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市基于自身防震减灾救灾工作需求,在国家、省相关政策推动下,积极响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号召。
主要依据《安徽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徽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发〈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皖震组[2022]1 号)精神,结合六安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确保政策落地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全面增强全市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关键举措。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及对安徽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两个至上”,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围绕“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优化协同高效推进工作,构建完善防震减灾救灾体系。
三、起草过程
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专业人员,对省文件深入研究,结合本市地震监测、灾害防治、应急处置、公共服务等工作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综合各方意见形成初稿,经内部研讨、专家论证、征求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建议后修改完善,最终经市政府同意印发。
四、工作目标
短期目标:2023 年实现震后 1 - 3 分钟发布地震参数自动速报信息、5 - 8 分钟发布仪器实测烈度速报信息;完成地震监测设施保护范围划定;实现省级观测网点信息上报系统应用全覆盖;加固工程实施区域内县区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协调机制。
中期目标:2025 年底前,全市地震监测站网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且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加密观测站点;实现震后秒级预警信息发布;完成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成果应用与数据动态更新;推进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
五、主要内容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大台网建设,升级设备与加密站点;强化预警能力,协助省局建设站点;加强趋势会商、应急流动观测、监测设施保护及群测群防工作,提升综合监测预警水平。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完成风险普查,推进房屋加固,强化抗震设防监管与断层探测成果运用,从源头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演练,强化队伍物资建设、区域协同及避难场所建设与指挥平台构建,提升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应用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深化宣传教育、推进科普阵地建设,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
六、创新举措
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防震减灾与应急管理部门紧密协作,在灾害防治工程、会商研判、应急指挥等多环节协同,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推动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数字化,将地震安全性评价信息纳入政务平台与项目审批系统,提升服务便捷性与精准性。强化群测群防制度建设,稳定经费渠道、优化信息上报系统,提升公众参与度与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七、保障措施
县区将防震减灾纳入多领域规划与考核,明确分管领导与责任部门,形成严密责任体系。防震减灾与应急管理部门依“大应急”体制协同,推进多方面工作,共享信息并规范执法体系。健全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定期督导县区工作,推广经验、通报问题,保障工作实效。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持续跟踪方案实施情况,依据实际效果与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区域协同水平与整体效能。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应用,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地震监测、灾害评估、应急救援等环节的运用,提升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