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健康扶贫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为健康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稳定住、巩固好脱贫地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健康扶贫的基础上,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皖发〔2021〕2号)和省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皖卫发〔2021〕29号)文件精神,明确了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思路、目标和措施,并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依据国家、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健康脱贫实际情况,召开研讨会议,形成初步方案,并向相关部门和乡镇征求意见,召开定稿会议,结合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形成正式文件。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主要内容
1.坚决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
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4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其中经基层首诊转诊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大病、重病救治和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服务“空白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情况,优化乡镇、行政村和行蓄洪搬迁集中安置区卫生院、卫生室设置,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规范实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全面提升行蓄洪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设施条件和设备配置水平。同时,根据农村人口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设施条件和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
2.全面提升全县健康服务水平
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严格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政策,统筹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招聘和职称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疗机构制定“十四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规划,与上级三级医院续签对口帮扶协议,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专家驻点帮扶为主,以远程帮扶为辅,注重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实施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全县卫生健康服务效率。
3.健全完善健康危险因素控制长效机制
持续加强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持续改善血吸虫病和地方病流行区生活环境,对高危地区重点人群采取预防和应急干预措施,对现症病人开展救治和定期随访工作。深入实施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控,加强尘肺病康复站建设,加强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
六、创新举措和保障措施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 将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推进。凝聚部门合力,落实部门职责,强化政策和工作协同。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持卫生健康工作的各类投入政策、资金和项目,加快补齐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卫生健康行业和基层干部群众政策知晓度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落实好“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4种大病专项救治等工作,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强加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