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2-11-25 14:54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425日       

 

六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

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组织更具活力,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2%,人均体育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2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92%。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均衡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城镇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8个(县区7个,市本级1个),新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金安区、裕安区各1个)。建成六安市游泳馆,以及“六安中体城”、绿地体育中心等冰雪或类冰雪设施8个(县区7个,市本级1个)。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完成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器材设施补短板项目65个以上,新建、改扩建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1000个以上。新建社会足球场地45块以上。新建城市绿道200公里以上,新建健身登山步道260公里以上。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满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规范有序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步扩大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时段和覆盖面。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持续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通过委托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及运营。(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健康六安建设。拓展全民健身渠道,丰富赛事内容,提升赛事水平。引进承办国家、长三角、省赛事活动,提高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参加全国性、全省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协同参与长三角体育节或区域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办好市运会、市和县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六安马拉松、全国群众登山大会(金寨站)、万佛湖省直机关健身走、金安区国际网球ITF公开赛、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六安·金安)、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活动。依托地域优势,打造“毅行六安”、“一县(区)一品”和“一县(区)多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全民健身赛事管理和服务,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促进健康六安建设。(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加快六安室内滑雪场建设,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办好市轮滑锦标赛等类冰雪赛事,实现60万人次上冰雪。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加强工作机制。办好市级“三大球”赛事,推广普及县域足球;开展“三大球”传统特色学校认定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武术、龙舟、围棋等传统运动项目。打造沿淠河绿色长廊户外运动休闲功能区,培育户外运动、水上、汽车摩托车等休闲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三)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升健身服务水平。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建成市、县区8个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推广运动处方,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推动健身场所和晨晚练点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依托省科学健身专家库和资料库,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或媒介,大力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开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大讲堂。认真落实科学健身培训课程和认定体系,将科学健身培训课程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服务率。(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大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建立居民体质档案。推进科学健身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激发组织活力。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以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建立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体育总会全覆盖,推动运动项目协会向乡镇(街道)延伸。鼓励发展社区体育组织。(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完善扶持引导政策,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名录,积极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考核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五)促进开展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鼓励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改造,办好市老年人运动会。优化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促进农民体育活动,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开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妇女体育活动。(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体育用品制造(羽毛球)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体育产业“双招双引”活动,重点招引一批龙头体育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体育产业,加强对舒城县、裕安区羽毛球生产基地、金寨登山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南山小球项目运动培训基地等集聚区的培养力度。支持金安区承办国际网球ITF公开赛、叶集区争创“中国·叶集江淮分水岭山地自行车赛事”为全国知名自行车赛事。鼓励各级政府举办、承办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深化体育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赛事活动,支持乡村振兴体育旅游项目,发挥体育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活跃体育产业经济,促进体育消费。(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文旅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七)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打造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推广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建立健全体医融合机制,推动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逐步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发挥科学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智慧场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6个以上。(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数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八)普及全民健身文化,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六安健身故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六安建设,积极争创全民健身模范市(县区)。大力发展体育公益事业,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民政局、皖西日报社、市广电台、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各县区政府(管委)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县城测评体系,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十)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政府(管委)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发挥体彩公益金效益,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服务技能,建立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人才互通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推动与沪苏浙地区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十一)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营监管,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密切部门联动,完善安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制定实施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和赛事活动安全指引,加大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游泳、冰雪、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管控体系。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维护智慧体育平台系统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数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