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霍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县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贾仁菊委员《关于进一步保障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浏览次数: 来源:霍邱县工信局 时间:2025-07-16 16:23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贾仁菊委员:

您在第十一届霍邱县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保障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我县已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霍邱县工业强县专项支持若干政策目录(2025年版)》,明确设备更新奖补、亩均效益激励、数字化改造等扶持措施。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套材料、一日办结”,2024年新登记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万余户;常态化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2024年抽查55份文件并整改9份违规文件。严格落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机制,2024年线上兑付惠企资金812.53万元,惠及企业265家。

二、加强融资支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一)简化信贷审批效率

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采取“顺序推送、逐步对接”方式,疏通企业融资堵点、难点,有序有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运用“311”工作法(3日内对接、1周内尽职调查、1个月内作出授信决定),进一步简化企业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努力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截至5月末,全县纳入推荐清单企业2091户。获得授信2018户,授信率97%,累计授信金额64.65亿元。累放贷款户次3144户,其中首贷户139户、续贷3005户,累放贷款43.65亿元,其中首贷1.81亿元,续贷41.84亿元。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科技e贷、首户e贷、金农信e贷,创业担保贷、“商家乐”“成长金桥”等多款贷款产品,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其中科技e贷产品可针对成立满2年的企业申请,最高信用贷款额度500万元,首户e贷产品可针对初创期企业,企业正常经营且进行一定的纳税申报销售。截至5月末,全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97亿元。

二是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透明化工作,全面告知市场主体贷款利息支出、非贷款利息支出,减费让利,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支撑。如推动工行霍邱支行为霍邱县精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信用贷款300万元,利率3.6%;推动霍邱农商银行向霍邱县精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发放8笔抵押+保证贷款,截至5月末贷款余额600万元,贷款利率5.1%。又如,推动中国银行霍邱支行将安徽万物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存量贷款800万元进行了置换,置换后贷款年利率由原先约6%降至2.9%,年节约利息24.8万元,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三是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坚持减费让利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持续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提供简易开户免费服务,如建行霍邱支行实现企业网银、员工APP等渠道预约开户,支持使用电子营业执照,与工商数据、当地特色数据实时核验;对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等高频基础服务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服务,截至5月末减免账户管理手续费等755.52万元。如徽行霍邱支行免收对公客户不动户维护、账户印鉴挂失、对公验资开户等手续费,对单笔10万元以下对公跨行柜台转账减半收费,对公和个人账户网银转账全免费;中行霍邱支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部人民币结算账户,免收普通账户维护费、小额账户维护费、结算票据手续费中支票工本费、挂失费以及本票和银行汇票的手续费、工本费、挂失费等。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成2025年4个新上线“一件事”清单调整、联调测试等工作。已上线“一件事”累计办理2678件,其中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业务中枢上线23个“一件事”,办理1275件。多家单位联合开展重点事项“一件事”精准宣传工作。二是推动“皖企通”平台惠企政策颗粒化拆解,持续落实“四网联通”线上资金兑付等工作。今年以来,颗粒化拆解并通过四网联通线上流程兑现政策服务20条,惠及企业265家,兑付金额812.53万元。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联合企业开展产需对接活动,联合企联会开展企业产品推介活动。四是支持企业创新升级,落实研发投入奖补政策,2025年力争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机构全覆盖;支持企业创建特色产业研究院,力争申报高企10家以上。抢抓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建立规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项目库,2025年计划实施技改项目40个以上。

四、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民营企业知晓度

一是实行“一对一”指导,组建工作专班,每季度对全县173家规上及规下样本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全覆盖走访,建立“一企一档”需求清单,完善企业问题闭环办理机制,确保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截至5月底,共收集企业诉求80个,其中已办结68个,正在推进办理12个。

二是开展“面对面”交流,针对融资困难企业,举办“2025年春季政银企对接会”,4家银行与8家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融资授信4160万元;针对重点用工需求企业,推出“政校企一对一精准对接”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校企双向奔赴;今年以来,工信局前往现代产业园开展入企政策宣讲活动2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暨“蓼聊下午茶”交流会活动2场,共收集企业诉求45个,由县营商办交办至相关单位,已全部办结。

五、完善信用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多维数据精准企业信用画像。我县严格依据全国及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构建规范的企业信息归集共享机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系统整合登记注册基本信息、司法裁判及执行动态、行政管理记录、异常名录状态、严重失信名单、合同履行情况、信用承诺践诺及信用评价结果等关键数据,为全面勾勒企业信用画像夯实数据基础。2025年以来,我县已累计归集涉企行政许可信息1101条、行政处罚信息335条;在招标投标、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归集企业信用承诺信息达72727条;按月向市级平台报送企业燃气费用信息2851条、水费信息264条。

二是清单管理强化惩戒。我县以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为遵循,落实清单制管理的失信惩戒体系,将14项失信惩戒措施划分为三大类:公共管理机构依法依规实施的权益减损或义务增加类措施;基于履职需求开展的管理类措施;公共管理机构以外组织自主实施的协同类措施。建立信用信息核查常态化机制,推动信用监管嵌入政务服务全流程。明确要求县级各部门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嵌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涉企资金拨付、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重点业务环节,依托“信用中国”“信用安徽”权威平台,规范使用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严格执行信用核查“逢办必查”制度。今年以来,已在全国信用服务平台开展信用核查300余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

三是双线赋能信用修复。宣传引导,提升信用修复认知。多部门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信用主题宣传活动。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节能宣传周等期间,深入园区、企业一线,面向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普及信用知识。重点围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信用信息报告查询与使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应用、纳税信用评价等内容,开展针对性宣传,引导市场主体坚守主责主业,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平台支撑,优化信用修复服务。目前,安徽政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已打造集成化“信用修复”服务专区,实现信用处罚信息、异常名录信息、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等多类型修复业务“一网通办”。我县严格遵循“谁认定,谁修复”原则,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线上修复指导与协助。今年以来,全县行政处罚机关已累计帮助251家企业完成340条信用记录修复,助力企业“摘帽重生”。

感谢您对我县工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办复类别:B

联系人:马思成

联系电话:6012018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