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病毒性肝炎,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乙肝、甲肝,但其实他们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兄弟”——丙肝。现在我们就来讲讲关于丙肝那些事儿。
(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慢性丙肝患者如不及时治疗,部分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和生命危害较大。
丙型肝炎
丙肝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1、血液传播
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例如共用注射器、吸毒器具、医疗器械不洁等。
2、性传播
性行为是一种丙肝传播的途径,尤其是不使用安全套的高风险性行为,如多个性伴侣、同性恋关系等。
3、母婴传播
孕妇携带丙肝病毒时,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
丙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早检测是发现丙肝的唯一方法。
1、肝功能检查:只能作参考,不能确诊。
2、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HCV,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可用于初步筛查。
3、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丙肝诊断金标准。
丙肝可以治愈。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及早治愈丙肝,就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传染给他人。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
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健康体检,有意识地主动筛查抗-HCV。
2、预防医源性及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拒绝毒品;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前往正规机构进行医疗或文身等侵袭性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3、预防母婴传播:育龄妇女的丙肝患者,先治疗丙肝,再怀孕。
4、预防性接触传播: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丙肝感染者应使用安全套,保持固定单一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感染者应定期检查抗-HCV,加强管理。
5、积极治疗和管理感染者:自愈或治愈后,有再感染风险的人群,需定期检测HCV-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