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怎么确定?
答:改革实施后,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决定》规定,根据本人出生时间渐进式延迟。职工可以查询《决定》附表中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按照本人出生时间,查找改革后的本人法定退休年龄。也可以在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和公众号、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平台,通过法定退休年龄查询小程序,查询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不方便上网的,可以通过12333咨询电话咨询。
2.弹性提前退休的年龄怎么确定?
答:职工在《决定》明确的本人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或者弹性延迟退休。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弹性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比如,某男职工,1972年9月出生,《决定》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62周岁,若满足最低缴费年限,那么其可以在60岁至62岁之间选择弹性提前退休。
3.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怎么确定?
答:职工在《决定》明确的本人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或者弹性延迟退休。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其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比如,某男职工,1972年9月出生,《决定》实施后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所在单位与其协商一致,那么可以在62岁至65岁之间弹性延迟退休。
4.职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应该怎么办理?
答: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不晚于职工选择的退休时间当月,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如实提供退休时间申请书等材料。
5.职工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单位也同意,应该怎么办理?
答: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双方至少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弹性延迟退休时间确定后,不再延长。
6.选择弹性退休,怎么确定最低缴费年限?
答: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申领基本养老金应达到所选择退休时间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选择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申领基本养老金应达到其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
比如,某男职工,1971年6月出生,《决定》实施后将于2033年2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2033年最低缴费年限为17年。若该职工自愿选择在2031年60岁申请弹性提前退休,满足2031年的最低缴费年限(16年),即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若该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其协商一致,弹性延迟退休2年,2035年2月办理退休时只需满足其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2033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即17年。
7.弹性退休制度实施后,单位怎样办理退休手续?职工从什么时间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
答:所在单位应不晚于职工选择的退休时间当月,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如实提供退休时间申请书及待遇领取地要求的其他材料。职工自审核通过的退休时间的次月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
8.哪些人可以申请病残津贴?领取条件是什么?
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尚未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符合领取条件的,可申请病残津贴。领取病残津贴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9.累计缴费年限不满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如何发放病残津贴的?
答:累计缴费年限不足5年的参保人员,支付12个月的病残津贴;累计缴费年限满5年及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增加3个月的病残津贴。
10.领取病残津贴期间可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吗?
答:参保人员领取病残津贴期间,不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11.改革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是否相应延迟?
答:改革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要相应渐进式延迟。原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男职工,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八周岁;原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为四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周岁。
12.职工选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时,能否同时适用弹性退休政策?
答:职工选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时,不可同时适用弹性退休政策。
扫码跳转“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