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大力推动“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我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项目建设为平台,以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就业技能提升、激发群众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为目标,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以工代赈工作理念,坚持“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群众就业增收。推进实施专项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白莲乡2023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工程1个,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类以工代赈项目15个,行蓄洪区治理王截流安置房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个,项目实施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并尽可能多带动脱贫户、易反贫监测户等群众参与务工,要求做到务工群众的工资按月逐额发放。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累计带动当地务工群众4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600余万元,开展技能培训300余人,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群众的务工技能增长和就业增收。
(二)尽其所能履行单位帮扶工作职责。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持续做好李集村脱贫攻坚包村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开展帮扶。1、每年将工作经费节约部分用于支持村公益事业建设,并积极协调爱心企业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今年以来,捐款捐物累计达10万元。2、领导班子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出智出力,结合实际,积极助力推进帮扶村经济社会。一年来,围绕如何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养殖效益、机插秧推广的现状和对策、有效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等,县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5次深入李集村与村干部、驻村工作同志、群众代表等开展调研座谈,共谋思路、共商发展。二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指导并督促帮扶村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村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性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强化“党建+帮扶”。指导帮扶村通过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发挥作用,确保了帮扶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三)积极抓好干部包户工作责任落实。
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建档立卡脱贫户结成对子,做到“1+2”包户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一是定期走访包保户,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做到基本情况“一口清”。对少数特殊群众,随时走访,及时帮扶。二是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积极宣传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兜底等到户帮扶政策,强化政策解读,提高包保户政策知晓度。三是根据全县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村级发展规划和村情现状,对已脱贫户跟踪服务,做到脱贫不脱钩,严防返贫。四是对边缘户,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要求,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努力探索帮扶工作新路径。
(四)以打分考核为抓手推动消费帮扶发挥作用。
安排专人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对接,进一步加大消费帮扶专馆工作力度,每月对全县四家专馆开展定期督导检查(长集镇安徽百食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花园镇安徽健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城西湖乡安徽徽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宋店镇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霍邱县分公司),确保扶贫专馆售卖我县特色产品为主,坚持做到应帮尽帮、应带尽带、货真价实,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进一步提升消费帮扶实效。
二、下步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结合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帮扶工作职责,坚持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统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夯实农村产业基础,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思想认识上要再提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帮扶包保工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帮扶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工作落实,提升工作实效。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优化工作方案,确保责任压实,工作落实、取得实效。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发挥好助手作用,主动作为,增强本领,为做好帮扶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担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委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包保帮扶要求,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对标对表,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帮扶工作高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