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县应急局牵头组织起草了《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按程序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建议,履行并通过了县司法局司法审查流程。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文件印发实施,现将有关情况解读说明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一)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省、市两级“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继出台,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规划工作部署,编制我县“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是推进全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现代化,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编制依据
根据《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霍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霍邱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制定《规划》有利于更好贯彻落实上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我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霍邱建设新征程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六安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六减救〔2022〕3号)印发后,按照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要求,县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在广泛组织学习《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基础上,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县应急局召开党委会议研究专项《规划》编制经费问题,并确定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支撑机构购买专项服务。同时,明确牵头股室,全力配合起草我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我局积极与市应急管理局、县级相关部门对接,准确把握市、县各项规划基本方向和理念,确保与各项上位规划、专项规划充分对接,结合我县实际,建立符合我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各项目标指标体系,设置了《规划》主要任务,形成了《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初稿)》。在充分征求单位内部意见基础上,重新修改完善,形成了《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通过OA和政务公开网向各乡镇、开发区和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征求意见反馈内容,逐一梳理反馈意见,进一步提炼和完善文本,形成规划送审稿,按照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呈报要求,7月14日,县应急局将《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送审稿)》)向县司法局申请司法审查。7月19日,县司法局给出司法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规划(送审稿)》。7月18日,《规划(送审稿)》经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履行县政府审核流程,8月7日《规划(送审稿)》经县政府常务委员会审定同意后,8月26日以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文件印发。
四、工作目标
1、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取得积极进展。
2、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年均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
3、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其中,气象监测精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灾害影响区域内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达到95%。
4、关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
5、所有乡镇应急物资储备库相互协调,灾害发生8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灾害综合救助水平显著提高。
6、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
7、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全县每个城乡社区均有不少于1名灾害信息员,多灾易灾乡镇、村设置A、B岗。
五、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5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全县自然灾害的现状与形势,主要是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效,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发展的机遇。
第二章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第三章介绍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一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五项体制机制”建设,即: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法规和预案标准体系、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舆情应对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二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六个能力”建设,即:加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救灾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
第四章介绍防灾减灾救灾七项重点工程,即: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力量建设、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工程、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第五章介绍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资金落实、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管理等4项保障措施。
六、创新举措
一是提出我县实际“十四五”期间的规划目标,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制度更加完善,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关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综合救助水平显著提高,防灾减灾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二是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力量建设、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工程、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建设。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规划任务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保障资金落实。完善政府投入、分级分类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机制,持续保障投入力度。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跨乡镇、跨部门规划实施协同配合机制。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的管理、监测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