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六安市“技能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2-07-01 16:32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发布会主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情况

发布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王永峰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市人社局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人力资源开发是我们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职业技能培训是我们的牵头职责,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我们的分内工作,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下面,我把2019年以来我市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皖政办〔2019〕24号),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基本情况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皖政办〔2019〕24号),我市的工作目标是从2019年2021年,全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6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6.8万人以上。自2019年以来,我市共开展脱贫劳动者技能脱贫培训和脱贫劳动者脱贫稳就业培训28782人次、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49274人次、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983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和转移就业农民工等“六类人员”免费技能培训37297人次、以工代训18373人次,创业培训1905人,合计142619人;新技工培养16230人、企业职工新型学徒制培养2015人;发放各类补贴、补助1.39亿元。2019年至今,全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47万人次以上,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34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7.3万人以上。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压实工作责任。政策引领。出台了《贯彻〈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有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发挥技师学院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将参加技能脱贫培训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员年龄放宽至65周岁,率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纳入技能培训补贴工种,增加石斛栽培等20个技能脱贫培训工种,向省鉴定中心报备“板鸭制作”等11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满足困难群众培训需求。加强领导。市人社局成立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建立了工作情况季报、年报和重大情况专报制度。每年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分解年度目标任务,每年年中召开人社民生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会。每年接受国务院大督查和各级巡查、评估,做到“目标清、要求明,早部署、早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宣传。在市人社局及各县区政府网站开设技能培训政策宣传悬浮专栏,动员各县区印制政策宣传明白纸、条幅、张贴画,通过乡镇街广播站、社区小广播、流动宣传车进行不间断播报政策音频,借助“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各大商场、广场等搭建政策咨询台。对市直、县、区、乡镇、社区工作人员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系列政策培训,提升经办能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企业园区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心组织培训。摸底调查。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开工”的原则,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查,摸清脱贫劳动者技能培训需求,逐村逐户建立需求台账。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度技能培训供给清单征集、发布工作,建立技能培训供需对接机制。个性化服务。鼓励培训机构、企业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中培训、弹性培训、上门培训等多种方式的精准培训,允许通过“插班”培训或“混班”培训方式,组织易返贫致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对少数易返贫致贫人口的个性化培训需求,达不到集中开班要求或当地没有相应培训条件的,允许按照“一对一”“点对点”方式组织“师带徒”式培训。精准施训。以劳动者培训需求为基础,以“培训、就业一体化”目标为引领,结合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信息,综合确定开班课程,合理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对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不设工种限制,只要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主体技能类工种(项目)即可开班组训。有效缓解了 “用人单位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培训实效。严格程序。按照“开班申请、受理审核、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的步骤精心组织实施培训。疫情期间,克服疫情影响,开设线上课堂,助力技能提升行动和疫情防控。加强监管。巩固技能脱贫、“家政扶贫”成果,在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础上,支持各类合法培训机构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对每次培训进行不少于3次实地检查,重点检查参训人员到课情况、承训机构教学实施情况,发现擅自删减培训内容、缩短培训课时的情况,跟踪督促其整改到位。对培训、鉴定(包括社会评价)机构的培训、鉴定过程继续实行全程录像监管(争取作为省厅“云监管”试点单位),确保过程可追溯。完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和纸质业务台账,规范资金拨付汇报、公示等程序,提升工作质量。规范资金使用。市县区财政将省下拨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专账管理,市人社局与市财政局建立了支付情况周报告制度。实行培训资金使用的公示公开和举报投诉制度,严格补助资金发放的台账资料管理,按省厅要求准确做好实名制数据清理录入工作,参训劳动者的补贴通过金融社保卡或“惠农一卡通”打卡发放。做到业务台账、财务凭证、信息系统数据三者一一对应,互相印证。

四是聚焦就业目标,全方位跟进服务。有效对接。建立培训就业对接机制,培训后及时将参训劳动者信息反馈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引导学员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登记求职,利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常态化“2+N”招聘活动平台,及时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多渠道提高培训后就业率。推动就业培训一体化。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将育婴、母婴等家政类技能培训与推荐安置就业相结合,有效推动妇女特别是脱贫家庭妇女就业脱贫,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积极引企入校,组织技工院校校园招聘活动,优先推荐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保障了脱贫家庭学生稳定求学、稳定脱贫。及时回访。采用多种方式对参训人员跟踪回访,详细了解参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生产和脱贫摘帽等情况。联合各县区开展培训后就业实践指导,邀请专家老师实地指导,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及时调整优化培训课程内容,促使培训技能能真正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为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提高脱贫技能提供基础资料。改革技能评价。统筹实施多元化职业技能评价,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技能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鼓励各类企业等用人单位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开展企业自主认定;积极支持技工院校开展学生(学员)技能水平自主认定,结合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推动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有序提供社会化评价服务,突出第三方评价的公益性和社会认可度。

五是加强载体建设,提高培训供给。夯实基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六安技师学院、金寨技师学院、霍山技工学校等三所技工院校等三所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认定六安技师学院、金寨技师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霍山技工学校4家单位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其中:六安技师学院被人社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的支持,省级财政1200万元支持。金寨技师学院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列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项目单位, 获得省级财政500万元支持。开展技工教育“一体化”授课竞赛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将技工院校招生纳入新技工系统培养民生工程加以调度,全面落实免学费、助学金和脱贫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培养补助政策,与教育部门联合印发技工院校招生工作通知,推进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扩大社会培训。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作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六类人员免费技能培训”、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先缴费、后补贴”技能培训、面向企业职工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师资、设备优势,积极与片区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市场化的校企、校校合作,提升全市技能培训水平,开展市场化的校企、校校合作。对技工院校按年度分解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发挥技工院校实训设施设备和实操师资优势,满足企业和社会劳动者技能学习需求。营造氛围。在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统筹领导下,配合总工会等部门每年开展近20个项目的职工技能竞赛,每个项目给予承办单位5-10万元的办赛经费补助。探索“师徒传承”制度。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按20000元给予名师带徒津贴,为82名名师累计发放164万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给予“皖西杰出工匠”称号获得者每人10000元一次性奖励,评选5名发放奖励50000元。开展“六安市首席技师”评选表彰活动,对首席技师在聘期内给予每人每月600元奖励,为41名首席技师奖励50余万元。评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80000元补助,为22个工作室发放补助176万元。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类竞赛,积极承办省级各类竞赛。对市级竞赛前三名颁发奖金500-2000元不等,对获得“中华技能奖”、“全国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技术能手”、“六安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8万元、6万元、5万元、2000元一次性奖励。获得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二等奖、省级一类技能大赛一等奖以上技能人才,分别给予每人10000元、5000元一次性奖励。截至目前,为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获得者共计200余人发放奖励252余万元。

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技术工人待遇激励机制,企业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加之工学矛盾突出,员工参加技能提升积极性不高。

四、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工作措施

下一步,一要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鼓励各类企业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人社厅发〔2021〕7号),建立多层级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和技能津贴制度,对于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在相关技能操作类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发放一定额度的技能津贴,推广典型企业经验做法,加强示范引领和精准指导服务,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推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二要完善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加强调度指导,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三要加强过程监管,完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和纸质业务台账,规范资金拨付手续,提升工作质量。四要加强载体建设,提高培训供给,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为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供载体支撑。

答记者问:

1.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享受哪些政策支持?

答:一是根据企业税收有关政策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发生的经费支出,最高可按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8%予以扣除。

二是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不低于人均8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开展职工转岗转业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不低于人均1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三是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根据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人数,按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技师3500元、高级技师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2.企业如何组织开展培训?

答:企业可以依托自身所属的培训机构(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如果企业自身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以及本行业协会等开展培训。企业组织培训或委托组织培训应当接受当地培训主管部门的监管,不能跨地区(把职工送到外地)开展职工培训。

 

3.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培训时间要求:必须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开展培训。二是培训对象要求:新录用人员属于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五类人员”之一,且必须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三是培训内容要求:应当结合岗位要求,以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训为主,培训学时不少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学时。

 

4..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培训对象要求:企业技能岗位上的在职职工,已经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符合晋升上一等级条件。二是培训内容要求:培训的职业(工种)应当有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应的考核鉴定标准,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内。

对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内的职业(工种),确为企业关键技能岗位,经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同意,也可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5.哪些劳动者可以享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答:我省未就业的6类劳动者可以享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16-65岁的劳动者;二是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即俗称的“两后生”;三是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包括退捕渔民,重点是新生代农民工;四是下岗失业人员;五是退役军人;六是就业困难人员,包括残疾人。这6类人员基本上包含了城乡所有劳动者。其中退役军人的培训工作由退役军人管理部门负责,其他人员培训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6.劳动者如何去培训?

答:目前我省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门印发了《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及补贴标准》,明确了150多项职业工种的培训课时及补贴标准;各市还可以在省里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职业(工种),自主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就近就便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具体培训机构信息可以登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栏查询供需对接清单”或“六安智慧人才网”“技能培训”专栏。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