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育创新主体、统筹建设创新平台,为创新型县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促进产学研用融合。一是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高企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通过走访培训等方式,对于在知识产权、研发经费归集、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指导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今年上半年共推荐22家企业申报高企。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科技政策兑现,上半年兑现企业奖补资金394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再贷款摸排,收集12家企业共1.48亿元资金需求上报。三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紧扣产业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助推校企精准对接,摸排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促进龙运智能与安徽建筑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推荐首矿大昌和星鑫材料化工参与202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评选。四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研发经费专题培训会,积极组织县域内企业参加培训,在研发年报填报时间节点给予企业指导,研发经费年报填报企业数55家,较上一年度的37家增长48.6%;填报额为11.3亿元,较上一年度的10.36亿元增长9.5%,实现填报企业数和填报金额数双增长。
2.加速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是霍邱现代产业园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即将进行施工招标,拟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企业研发中心,推荐牧翔禽业和龙运智能2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同时,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征集到首矿大昌和龙运智能共享研发设备14件,已成功推荐上线到皖企通平台公共研发仪器设备对接服务。三是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导工作,深度挖掘项目,截至6月20日,我县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9.3亿元,全市排名第2,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3亿元。四是深入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工作,安徽龙运智能与安徽建筑大学刘家保教授、星鑫材料科技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王中立教授签订了三方服务协议,推动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3.深化科技强农行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乡村振兴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聚焦我县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人才需求,开展“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选派、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等工作,目前我县科技特派员646名,其中省级15名,市级260名,县选派401名(除去省市县重复30人),做到了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二是指导科瑞达禽业的麻黄鸡示范基地参与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奖补评估工作,拟评为优秀等次,综合评分第二名。为支持我县“畜头肉尾”增值,县科技局积极与省市部门对接,争取到省科技厅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分别是小龙虾良种引进繁育、朗德鹅种鹅选育提纯复壮技术攻关,配套奖补资金共计80万元,推荐霍邱友喜食品公司申报朗德鹅项目,枫浩农业申报小龙虾项目。三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优势,今年以来,再生稻、朗德鹅、稻虾和蔬果四个科技特派团共与企业对接30次,线上培训15次,线下培训6次,共引进新品种1个、新技术2个、新装备1个、新模式1个。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有关科技培训38余次,累计服务次数300余次。
4.持续推进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一是按照科普统计工作的序时安排,组织县农业农村、县科协等县直部门开展科普统计调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宣传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和科技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扶持政策。二是进一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基础,霍邱一中、宋店镇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工程安徽子项目”项目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运行正常。完成全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成果已推广运用。参与《霍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地震灾害风险体系编制。5月份开展全县地震宏观观测点优化调整,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了《霍邱县地震应急预案》和《县地震应急响应预案》,指导学校地震应急响应疏散演练,认真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和“七进”活动,通过向广大群众宣讲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防范意识,完成了市、县第四届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