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霍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业主责,聚力创新创优,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舆情监管和保密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开展县委第三轮巡察反馈问题的集中整改。指导培育小个专党建示范街区1个、示范点2个。
(二)创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降成本、提高便利度、提高满意率的基础上,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和个转企改革,创新“证前指导”服务,实现涉企登记13个事项一个环节、一套材料、0.5日办结。全年市场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444户,同比增长30%,其中,新登记各类私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5181户、同比增长5.33%,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0263户,同比增长45.25%。38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30%;申请商标注册受理1711件、注册商标944件。推进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件,普惠企业数8家,贷款金额8108万元。强化简约高效监管,全面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模式,健全信用修复机制,落实“两书同送”。
(三)夯实质量基础,加快质量强县建设。出台《霍邱县推进质量强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霍邱县质量发展奖励扶持若干规定》等配套政策,完成《霍邱县2020-2022年经济发展状况报告》、《霍邱县产业质量调研报告》等创建材料,通过质量强县创建备案审查。修订《霍邱县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开展第五届县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建成全市首个线下实体服务平台——霍邱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举办“四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成功创建第三批“安徽省质量认证示范区”。建立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创建6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免费检定台案秤和地中衡共2910台次、天平68台次、加油机1214多支枪,检定血压计326余台,压力表1625台,燃气表7940余块。
(四)强化重点监管,守牢市场安全底线。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1188名干部包保全县5486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做到应包尽包,应督尽督。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各类学校食堂1167家次、校内食杂店和校园周边餐饮服务经营者286家次,发现整改风险隐患84个。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716家,发现并完成处置风险隐患问题45个,立案查处21起,公布典型案例3起。开展“两超一非”专项问题治理,出动执法人员2306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428家次,开展专项抽检231批次,发现问题64个,立案查处18起(包含农残兽残超标),移送公安1起。完成抽检任务2188批次、食品快检64152批次。开展“你点我检”工作,共出动快检执法人员186人次、食品安全快检车12台次、现场检测食用农产品483批次。二是强化药品安全保障。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将“两法两条例”列入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内容。组织实施“药品安全春风行动”、“药品经营和使用专项检查”、“药安乡村2023药械妆专项稽查”等整治行动,开展疫苗流通环节全覆盖检查。加强风险监测,上报药械妆不良反应(不良事件)3257例。推动开展药品示范店和化妆品标准店、科普宣传站创建工作,创建3家药品示范店、3家化妆品标准化店、16家化妆品科普宣传站。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落实特种设备安全领导小组职责,推动全县32个乡镇、开发区(产业园)开展气瓶、叉车等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岁末年初、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10家次,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600余台套,排查隐患问题25处。深入推进特种设备重大隐患治理工作。先后摸排上报西湖帝都锦园、恒顺大名城、泽沟安置小区等重大隐患,提请县政府挂牌督办,推进70台电梯通过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验收,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强化电梯、气瓶、叉车等特种设备监督检查,检查使用、充装单位167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31份,立案19起。
(五)紧扣执法维权,深化市场秩序治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加强民生领域价格检查,规范网络交易秩序,统筹推进“两节”打假、民生领域“铁拳”、“双打”、农资打假、虚假违法广告等执法工作,累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927件。指导7家企业(门店)、1个街区、1个美丽乡村示范(重点)村、1个行业协会完成市级四大类创建申报工作,指导4家企业(门店)完成市级“六安特色伴手礼”“消费体验馆”创建申报工作。依法受理、及时处理投诉举报3468件,发展ODR企业10家。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县内规模工业企业少,战新、高新、科技型企业少,质量强县、知识产权基础相对薄弱。
二是“职业举报人”以索赔为目的,反复、频繁地进行投诉举报,对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冲击,处理职业举报占用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工作难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统领。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深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深落实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二是加快推进质量强县创建。对标对表质量强县测评评估体系,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项创建任务加快落实,力争通过“安徽省质量强县”验收。
三是落实创优营商环境举措。积极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要求,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成效,稳步提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工作机制,提升公正监管水平。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维权。强化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严格落实“三品一特”安全责任,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民生领域监管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