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应急知识常识

浏览次数: 来源:交通运输局 时间:2018-05-20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常识

      1 车辆发生撞击事故前一瞬间,乘客要握紧扶手、椅背,同时两腿微曲用力向前蹬地。车辆翻滚时,应迅速抱住头部,并缩身成球形,以减轻头部,胸部受到的冲击。必要时司机应迅速躲离方向盘,抬起两脚,以免因受到挤压而受伤;

      2
 行人、车辆出现险情或发生事故,应立即拨打122或者110报警电话,清楚表述案发时间、方位、后果等;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者其它特征,等候交通警察来处理;

      3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到100米处设置警示标志;若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先行撤离现场回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4
 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应表明事故车和人员位置。同伴应检查伤者的受伤部位并采取止血、包扎或固定等初步救护措施。注意保持伤害者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抢救;

      5
 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上述情况,驾驶人员要迅速离开车辆,并尽可能在距离事故现场安全距离外放置警告标志,能够移动的机动车应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应急车道或服务区停放,以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6
 若果伤员被挤压夹在事故车内,救助人不要生拉硬拖,应用机械拉开或切开车辆施救;车辆压住伤员,不要轻易开动车辆,应用顶升工具(如千斤顶等)或发动群众抬起车辆,再救出伤员;

      7
 跳车时,应向车辆翻转的相反方向跳跃,以防止跳车时被车挤压。落地时,应双手包头顺势向惯性的方向滚动或抛开一段距离,避免二次受伤;

       8
 车辆落水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应待汽车稳定以后,在设法从安全的出口处离开车辆,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浮出水面;

      9
 车辆撞损可能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因此要尽快逃离车辆,必要时要用脚、肘甚至裹着衣物的拳头击碎车窗玻璃逃生,过路行人不要围观。

      10
、公交车辆乘客如发生可疑物、闻到烧焦气味或看到有不明烟雾时,要及时通知司售人员,切勿自行处置;

      11
 危险化学品车辆交通事故发生泄露时,迅速拨打110122报警。在交通、安监、环保等专业救援人员到达之前,人群应立即疏散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切忌围观。

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一、自驾车外出旅行前要进行必要准备。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公路安全行车指南和公路交通地图,了解沿途路况信息和天气情况。对车辆转向、制动、轮胎、灯光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不要驾驶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二、保持安全车速。在道路上行驶,车速不要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要时刻保持安全车速,拒绝超速。

    三、保持安全距离。驾驶人要时刻保持车辆纵向与横向的安全距离,谨慎驾驶,避免交通伤害。

    四、谨慎通过路口。路口是交通情况复杂的地方。驾驶人在接近路口时要减速慢行,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谨慎通过路口。

    五、谨慎通过弯道、坡道。车辆驶近急弯、坡顶等安全视距不足的路段,应当在本方车道内行驶,提前减速,勿超车,必要时鸣喇叭示意。

    六、拒绝疲劳、酒后驾车。节日走亲访友、聚会频繁,司机朋友切勿酒后驾驶。饮酒导致人运动机能低下,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判断失准,疲劳使驾驶人的注意力不稳定、视野狭窄、视线模糊和反应迟钝。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七、拒绝超员、超载。车辆超员、超载,容易引发爆胎、突然偏驶、制动失灵、转向失控等,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您的安全,驾驶人请按照车辆核定数载客、载货,切忌超员、超载。

    八、系好安全带。使用安全带可减轻事故发生时驾驶人与车辆顶棚、前窗玻璃、转向盘等发生猛烈撞击的程度,增大生存的几率。因此,驾乘机动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九、注意避让行人。机动车驾驶人在行经斑马线时要减速行驶。遇斑马线上行走的行人时,要停车让行。

    十、儿童乘车不要坐前排。儿童乘车坐后排是重要的安全措施,有条件的要配备儿童专用安全坐椅,减轻车辆在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对儿童的伤害。

    十一、驾车勿拨打或接听手机。驾驶车辆时,驾驶人接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易出现反应迟钝、措施不当等情况。因此,驾驶人不得在行车中拨打或接听手机。

    十二、冷静处理意外。出游途中车辆发生故障或意外需停车时,要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高速公路设置警告标志应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防止发生二次事故,并立即报警。

    十三、行人横过道路要确认安全。行人参与道路交通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应当走斑马线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时要左、右、左看,向前行,确认安全。

    十四、骑自行车要各行其道。骑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要占用机动车道。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在车行道的右侧行驶。转弯及早打出手势,安全通过。

    十五、农民朋友要增强安全意识。金秋十月,正是农忙季节,农民朋友不要在道路上打谷晒粮。走亲访友时,不要乘坐三轮汽车、低速载货车、拖拉机、无牌无证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十六、乘车中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报警。十一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在国省道的省际出入口、收费站和旅游景点对过往7座以上(含)客车24小时逐车进行检查登记。如发现车辆驾驶人有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行驶或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的,要及时报告执勤的公安民警和客运管理部门。

行车安全常识

    (一)、高速公路安全行车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主要原因有超速、违章停车、装载违章、疲劳驾驶、机件故障等因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需要格外注意:
进高速前仔细检查
必须检查车辆的轮胎、燃料、润滑油、制动器、灯光装置、故障车警告标志牌、灭火器等装置,保障齐全有效。
遵守速度车距的规定
同一车道的后车与前车必须保持足够的行车间距,正常情况下,当时速100公里时,行车间距应在100米以上;时速70公里时,行车间距应在70米以上。不准骑、压车道分界线行驶和在超车道上连续行驶。
前方情况早做准备
在保证安全行驶速度和与前车间距的前提下,遇有这些情况时,应当避让并减速行驶,变更至无障碍车道缓速通过。变更车道时,必须提前开启转向灯,夜间还须变换使用远、近光灯,确认与要进入的车道前方车辆以及后方来车均有足够的行车间距后,再驶入需要进入的车道。
遇到故障规范停车
在行驶中,车辆因故障需要临时停车检修时,必须提前开启右转向灯驶离行车道,停在紧急停车带内或者右侧路肩上,绝对不能在行车道上修车;机动车修复后需返回行车道时,应当先在紧急停车带或者路肩上提高车速,并开启左转向灯,进入行车道时,不准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机动车因故障、事故等原因不能离开行车道或者在路肩上停车时,驾驶员必须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行驶方向的后方一百米处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夜间还须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尾灯。驾驶员和乘车人应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紧急停车带内,并立即报告交通警察,转移过程中要注意避让正常行驶的车辆。

    (二) 、雨天行车安全提示 
近日全国各地仍有大范围降雨,在此提醒司机朋友,雨天行车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记以下注意事项。
一、如果涉水深度超过前保险杠,行车时应该多警惕。检查时如果发现空滤潮湿或者进水,应该赶快停车检查,避免发动机进水。
二、如果涉水深度超过发动机舱盖,建议不要再行驶,立即熄火停车。否则容易发生气门顶。如果过水时熄火,千万不要尝试再打火启动。
三、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这样会产生飞溅,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
四、见到积水处不要左闪右避。看到水就闪,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左闪右避反而容易使后面司机误解、造成意外。
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由于雨天汽车的刹车距离会加长,所以行车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六、雨刮器最好一年一换。如果雨刮器的扫水能力下降,雨天行车观察路面情况将很困难。特别是高速行驶时,雨刮片向上浮起,扫水能力更差。另外,夜雨中行车,没有刮净的雨滴会在灯光下产生各种反射光,使前方视野极度模糊,容易引发事故。
七、给车玻璃上点蜡。如果玻璃清洁剂中含有一些蜡质,使用后可以在玻璃表面形成蜡膜,雨刮器扫水会非常彻底,还可以保护玻璃。
八、定期检查前风挡处的防水槽排水是否通畅。避免雨天积水造成发动机进水,防止车载电脑短路。一汽大众系列车型的电脑就在防水槽底下。九、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轮胎磨损过度,容易在胎面和水面间形成水膜,造成汽车跑偏、甩尾和制动距离加长。
十、并线时要多观察。很多车的外后视镜没有自动加热功能,雨天在外后视镜上积留的雨滴容易造成驾驶员视线盲点,除了及时清洁外后视镜之外,并线时司机也要多看多注意。
十一、夜雨、阴天行车,及时打开夜间行车灯。夜晚行车视野较差,为了防止后面的车追尾,应该及时开启夜间行车灯;另外在阴天、雨雾较重、可视性较差的雨天,也应该及时打开夜间行车灯。
十二、加装天窗时注意排水系统。天窗漏雨是件很讨厌的事,但是天窗的排水系统密封在车顶,所以平常不易检查。一般天窗的排水管会甩到C柱位置,有时也会放在B柱位置,加装天窗时一定注意排水系统安装的正规和通畅,否则雨天只能是享受天雨时刻了。
十三、雨天停车时不要关闭发动机。虽然有发动机盖防雨,但难免留有空隙及地面溅起的水花淋湿点火系统,造成雨后发动机无法启动。
十四、雨天驾车不要降低胎压。有人根据经验,在雨天行车前放掉轮胎内一部分空气,使轮胎变扁,以增大接触面、增加摩擦力、防止滑胎。但这种做法不可取。减少轮胎内的气体以增加摩擦系数的方法十分有限。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压强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让汽车停稳。而轮胎触地面积变大,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刹车时力量减弱,不能很快将轮胎与地面间的雨水排出,致使滑行距离变长。
十五、路面沙土更容易滑胎。在初下雨时,尤其下毛毛雨不久,路面灰尘及沙土还没有被完全冲洗干净,吸了水分的沙土就变为黏土,非常容易滑胎,行车时应该注意。待到雨下过一阵,沙土被完全冲洗掉,路况会好一些。
十六、对于未知水深浅的路段,下车巡视或者等待。水深超过排气管,容易造成车灭火;水深超过保险杠,容易从空滤、进气口进水。对于未知水深浅的路段,最好下车巡视或者等待,以免造成发动机进水熄火,反而欲速则不达。

(三)、 雾天安全行车 
雾天驾驶员必须谨慎驾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当能见度在50500米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利用各种车灯提高能见度

行车中打开前后雾灯、尾灯和前照灯(近光);尤其是雾灯,穿透能力强,对安全行车非常重要。
正确操纵控制车辆

雾天行车,应该将车速降至最低限速,使制动距离控制在可见的距离之内,保持车距,以防追尾。
适时停靠车辆

大雾的能见度降低至200米以下时,驾驶员看不见前车,只有依赖于前车尾灯行进,这已是容易出现车祸的信号。此时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汽车驶向最近的停车场暂避。
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您尽量不要开车外出,这应该是最安全的了。
    
(四)、 行车安全八忌
忌单手走天涯

驾车时单手握方向盘,例如边听电话边开车、边抽烟边开车等坏习惯会造成安全隐患。正确的方法是双手不离方向盘,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换完挡后,亦要立即握回方向盘,确保汽车在操控之下。
忌跟车太近

与前车的距离太近,驾驶视野会被遮挡,无法清楚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形,一旦发生紧急事故,无法做出最快、最敏捷的反应,甚至因刹车距离太近,不可避免地撞上前车,引起交通意外。正确的方法是跟车距离要适当拉长,以免驾驶视野受阻,要给驾驶员足够时间反应。
忌眼光短浅

保持车速平均,不要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顺畅地开车,要有好的预见性,及早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况,预先做出准备,放慢车速,避免紧急制动。要习惯以油门来控制车速,控制油门的动作要柔顺。谨记:制动是用来减速停车的,并非控制车速。
忌心慌

作好心理准备,不要紧张,紧张容易造成心慌,该做的动作不敢做,该走时却不敢走,该停时又停不了,容易引发事故。
忌急躁

驾车要胆大心细,急躁不得。情绪急躁,容易顾此失彼,造成操作失误。 ●忌快车
你快我快,你慢我慢,你停我停,能目测前车车速,并与之保持好安全距离才是真本领,才是安全的保证。

忌赌气

驾车初期驾技不熟,常会受气,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要有修养,意气用事就等于肇事。
忌贪时

驾车兴致高是常理,可驾车时间过长没好处,心理、身体疲劳,过度兴奋,会分不清正确的驾驶行为。
    
(五)、行车安全排故
制动失灵

制动失灵时:要保持冷静,切莫惊慌失措。如果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发生制动失灵,要立即停止供油,并在控制好车辆行驶方向的同时迅速减挡,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降低车速。在换低挡位的同时应使用手刹停住车辆。
在下坡行驶中发生制动失灵,应尽可能地排减挡位,打开大灯和紧急信号灯,以警示其他车辆注意和避让,待行驶至平坦路段时将车辆停住。同时也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路边的天然障碍物停车脱险。
突然爆胎

后胎爆破会使汽车尾部发生摇摆现象,但方向一般不会失控,这时可以反复轻踩刹车,慢慢地将车辆停下;前轮爆破则会造成汽车会向破胎一侧跑偏,此时应双手用力控制方向盘,并松开油门踏板,使汽车自行停下,千万不要急于刹车,否则会加剧汽车的跑偏。
车辆侧滑

行驶中突然发生侧滑,如果是制动过猛而引起的侧滑,应立即松开制动踏板;如果是转弯横向力过大引起的侧滑,这时应松开油门降低车速,朝侧滑一边,迅速打方向盘时要注意道路条件和方向盘转动的幅度,以免汽车冲出路面。
方向失控

在行驶中方向突然失控,司机应缓缓地踩下脚制动停车,以避免发生车辆侧滑,导致事故。在脚、手制动并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将方向盘打向有天然障碍物的地方,利用路边障碍停车脱险。

夏季安全行车常识

  一、安全行车一般性常识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二、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夏季炎热天气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车辆载重或在山区道路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

  冷却液因发动机过热或缺水沸腾时,不要马上关闭发动机,应停车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关闭发动机,再用棉纱或手套垫着打开散热器盖,防止冷却水沸腾烫伤驾驶人的手和脸。

 三、注意观察轮胎温度

  夏季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而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另外,夏季行车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严禁车辆超载超限。

  四、避免疲劳驾驶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或午夜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五、夏季酒后驾驶危害更大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温度相对较高,驾驶人饮酒之后,被吸收入血液中的酒精到达全身各部位的速度加快,受影响最大的是大脑。由于酒精对人的大脑起麻痹作用,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导致驾驶人员酒后思想不集中,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下降,眼睛的视野范围缩小,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差,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严重时会使人高度兴奋,情绪失控,在驾车中出现超速行驶、强行超车、抢信号、闯红灯等违章行为,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甚至还会发生肇事逃逸。

  六、拒绝超速行驶

  夏季炎热天气行车,路面温度较高,渣油路面会出现泛油、溶化现象,车辆行驶阻力因而增加。车辆载重后超速行驶,轮胎和路面的急剧摩擦,会导致轮胎温度不断增高而引发爆胎事故,遇雨后极易发生侧滑。另外,由于超速行驶,会增加驾驶人的心理压力,而且速度越高,心理负担越重,越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甚至汗流浃背,操作错误,导致交通事故。

  七、夜间行车需更谨慎

  夏季夜间行车前,应检查所有的车灯和镜面,确保车灯正常和镜面整洁;夜间行车,车速超过30km/h使用远光灯;车速在30km/h以内,可使用近光灯。夜间会车应在较远处配合对方车辆变换远、近光灯观察前方情况;当距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时,及时改用近光灯;不要直视迎面来车的发出的强光。通过市区、村镇或桥梁时,要减速慢行,注意道路或桥两侧散步、乘凉的人群,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八、爆胎应急处置

  行驶中,突然爆胎是夏季安全行车的一大隐患,驾驶人遇到突然爆胎时,双手应紧握转向盘,松抬加速踏板,极力控制车辆直线行驶,若已有转向,也不要过度校正;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轻踏制动踏板(禁止紧急制动),使车辆缓慢减速,待车速降至适当时候,平稳地将车停住,尽量将车逐渐停靠于路边为妥。

  发生爆胎时,千万不得在慌乱中向相反方向急转转向盘或急踏制动踏板,尽量采用抢档的方法,利用发动机钳制作用(俗称为发动机制动)使车辆减速;尚未控制住车速前,不要冒险使用行车制动器停车,以避免车辆横甩发生更大的险情。

九、制动失效应急处置

  夏季行车中,往往因出现制动管路气阻、破裂或制动液、气压力不足等原因,突然出现制动失灵、失效现象,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驾驶人发现车辆突然制动失灵、失效时,要沉着冷静,握稳转向盘,立即松抬加速踏板,实施发动机牵阻制动,尽可能利用转向避让障碍物;同时利用驻车制动器或抢档等方法,设法减速停车;若是液压制动车辆,可连续多次踏制动踏板,以期制动力的积聚而产生制动效果。使用驻车制动器不可将操纵杆一次拉紧,一次拉紧容易将驻车制动盘抱死,损坏传动机件,丧失制动力。

  十、转向失灵应急处置

  转向突然失去控制时,驾驶人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判明险情程度,采取应急措施,避免险情加剧。若车辆和前方道路情况允许保持直线行驶时,不可使用紧急制动,应立即松抬加速踏板,抢档减速,均匀而用力拉紧驻车制动器进行辅助;当车速明显减弱时,轻踏制动踏板,缓慢平稳地停车。当车辆已偏离直线行驶方向,事故已经不可避免时,应果断地连续踏制动踏板,使车辆尽快减速停车,尽量缩短停车距离,减轻撞击力度。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可对道路上其他通行的车辆及行人发出示警信号,如打开危险报警灯、开大灯、鸣喇叭或打手势等。

  十一、山区道路安全行车要点

  夏季在山区道路行车要严格控制车速,尤其在弯道和下陡坡路段应减速行驶,充分使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控制车速,严禁空档滑行和紧急制动。下坡途中随时注意制动器的工作效能,气压制动的车辆要经常观察气压表读数,液压制动的车辆要防止气阻;感到踏板软弱或异常时,应及时停车检查。载货车辆在较长的下坡路段行驶时,应在行驶一段路程后,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以降低轮毂温度。

  十二、驾驶人的饮食和休息

  驾驶人在夏季应保持健康的起居,注意饮食平衡;不可暴饮、暴食,注意食物的种类合理搭配,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工作之余可选择不同的方法锻炼身体,以增强身体健康;夏季驾驶车辆,要切实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保持每天8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天的行车时间不要过长。行车中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有效的控制情绪、情感,保持心情舒畅,精力集中,观察分析情况要灵敏果断、有预见性,做到安全愉快的驾驶。驾驶车辆感到疲劳时,应选择在安全地方停车,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应在下一出口驶离高速公路或在服务区停车休息。

  十三、保护乘车人安全

  客运车驾驶人在夏季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厢内清洁、卫生、空气清新,配备适量的生活必需品和防暑用品,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行车前协助乘务员组织旅客上车,维护好乘车秩序,提醒乘客遵守有关规定,不要将手和头部伸出窗外。待旅客上车坐稳后,确认车门关好后,认真观察两侧和后方到情况,缓慢起步。

  行车中,密切关注前方尽可能远的交通状况,适时调整行驶路线和速度,提前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的交通动态,避免制动过急或急加速,确保车辆平稳行驶。

  行车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公安机关及时终止治安违法行为。

  车辆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尽快让乘客下车,站在距离来往车辆较远的一边,并将车辆尽可能移至道路或远离道路的右边允许停车的合适位置。在事故发生现场,严禁让乘客或其他人员留在车内或站在车子四周,更不能再事故现场随意走动,防止同一地点发生二次事故;并迅速报警或通知有关部门、救护伤员、收集所需的资料和报告事故。

  十四、避免占道行驶

  驾驶车辆夏季长时间压线或占用其他车道行驶,会严重扰乱有序的交通流,车辆制动频繁,直接影响道路畅通。行驶中侵占对方车辆行驶路线,使会车横向距离变小,容易发生刮碰事故。在单向行车道长时间压线或占道行驶,会阻碍同方向车辆正常行驶,使后方车辆无法正常超越,造成道路拥堵。烈日下交通堵塞会更多地影响驾驶人的情绪,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冬季行车安全常识

一、 结冰路面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注意路段地形,选择安全路线行驶;必要时可以在驱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行车中不要急踏和猛抬加速踏板,变档时离合器踏板抬起不要过猛,减速时,应尽量利用发动机制动,严禁使用紧急制动;转向时要增大转向半径,不要急转方向盘,以致产生侧滑;保持中速行驶,与前车间隔要超过50米以上;会车时要选择安全地段,提前避让,必须时停车让对方来车通过后再继续行驶。
   
 二、 雨天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雨中的行人和骑车者,预防其突然转向或滑倒;遇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打开示宽灯,待雨小或雨停时再继续行驶;雨中跟车、超车、会车时,与车辆及道路边缘适当加大安全距离;久雨天气或大雨中行车,要防范路基出现疏松、坍塌等情况,尽量选择道路中间坚实的路面行驶。
  
  三.雪天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在雪路上遇对面来车时,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段会车。如果需要停车时,应提前减速或换用低速档,缓慢地制动,不要紧急制动;停车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是在露出原来路面的地方停车。如果出现冻结,则需要铁锹等挖开轮胎周围冻结的冰雪和泥土,切勿猛抬离合器强行起步,以免损伤传动系零部件;雪地行车时,应配带有色眼睛,并注意适当休息。
  
  四.雾天安全行车要注意那些事项
    打开防雾灯和近光灯,降低速度,严格遵守靠右侧通行、保持充分的安全距离;通过村庄、路口、车站及行驶于山路转弯处时,适时鸣喇叭;浓雾能见度非常低时,应及时靠边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打开小灯、尾灯或示宽灯,待浓雾散后在继续行驶。
 
   五.山区安全行车注意那些事项
    山区道路做到减速、鸣号、靠右行;在山高崖险路行驶,并尽量在靠山一侧行驶;爬坡时要提前减挡,保持发动机足够动力;如果上坡时出现熄火现象,觉得起步有困难,最好垫块石头在后轮胎处;会车、让车、超车时应尽量选择在路面宽阔而坚实的地段,必要是应停车避让或停车待超。下坡车应让上坡车先行,上坡车还应让危险地段的车辆先行;避免在危险地段使用紧急制动,以免方向跑偏。
   六、溜滑路面行车注意事项
  在溜滑的路面上,汽车起步要挂入二档,缓慢抬起离合器,而用一档起步反 而容易打滑,原因是一档的传动比大,车轮圆周力可能大于地面附着力。
  在溜滑道路行车,要尽量少用行车制动器,不许采用紧急制动的方法减速。当汽车驱动行驶发生侧滑时,应稍微抬起并稳定加速踏板,若无效迅速反复拉动驻车制动器。要尽量减少停车的次数,以防止尾随车辆因路滑发生追尾交通事故。
  当汽车上坡打滑时,不要急于采用停车的方法,应稳定加速踏板,让车轮滑转溶化冰雪,然后再停车。下车后用木方、石块或三角垫块塞住车轮然后处理车轮前的障碍,增强轮胎的附着力,使汽车得以安全通过。
在溜滑路面会车时,要提前减速,选择安全地点让路或提前停车,不可勉强会车。转弯时候应降低车速,尽可能地增大转弯半径,以减小离心惯力,避免侧滑.如果半径过小.车速过快,就可能因离心惯性力过大而超过横向附着力,发生侧滑甚至翻车。
  初冬和初春在太阳升起前,路面凝结一层极薄的霜雪。在这种路面条件下,实施紧急制动是非常危险的,紧急制动时这层极薄的霜雪因摩擦而溶,形成溜滑的水膜,汽车极容易发生侧滑甩尾。寒冷天气在光滑冰面上若新落下积雪的路面,实施紧急制动也是非常危险的。
 

冬季行车安全措施

  冬季霜多、雾多、雨雪多、气温低,给驾驶员开车增加了很多困难,也给行车安全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为确保冬季行车安全,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

  1、驾驶员必须高度重视冬季特殊天气下的行车安全,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出车前;教练员必须对学员多讲解、多示范特殊天气条件下安全驾驶要领;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要集中精力,控制车速,及时督促学员规范驾驶,在起步、停车、掉头、转向、变更车道、会车等情况下要预见性地处理打滑、侧滑、跑偏、行人及非机动车横穿等突发事件;冰雪天气下严禁坡道起步练习。

  2、出车前驾驶员必须认真检查车上的安全设备:转向,制动,灯光,仪表,喇叭,雨刮器等要齐全有效;特别长途运输车辆或大型客车,要配备随车防滑工具,如三角木,牵引钢绳,十字镐或锄头,防滑链等。整车轮胎气压要合乎标准,气压不宜过高,轮胎花纹对称安装。雾天出车时应将风窗玻璃和车灯玻璃擦干净,按规定打开防雾灯,近光灯,前后小灯及示宽灯和尾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道路,车辆及行人动态。

  3、平稳驾驶。冬日雪后路滑,驾车时注意车速平稳,操作均匀,诸如猛加速、急刹车、突然转向等均是雪地行车大忌。行进中平稳加速,中低速行驶。

  4、缓加油。在起步和加速时,加油要轻、缓,以防止轮胎打滑和侧滑现象的发生。由于你加油过急,使车辆的驱动力大于路面的附着力,造成驱动轮的空转及车辆横向偏移。所以油门一定要控制好,使驱动力小于路面的附着力,方能避免或减少打滑、侧滑现象的发生。

  5、巧减速。减速时,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的阻力进行减速,即在不脱挡且不踏下离合器的情况下迅速放开油门,使发动机转速立即下降,迫使驱动轮转速降低,使车辆减速的方法。如果需要使用制动器停车,也要先用引擎制动将车速降下来,再轻踩制动器。冰雪路面绝对禁止采取紧急制动,以防引起车辆的侧滑。没有ABS的车尤其要注意防止侧滑。停车要尽量选择没有冰雪的空地,拉紧手刹挂挡,必要时可垫住车轮。

  6、慢转向。在转向时,一定要先减速,适当加大转弯半径并慢打方向盘。方向盘的操作要匀顺和缓,不然也会发生侧滑,使车尾向外侧甩出(甩尾)。转弯产生侧滑的原因是由于转向过猛,转向轮横向偏转,造成车辆前部阻力突然加大,车尾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外侧甩出的现象。一旦发生侧滑,可采取适当回轮的方法予以解除。

  7、巧妙上下坡。雪地坡道行车难度较大,上下坡都要低挡。

  8、多预见。由于冰雪路面滑的特点,使车辆不能按你的意志去操纵,会给驾驶造成很大困难,所以驾驶时要特别小心,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对将要发生的事件作出预先判断,争取时间,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因事件发生时不能准确操作而发生事故。

  9、行车时应根据行道树、路标、水渠等判明行车路线,沿着道路中心或积雪较浅处行驶。若路面倾斜或成拱形,应选择平坦处或道路中间行驶;若有车辙,应循车辙行驶;当车辙已结冰且较浅时,应骑车辙行驶。

  10、加大车距。由于冰雪路面的阻力较小,要避免跟车过近,尽量减少超车。雪路制动距离比干路制动距离长3倍,比湿路长2倍多;冰路制动距离比干路制动距离长4倍,比湿路长2.7倍。因此,冰雪路面上行车要严格控制时速。每小时不得超过20km。跟车距离应保持50m以上。

  11、降低车速。遇风,雨,雪,雾天能见度在30m以内,机动车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km/h,能见度在15m之内车速不得超过5km/h,能见度在5m之内应选择适当地点,靠路边停车,并开亮前小灯和后尾灯,以引起来往车辆,行人的注意,待大雾减退或能见度有相当改善后再驾车行驶。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