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五大森林”行动,推进林业工作持续向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林长制为统领,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一是坚持巡林制度常态化。今年一季度县级林长共巡林5次,乡、村级林长共巡林1131次,其中副市长、县委书记李煜,县委副书记、县长韦能武分别于3月31日、3月16日春季防火期开展巡林督导,检查指导乡、村、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应急装备、值班值守和责任落实情况。二是积极谋划工作。初步制定了《霍邱县2023年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霍邱县森林防火网格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待县级林长会议审定后印发。将森林防火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层层压实县、乡、村、护林员四级责任,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森林防火网格化工作格局。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将林长制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压实属地乡镇责任。将省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反馈问题、省政府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县级自查问题共10个问题,及时交办属地乡镇及有关主管部门限期整改销号,并报送有关县级林长。
(二)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国土绿化。今年以来已完成植树造林5149亩,完成退化林修复5811.2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3564.9亩。一是积极争取政策。通过积极争取,我县西山林场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21个试点国有林场之一,安徽省唯一一个,总投资约2200多万元。目前我县已成立碳汇专班,初步编制了森林碳汇试点方案。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省级冯井镇农田林网示范片项目建设、省级“钢铁旅游”、黄檀种质资源库等项目7个,争取省级资金257万元;积极配合争取全市2023-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我县份额4381万元。三是充分挖掘补充林地空间。为落实林地占补平衡,探索建立林地储备库,结合审计问题整改,积极会同自然资源、有关乡镇在城西湖滩涂地准备实施造林约1000亩。
(三)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一是强力推进东西湖自然保护区非法圈圩整改,完成了2021年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的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圈圩拆除工作,共计拆除非法圈圩59处,圩体长度160多公里,土方300多万立方米,目前已上报市林业局验收销号。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地及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和整改。根据省林业局、省政府督查室《关于全面排查整治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知》精神,我县积极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排查范围、排查重点、时间节点等,目前已排查出非法养殖、围网、渔船等问题10项,将按期整改到位。三是严控森林火灾。去年10月进入防火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深入抓好动员部署,聚焦清明、五一假期等重点时段,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在做好常规防控工作的同时,因险精准施策,做到责任压实、管护落实、督导做实,全县森林防火做到了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截至目前春季森林防火期全市通报我县为零火情。四是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完成20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6247亩,清理枯死松树1.7万余株,拔出疫点乡镇一处,对健康松树打孔注药预防保护2万余株,切实做到有虫不成灾,疫情不蔓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存现有林地压力大。根据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明确林地管理边界 规范林地管理的通知》要求,三调为林地、二调及后续年度变更调查为耕地的林地,除国家退耕还林和符合国家政策与标准的防护林、绿色通道外,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逐步有序退出,将导致我县林地面积大面积减少,市政府下达的5万亩国家储备林任务难以完成。二是林农争地现象时有发生。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林粮效益比拉大,群众退林返耕愿望迫切,毁林复耕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找回耕地等毁林复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自然保护地管理难度较大。我县自然保护地范围广,周边居民活动较多,人为活动频繁,非法捕捞、非法养殖等屡有发生,城东湖渔民生产生活基地问题尚未解决,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带来巨大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林长制和林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抓好资源管护。切实抓好守底线各项工作,严肃查处滥伐林木、破坏侵占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病虫害疫情监测、防控;强化森林火源管控,确保森林防火安全。
三是加快排查整改。针对自然保护地以及重要湿地排查出的围网、渔船、违规养殖等问题,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实行清单化管理,限期整改到位并不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湿地、自然保护地问题改到位、不反弹。
四是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森林碳汇试点方案,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切实抓好西山林场碳汇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六安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项目,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