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2022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浏览次数: 来源:霍邱县教育局 时间:2023-04-07 16:49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2年,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我县中小学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学校艺术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现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要求,现将我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81所(另有89所教学点),在校生169796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3095人(民办3292人),专任教师11121人(民办2080人)。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均符合开设艺术课程条件,专用教室配齐率达75%;全县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相关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专任教师配齐率达68%;艺术活动更加丰富,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展演展示达300余场次,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1.开齐上好艺术课程。全县各校均将艺术教育列入年度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作为抓手,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所有中小学校均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把艺术教育课落实到课表上,每周开设艺术课不少于2课时,坚决杜绝其它科目挤占、挪用艺术课程课时的现象,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足开齐,音乐及美术开课率达100%。

2.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注重艺术教育的开发与创新,与本地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如霍邱张玉柱剪纸、临淮的柳编、泥塑,长集的皮影等。不少学校积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将朗诵、泥塑、剪纸、鼓号等传统特色内容纳入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我县临淮岗中心学校、霍邱工业学校分别被认定为首批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临淮中心校“柳编工作坊”、岔路中心校“版画工作坊”分别荣获2022年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通过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了艺术课程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师综合素质

1.多渠道配齐艺术教师。2022年新招聘艺术教师12人。同时充分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有艺术专长的人才30名进校园开展艺术辅导。将学校富余教师转岗教艺术学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艺术教师560人,基本满足艺术教育教学需求。

2.多方面提升教师素质。组织艺术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课改方面的资料,开展教学观摩、课例研究、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所有艺术类教师均参加艺术教研及课改政策理论培训。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开展促进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片区音乐、美术教研一共进行14场次,同期召开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研讨会,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把握课程方向,逐步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夯实基础教育质量打好基础。积极组织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省教科院举办的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在2022年度安徽省中小学各类教学教研比赛中,我县收获颇丰:其中工作坊省赛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首届安徽省作业大赛音乐一等奖1个、美术一等奖2个;二等奖音乐、美术各4个;三等奖音乐、美术各2个;省赛舞蹈一等奖1个;合唱二等奖2个;市级教坛新星音乐6人、美术5人。

(三)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设施设备配建水平

2022年,我县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艺术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县财政投入74.762 余万元为县本级学校购买艺术器材、完善音乐教室等建设,投入2358万元实施中小学智慧教育项目,美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提升,美育资源实现了共享。

(四)丰富艺术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学校艺术氛围

1.丰富艺术活动实践。组织开展戏曲、书法进校园活动,举办书画、手抄报、歌咏、演讲等竞赛,惠及学生10万人次。立足校情开展社团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了各类艺术兴趣小组,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生生有特长,学校艺术活动开展率达到100%。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喜迎二十大书画比赛等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中小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融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广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增添校园文化墙600多处,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各校开展了合唱、舞蹈等活动,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有的把学生的书画作品放在走廊、橱窗,有的把校园围墙布置成文化长廊,有的把精心设计的校徽放在校园的入口处,有的把校歌作为活动必唱曲目。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艺术教育在我县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城乡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与城镇学校差距较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器材和经费依然不足;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程度不够。尽管对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有所了解,一些学校校长仍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思想深处仍把音乐、美术等学科视为“副科”,工作缺乏创新,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的校长认为开展几场活动就是开展艺术教育了,谈不上对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没有艺术教研组,教研活动少、交流少,制约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是师资力量仍较薄弱。一是数量不足,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教师配备标准,小学每6—8个班配备1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初中每12—14个班配备1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从统计数目上来看,艺术教师配备不足。二是教师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城镇多,乡村少;初中教师多,小学教师少。农村大部分村小学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更少。

三是课程计划落实还不平衡。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是影响农村学校艺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缺乏师资,一些学校的艺术课程难以开设,即使开设了,也是由语、数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人人都可以上艺术课,出现了艺术课大家上的现象,教学内容和人员不固定,教学流于形式。

四是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艺术教学与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予以保障,个别学校在文艺演出、艺术活动展演等艺术活动中投入资金不足,影响活动的开展;不同学校投入的艺术教育资金也不均衡,城区学校投入比较多,农村学校投入少。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在总结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补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短板,特别是针对当前“双减”政策的大形势,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开足开齐课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考评的重要指标,以健全的机制引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