)的产生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等,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加强对景区(点)生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提高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氧、水、生物量的再生能力与速度,提高其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或承载力。对于珍稀兽类、鸟类、爬行类、昆虫等动物及珍稀树种等,要进行科学保护,严格禁止开展野生动物狩猎活动。

    采用先进科技,推广和使用适合霍邱县景区(点)使用的环保厕所,同时加强旅游厕所的宏观规划与管理。

    加强对景区(点)的环保监测,采取定点抽样检测结果的方式对相关地区进行督导管理。并将生态状况按危机区、不利区、稳定区和有利区四个等级分别加以标明;划分包括热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卫生防疫条件、自然气候因素、视觉干扰等内容的专项生态危机区。

    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如李氏庄园的修复与保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采取一切办法控制和降低景区(点)的各项污染程度,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一般应按GB3838-88中规定的第一级标准执行,游泳用水应执行GB9667-88中规定的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85中的规定;景区(点)室外允许噪声能应低GB3096-93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放射防护标准应符合GBJ8-74中规定的有关标准。

 

 

 

 

 

 

第十四章  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项推进扶贫工作的政策、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了“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的重要讲话,提出在扶贫领域,旅游大有可为。

二、发展目标

    实现国家下达的两个扶贫重点村的扶贫任务;到2020年,全县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三、发展思路

    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着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坚持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做大乡村旅游规模,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

四、发展途径

(一)参与途径

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参加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参与接待服务、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经营获取分红

(二)参与岗位

14-1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岗位选择

就业

岗位

旅馆(经营、管理及服务人员)

个体投资、私营投资、其他投资

商业

工艺品、纪念品出售、土特产品、小卖部

景区交通

出租车

餐饮业

饭店、茶馆

娱乐

照相、导游、娱乐服务

度假村、景区维护

保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景区建设、保安、管理人员

其他

工艺品加工等

五、模式选择  

14-2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选择

名称

特征

公司+(社区+)农户

公司和农户直接合作,或者公司和社区合作,由社区组织居民参加旅游。农户须经公司培训上岗,公司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

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农户+农户

“开拓户”变成“示范户”,然后由“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发展。该模式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且游客花费少,能体验真正的乡村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带动效应有限。

股份制

根据资源的产权,将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为国家产权、乡村集体产权、村民小产权和农户个人产权四种。在乡村旅游开发时,可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采取按股分红和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个体农庄

以农业个体户发展为特色,采取“旅游个体户”的形式,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林场进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能够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该模式能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企业+政府+旅行社+农户

公司负责该地区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政府组织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农民作为旅游的参与者,履行住宿餐饮的提供、导游、工艺品制作等职能。

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农户

非政府组织牵头,由那些希望共同参与遗产廊道项目的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理事会。各种重要决策由委员会协商决定,并注重参与者的能力建设,使之对发展战略形成共识。旅游经营者尽量使用当地的农产品、食品、饮料和物质,以带动相关产业。当地人主要参与复兴当地的乡村音乐、艺术和手工艺,塑造独特的文化形象。

六、发展举措

(一)建立霍邱县旅游扶贫数据库

    建立霍邱县旅游扶贫村数据库。做好霍邱县贫困户与贫困地区的摸底调查工作,开展建档立卡旅游扶贫村乡村旅游资源普查,确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构建覆盖全县的监测网络体系,动态跟踪、评估旅游脱贫成效。

 (二)坚持规划引领

    按照因地制宜、宜旅则旅的原则,把旅游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旅游扶贫工作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同步署、同安排、同考核,推进脱贫致富全面小康进程。各地及相关部门对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开展普查,把美好镇村建设、森林增长工程、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创业、县乡交通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等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统筹各地城乡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三)着力项目建设

    围绕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要素配套、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特色古镇建设、乡村旅游、智慧旅游、自助自驾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筛选、储备、包装项目。围绕旅游发展整合项目,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围绕旅游发展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设立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旅游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现代旅游投资理念和投资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成生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四)完善基础设施

    各乡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乡村道路、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治理、文明创建等支农工程项目应向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村)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着力提升城乡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点连接道路的通畅能力,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规范设置和完善乡村旅游标牌标识等导向系统;加强农村环境综合防治,推进旅游村镇街道和农村居住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优化乡村旅游接待环境。

(五)健全服务体系

   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地延伸、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向乡村旅游地覆盖;推动重点乡村旅游乡镇(村、点)完善乡村旅游客服中心体系、自助游服务体系、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导游解说体系、电子商务等,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公共管理水平和接待服务能力。

 (六)打造旅游产品

    涉旅乡镇依托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导,整合和推进旅、农、林、水、文、科、体、宗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具有慢生活品质与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宜闲、宜乐的旅游小镇(村)、边界小镇、乡村农庄、农家客栈、农家乐、森林(水利)旅游人家等乡村休闲新亮点,打造一批乡村美食、农贸旅游、民俗风情、农事节庆等乡村旅游新产品;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户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念,突出“乡、野、土、朴、特”等地域文化与乡村风味,发展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和个性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展特色经营,增强吸引力。

(七)开发旅游商品

    各地和相关部门围绕地方特色,加快创新和推进柳编、泥塑、城东湖水产等一系列地方旅游土特产品、饮食品、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和营销;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研制、开发、经销特色乡村旅游商品;鼓励乡村旅游商品积极申报名优品牌认证和申请注册商标。

 (八)强化品牌创建

    要加大A级景区、乡村旅游度假区、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客示范基地等品牌创建,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金牌农家乐、致富带头人等市场主体。通过品牌创建,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不断规范文明旅游秩序。

(九)鼓励金融扶贫

    加大各级旅游发展基金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发展扶贫小额贷款。搭建“旅游扶贫”微信微博众筹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合作,鼓励金融部门积极参与旅游扶贫。

 (十)实施智力扶贫

    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加大对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和旅游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发挥乡村带头人示范作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开展教育旅游扶贫助学活动。

 (十一)推动电商扶贫

    搭建乡村旅游产品电商平台,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开设旅游扶贫绿色通道,帮助旅游扶贫试点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土特产销售、旅游线路销售等。制定霍邱县扶贫重点村旅游宣传推广方案,在霍邱县政府网站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栏。

  (十二)开展旅游扶贫结对帮扶

   实施结对帮扶宜游重点村活动,响应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联系旅游规划及研究单位,编制霍邱县宜游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

七、重点村发展思路

   七部委《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中确定霍邱县临淮岗乡双门村、马店镇李西圩村为第一批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应重点加强对以上两村旅游扶贫工作,示范带动其他乡村的旅游发展。李西圩村与双门村均依托县内主要旅游资源(李家圩地主庄园、临淮岗水利工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思路:

    1、加快李家圩地主庄园的修复工程,尽快对外正式开放,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李西圩村纳入李氏庄园总体规划,作为李氏庄园重要的接待空间;进一步加强临淮岗水利工程景区的内涵打造,丰富旅游产品,加强营销,促进双门村的旅游发展。

    2、立足全新旅游资源观,按照“美丽乡村景点化”的标准,遵循“一村一品”原则,重点从文化品位提升、景观系统提升、休闲功能提升三个方面整体打造重点美丽乡村示范点,突出“增绿、添色”,美化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等,提升文化品位;丰富乡村特色游乐活动,提升休闲功能。

  

第十五章  乡村旅游融资渠道

一、争取国家财政资金

    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利用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和各种资金渠道。

全面、充分地利用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扶贫、文化项目等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全面整合各方面投资渠道,形成规模投资。根据投资走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二、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开辟融资渠道。具体包括:

向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申请抵押或质押贷款;

向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申请贴息贷款;

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担保。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政府招商部门、旅游企业的招商部门、专业招商机构、关联企业及关联人、专题招商会、参加招商会、专用招商网站、其它媒体传播招商等渠道发布招商信息,与开发商取得联系,根据项目和开发商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招商引资方式。可以采取招募入股融资、定向募股融资、整体项目融资等方式。

四、创新模式盘活民居资产

     “在霍邱有个家”为主题,策划系列拍卖、发售和招租等活动,具体方式包括:(1)产权融资。产权酒店、商铺产权发售、项目公司拆分产权发售等。(2)出售部分产权。分时度假等。(3)第二驻地。第二居所、企业第二总部(或企业庄园)等。(4)租赁融资。设备租赁、资产租赁、土地租赁、房屋租赁等。(5)民居收藏。文化民居收藏、主题民居收藏等。

五、鼓励当地企业投资

    景区的旅游开发,比较适合民间资本的投入。积极鼓励霍邱县及其周边群众投资霍邱旅游开发,汇集零散的小额投资,集腋成裘。重点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到投入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经营方式灵活的领域中。政府要为民间资本开发的旅游项目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采取银行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开放投资领域,采取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鼓励投资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制定优惠政策,向当地群众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做适当政策性倾斜。帮助当地投资霍邱旅游业的群众成立民间团体,进行行业互助,争取群体利益,开展行业自律。帮助促成增资扩股、社会募股、合伙经营等开发形式,丰富当地群众投资霍邱旅游业的方式。加大对当地旅游就业和创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从旅游业中获利的能力。

六、引导传统产业转向投资旅游

传统产业是霍邱传统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在为当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地方对其的过度依赖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危害也逐步显现出来。在区位条件、市场条件逐步优化的霍邱县,将在传统产业中积累起来的资金转移到旅游这一清洁、生态的朝阳产业中,成为地方部门间资金转移的必然趋势。未来霍邱旅游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途径,开辟一条独特的投资渠道。

 

 

 

 

 

 

 

第十六章  乡村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一、坚持依法兴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为契机,结合《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行政法规,以及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特别是近期安徽省旅游局制定的《安徽省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安徽省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市场引导等方面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并积极协调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二、深化旅游综合改革

    根据霍邱目前旅游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造成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离和多头执法等问题,水平分工混杂,垂直分工权限不清,地方利益冲突致使区域间相互分割和封锁,缺乏整体性,运行机制比较混乱的现象。着眼于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将分散的行政、自然、市场、人力、资本等资源统一起来,使管理由粗放走向集约,将单部门行业管理转变成多部门协调的综合管理,形成各行业共促旅游业发展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应进一步进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行政资源,推进全县旅游改革、发展与管理,协调旅游相关行业与部门,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成立霍邱县旅游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发改委、交通局、规划局、文化局、住建局、农委、体育局、环保局、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药监局、质监局、商务局等作为委员会主要成员,推进、解决霍邱县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及重点项目建设。

——充实县旅游局作为县规委会成员。以在各类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中体现旅游发展的需求。

——将旅游业发展纳入乡镇政府和县直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探索重点旅游乡镇差异化考核机制,突出考核生态、旅游等发展指标,健全完善培育旅游产业的激励机制。

三、强化多规合一

    县、镇级政府在编制旅游规划时应当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和文化、体育、交通、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应符合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及相衔接的其他规划。强化旅游规划落地,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规划执行。

四、创新发展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重点用于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保护,以及规划、培训等公共服务,并对重点项目实行竞争性扶持;住建、农业、林业、渔业、文化等部门结合各自业务职能,在宜居环境建设、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园区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重点旅游乡镇财政根据财力情况相应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配套资金投入,优先将农民群众有迫切要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条件的村庄列入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村庄整治行动计划,把乡村旅游列入相关项目投资计划。

  (二)土地支持政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各涉旅乡镇要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落实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对利用荒滩、荒地、林地和废弃山塘等非耕地的建设项目要予以重点倾斜。对重点镇(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将用地需求纳入当地政府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安排。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地、腾退宅基地、闲置建筑物,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合作、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探索支持由村集体统一收购(租用)、统一管理闲置农房的模式,吸引专业公司开发、经营乡村民宿项目。对乡村旅游景区范围内亭台桥榭等小型旅游设施用地,简化审批流程。

    对重大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依法予以调整,所需土地占用指标在县内通过占补平衡调剂解决。项目用地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县直相关部门按照用地性质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绿化用地和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用地,可采取租赁或村(社区)集体入股等方式解决。涉及林权的依法按相关程序办理林权证。土地使用权出县区级所得部分,根据项目大小、投资金额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税收优惠政策

    新增规模以上乡村旅游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所得税优惠目录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允许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从企业应缴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严格执行旅游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并轨同价政策;乡村旅游企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不高于居民用户收费标准,按年度客房入住率收取;对新上的并经市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三星级以上农家乐,从认定年度起,当年实现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县财政5年内全额补助。对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直接用于采摘和农业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利用经批准开山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从使用的时间起10年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个人出租住房经营乡村旅游的,免征印花税、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从事乡村旅游的小型微利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除外),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安置残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大学生创业从事乡村旅游的企业或个人,按国家相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

五、完善旅游标准

    安徽省旅游局先后出台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规范》《农家乐餐馆厨房规范》《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划分与评定》《旅游饭店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购物商店质量评定》《旅游船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漂流旅游安全与服务规范》《旅行社客户投诉处理规范》等标准与规范,因地制宜结合霍邱县旅游发展阶段和资源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执行规范,引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加强人才保障

(一)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旅游教育体系要充分依托、动员专业机构和院校力量,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育活动,建立多元化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

    2、加强旅游科研队伍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聘请全国知名旅游专家成立旅游发展顾问团,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旅游科研牵头每年举办霍邱旅游研讨会,让专家、学者为霍邱旅游献计献策。

(二)旅游业重点人才的培养

    营造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财政每年适当安排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优先考虑校企合作办学,利用高校资源举办乡村旅游人才“订单班”,为愿意回乡创业创新的农民创造条件,鼓励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在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建设乡村旅游培训基地,提供学习、考察和交流机会,重点对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工艺传承人、旅游商品研发人才等进行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精良的乡村旅游管理型、经营型人才队伍。

七、落实保护机制

    重点研究通过产业政策促进旅游区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严格旅游开发环保审批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责任制。确立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指导原则,切实推行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社区居民、旅游者资源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和参与制度。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等生态补偿。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鼓励积极开展节约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支持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

八、建立旅游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畅通旅游联合执法工作渠道,扩大联合执法覆盖面,切实维护游客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在现有旅游执法队伍基础上,联合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质监等单位组成统一的旅游联合执法队伍,建立旅游联合执法检查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制消费的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无许可、无资质等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合同监管,试行旅游电子合同。

九、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霍邱县实际,尽快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包括救援指挥中心、医院、消防及其他救援工作相关部门在内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保险体系,建立旅游保险服务信息平台,设立旅游保险基金。加大对旅游安全专项课题研究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旅游安全救助水平。


附件1:霍邱县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工作近期行动计划(2016-2018)

 

类别

序号

工作任务

进度安排

2016

2017

2018

发展环境和政策

1

全县旅游发展大会

已完成

召开2017年全县旅游发展大会

召开2018年全县旅游发展大会

2

提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动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

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

将县旅游局作为县规委会组成成员单位

 

3

制定相关扶持、鼓励政策

出台《进一步加快霍邱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霍邱县旅游营销管理暂行办法》《霍邱县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奖励办法》

《霍邱县推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4

乡村旅游相关标准制定

出台《霍邱县支持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发展实施意见》

《霍邱县乡村风景道建设标准》《霍邱县乡村旅游驿站建设实施标准》

出台《霍邱县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标准》

5

财政安排旅游发展资金

起草《关于霍邱县财政安排旅游发展资金预算的建议》

旅游发展资金不少于300万元

旅游发展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6

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和学习

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和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旅游管理先进经验

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和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旅游管理先进经验

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和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旅游管理先进经验

旅游创建

7

水门公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对照标准,补差补缺

完成景观价值评定

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

李氏庄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针对创建标准,补差补缺

完成景观资源价值评定

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9

三霄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解决景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完成景区重点区域建设工程

做好创建4A级旅游景区前期准备工作

10

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创建

完成1家

完成1家

完成1家

11

省级旅游示范村创建

完成1家

完成1家

完成1家

12

旅游星级饭店创建

 

完成1家3星级

完成1家4星级

重点项目

1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水门公园、李氏庄园、三霄园等景区建设,推进洪集镇二道河景区开发,推进临水古镇建设项目,谋划临淮岗风景区“淮河文化博物馆”项目,谋划城西湖、城东湖旅游开发建设。

李氏庄园布展完成并继续推进恢复园内建筑、三霄园景区重点区域建设工程完成,持续推进洪集镇二道河景区开发,持续推进临水古镇建设项目,启动临淮岗风景区“淮河文化博物馆”项目,谋划城西湖、城东湖旅游开发建设。

李氏庄园内部建设基本完成,外围环境整治工程完成,启动环龙潭湖旅游开发,推进洪集镇十里乡村画廊整体开发,持续推进临水古镇建设,持续推进临淮岗风景区“淮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推进城西湖、城东湖旅游开发建设。

14

推动“一镇一庄园”工程

推进已建庄园的旅游功能提升

谋划建设一批生态庄园

推进已建庄园的旅游功能提升

谋划建设一批生态庄园

推进已建庄园的旅游功能提升

谋划建设一批生态庄园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5

建设霍邱县旅游集散中心

结合水门公园建设启动霍邱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持续推进霍邱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完成霍邱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16

推动建设自驾风景廊道

重点推进310省道风景廊道建设

重点推进105国道风景廊道建设

重点推进淠河经济带快速通道风景廊道建设

17

推动建设自驾服务驿站

完成2个

完成3个

完成5个

18

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完成高速、国省县道交通导引牌示

完成新建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

完成新建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

19

旅游厕所建设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20

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启动建设霍邱县自助导游系统

分别完成1家智慧景区和智慧乡村

分别完成2家智慧景区和智慧乡村

分别完成2家智慧景区和智慧乡村

旅游扶贫

21

全面推进旅游扶贫

完成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

完成李西圩村旅游功能提升建设

启动其他旅游扶贫村建设

持续推进旅游扶贫工作

旅游项

目招商

22

重点项目招商

编制霍邱县旅游项目招商册

完成1-2家重点景区的招商

完成1-2家重点景区的招商

旅游宣

传营销

23

参加省市旅游推介会

5次以上

5次以上

5次以上

24

加强区域合作

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2

积极整合资源,联合开展营销

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3

25

开展特色活动

开展 摄影拍霍邱名家写霍邱活动

开展 媒体推霍邱活动

开展名人看霍邱活动

26

实施十个一工程:一句好听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看的导游图、一个专题网站、一个官方微博、一个专题宣传片、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号、一首流行歌曲、一个经典节庆活动、一本旅游手册、一个形象标识

征集霍邱县旅游宣传口号及形象标识

开通霍邱县官方旅游微信

编印《霍邱县旅游地图》《霍邱旅游指南》《霍邱县旅游画册》等宣传资料,组织相关宣传促销活动

制作30秒旅游广告片,选择媒体播出;

筹划谱写一首描绘大美霍邱的流行歌曲

27

筹办文化节庆活动

筹备中国(霍邱)淮河文化旅游节

支持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

举办第一届“中国(霍邱)淮河文化旅游节”,支持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

举办第二届“中国(霍邱)淮河文化旅游节”,支持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

旅游综

合管理

28

做好假日旅游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

执行

执行

执行

29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确保游客安全,开展平安和文明景区创建活动

执行

执行

执行

30

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完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执行

执行

执行

31

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2

执行

执行

执行

32

举办全宾馆服务员职业技能大赛

执行

执行

执行

33

举办全县导游大赛

执行

执行

执行

34

加强旅游统计工作,完善旅游经济监测制度

执行

执行

执行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