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霍邱县与肥东县自2017年开始,建立县域结对帮扶关系。2023年,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厅〔2021〕10号)文件精神,霍邱县与肥东县持续开展结对合作。县域结对帮扶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县按照文件精神,与肥东县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就业合作、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干部人才交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持续深化帮扶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进展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年度结对帮扶工作。
一是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党政负责同志亲自抓。2022年6月29日、9月4日、10月8日县委常委李跃、副县长杨军章分别带队赴肥东县实地调研,协调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同时,双方各部门根据帮扶需要,不定期开展互访活动,累计互访46次286人次。
二是召开会议协调推进。2023年我县分别于3月28日、4月20日、7月11日、11月17日召开4次会议部署推进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工作推进。
三是制定计划有序实施。2023年4月,我县与肥东县签署县域结对帮扶协议书,县乡村振兴局印发《霍邱县2022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霍乡振组〔2023〕3号),明确12大项33小项具体任务,并将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31家单位,为有序高效推进结对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认真落实中长期规划。2022年7月,我县积极配合肥东县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过渡期内肥东县结对帮扶霍邱县工作规划(修订)》(东农组〔2022〕15号),计划部署五年过渡期内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并认真落实。
(二)聚焦重点环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帮扶资产发挥长期效益。
我县制定《霍邱县扶贫及衔接资金经营性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三色预警、三单管理、三化目标、一专一牌”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霍乡振组〔2022〕5号)、《关于加强扶贫及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霍乡振组办〔2022〕3号),将肥东县帮扶资金形成的项目均纳入资产管理范围,建立确权登记台账,明确管护责任。
二是认真实施帮扶项目,确保产业、项目增值、保值。2023年,肥东县支持我县2725万元帮扶资金。其中县本级援助我县15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用于长集镇特色水产高科技产业园项目,145万用于城西湖乡望淮村荷乡小筑项目,40万用于彭塔镇西隐贤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40万用于石店镇韩老楼村老楼至水晶宫村民组灌溉渠修建项目。肥东县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宣传部等部分县直部门和乡镇支持结对帮扶资金10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升级和产业发展等项目12个。我县用好帮扶资金,扎实推进16个项目落地见效。2023年,我县与肥东县多家单位9次通过督查调研的方式,帮助肥东帮扶的产业解决困难问题,指导持续发挥效益。通过督查调研,全县帮扶产业项目均持续发挥效益,带动万余名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实现583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增加霍邱县村集体收入1978万元。
三是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合作。霍邱县与肥东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持续开展慰问活动。2023年肥东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经信局、县文旅局等单位到我县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义诊等社会关爱活动15场,捐助41.6万元,908名脱贫户、监测户受益。我县与肥东县聚焦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肥东县水务局帮扶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落实资金140万元,帮助我县岔路镇自来水厂扩建项目,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三)拓展合作领域,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促进人才交流。2023年,我县选派5名干部、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肥东县跟班学习,肥东县选派5名干部、7名专业技术人员我县挂职帮扶。同时,肥东县安排先进村供我县5名重点村党组织书记挂职锻炼,为两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我县为挂职交流的干部在办公、住宿、就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挂职干部在各自领域交流先进做法,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形成了干部人才互动、资源信息互通、能力素质互促的良好局面。
二是开展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2023年,霍邱县委组织部、教育局、妇联与肥东县共同举办5期培训班,分别是3月31,举办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暨教育管理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9月19日至20日邀请安徽省律协婚姻法律专委员会副主任薛平为全县妇联干部开展妇女维权工作培训;10月23日至27日在省委党校举办县域结对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11月10日至15日中小学党组织书记领导力暨教育管理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12月6日肥东县委组织部支持霍邱县组织部开展乡村企业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培训乡村振兴干部人才490人,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是监督资金使用和督促项目实施。2023年肥东县县本级支持我县财政帮扶资金1725万元。为合理使用肥东县帮扶资金,我县科学修订《2023年肥东县结对霍邱县帮扶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3﹞86号),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管。督促所在乡镇规范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目前,财政帮扶资金拨付使用率达100%。
四是推动乡村振兴领域合作。在产业振兴方面,我县将肥东县15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用于水产高科技产业园项目,145万用于城西湖乡望淮村淮畔小筑项目助力我县产业发展;在人才振兴方面,我县与肥东县2023年互派21名干部挂职交流;在文化振兴方面,肥东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捐赠25万元支持我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生态振兴方面,肥东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支持210万元用于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改善我县村庄环境;在组织振兴方面,2023年我县扈胡镇选派5名新任村干部到肥东县撮镇镇跟班学习,提升我县基层党建、乡村治理能力,总结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
(四)突出产业就业,深度合作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一是促进产业落地。2023年,肥东县帮助我县引进奥天纸箱包装有限公司,项目选址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主要生产纸和纸板容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75亿元,占地120亩。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实现税收约120万元。
二是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基地。2023年,我县将肥东县15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用于长集镇水产高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我县渔业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水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不断提高,可形成稳定的生产经 营管理体系,预计辐射带动我县约1800户农户(其中脱贫户约200户800人)参与水产品养殖、仓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并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加60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收入90万元。据统计,2017年至2023年,我县使用肥东县财政帮扶资金9795万元建成86个特色产业就业项目,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帮带产业,带动万余名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实现583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
三是促进劳务就业。2023年,肥东县人社局先后组织用工企业举办现场、网络招聘会各一场,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目前,我县有235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在肥东县就业。2023年,肥东县帮助我县引进奥天纸箱包装有限公司,目前已落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县提供百余名就业岗位。
四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23年肥东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残联等单位,与我县共同举办技能培训3次,全县种养户、残疾人士共计141人参加培训。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科技特派员培训200人次。通过提高群众就业技能,带动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五)凝聚社会力量,携手结对共创新局面。
一是持续深化镇域村域结对。2023年我县冯井镇、扈胡镇与肥东县包公镇、撮镇镇,冯瓴乡淠西村与肥东县店埠镇光大社区持续深化镇域、村域结对共建,开展资金、项目、消费等帮扶合作;城西湖乡与肥东县桥头集镇继续保持友好乡镇关系,谋求产业合作发展;冯瓴乡花墙村与肥东县桥头集镇桥头集社区建立村域结对关系,就农产品销售、挂职学习、基层党建等工作交流合作;肥东县总工会、县民政局、县工商联、县妇联4个县直单位包联我县4个脱贫村,4家单位每年到包联村开展帮扶活动至少1次。
二是引导企业投资兴业。我县出台落实《霍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邱办〔2020〕3号),深化“放管服”和投资便利化改革,为投资者营造舒适营商环境。2023年肥东县帮助我县引进奥天纸箱包装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落地建设。肥东县工商联、县经信局、县妇联、团县委积极引导合肥市众友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爱就爱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肥东县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金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惠之园食品有限公司、肥东县女企业家协会、等6家企业及肥东县青年企业家到我县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三是主动对接消费帮扶。我县积极推介本地农产品,两地通过召开采购对接会等形式,引导肥东县企业采购我县农产品。目前,合肥龙腾米业有限公司、肥东世昌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合肥市庆超粮油贸易公司、合肥年华米业有限公司等4家商贸企业采购我县水稻、大米等农产品约1569万元。
四是开展教育卫生领域合作。在教育领域,我县与肥东县互派优秀教育干部挂职交流,肥东县选派1名教育系统干部到我县挂职,选派3名教师到我县支教,我县选派1名教师到肥东县学习;我县教育局、学校与肥东县经常性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跨区域交流研讨活动;肥东县教体局捐赠我县200万元用于“班班通”教学设备采购、中小学校长培训及困难学生资助。在卫生领域,我县选派2名医生赴肥东县交流学习,肥东县选3名医生到我县挂职帮带;我县城西湖乡卫生院与肥东县中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2022年6月28日肥东县卫健委组织安医附属东区(肥东县人民医院)、肥东县中医医院共11名专家,赴霍邱县城西湖乡卫生院开展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县域结对帮扶义诊和健康知识、健康政策等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200余人,肥东卫健委向霍邱县捐赠爱心物资价值4000余元。
五是承接社会关爱活动。2023年,我县承接肥东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经信局、县文旅局等单位到我县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支医支教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关爱活动15场,捐助物资达41.6万元,908名脱贫户、监测户受益。
(六)工作创新。
一是推广经验促提升。2023年,我县与肥东县开展经验交流活动18次,通过学习肥东县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到本县运用,不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多方联动聚合力。霍邱县与肥东县不断深化结对体系,促成3对乡镇建立镇域结对关系,2对行政村建立村域合作关系。双方各部门持续联动,累计互访50次300人次,开展帮扶关爱活动15场,捐赠物资达41.6万元。成功引进奥天纸箱包装有限公司落地投资。持续开展消费帮扶,2023年肥东县商贸企业采购霍邱县大米等农产品1569余万元。
二、经验做法
一是深化结对关系、拓宽合作层次。霍邱、肥东两县自2017年结对以来,不断深化结对体系,从县域结对到镇域结对、村域结对,合作领域和广度不断优化拓宽。我县冯井镇与肥东县包公镇2018年建立镇域合作关系,扈胡镇与肥东县撮镇镇2019年建立镇域合作关系,肥东两镇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70万元,帮助冯井镇建成6个扶贫车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现代化仓储设备项目,帮助扈胡镇发展18个村集体产业项目。霍邱县冯瓴乡淠西村与肥东县店埠镇光大社区2020年建立村域合作关系。2021年,我县城西湖乡与肥东县桥头集镇缔结友好乡镇关系,谋求产业合作发展。2022年我县冯瓴乡花墙村与肥东县桥头集镇桥头集社区建立村域结对关系,就农产品销售、挂职学习、基层党建等工作交流合作。肥东县4个县直单位包联我县4个脱贫村,4家单位每年到包联村开展帮扶活动至少1次,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对帮扶格局。
二是聚焦产业合作,谋求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推动霍邱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我县结合“6969”工程内容要求,将肥东县1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特色水产高科技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延伸渔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全面促进我县水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肥东县先后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795万元,在我县建成畜禽水产养殖、特色种植、就业基地等项目86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帮带产业,带动万余名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项目带动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精准谋划,高质高效招商引资。我县与肥东县不断谋求招商合作,2023年,肥东县帮助我县引进奥天纸箱包装有限公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推进双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以来,肥东县帮助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共投入帮扶资金3198.4万元(其中2023年980万元),帮助我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持续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问题与不足
在省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指导下,在霍邱肥东双方共同努力下,我县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一)工作方式需进一步创新。需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创新合作方式,多学习肥东县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并加强在本县的运用推广。
(二)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需进一步提高霍邱县与肥东县县域结对帮扶的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各界进行帮扶对接,促成更全面的结对帮扶格局。
四、工作打算
2024年,我县将与肥东县进一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两大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互访沟通,深化干部人才交流。认真谋划2024年度帮扶需求,共同制定2024年度结对帮扶计划,并督促各单位进一步深入对接,有序落实县域结对帮扶目标任务。持续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两地挂职锻炼。结合肥东劳务需求,定向输出我县低收入劳动者稳定就业。
(二)强化产业联动,拓展合作领域空间。紧盯产业合作项目,发挥现有项目帮扶效益的同时,持续合作建设一批优质产业基地。共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企业互动、市场对接、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
(三)共推乡村振兴,提升合作层次水平。肥东县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我县将加强与肥东县典型经验交流,学习肥东县改革创新经验,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深入学习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