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期霍邱县以工代赈工作评估报告

浏览次数: 来源:霍邱县发改委 时间:2023-06-19 10:51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省发展和改革委:

以工代赈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直接的惠民政策,旨在通过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参与到本地经济发展的建设中来。“十四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县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项目建为平台,以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就业技能提升、更好激发群众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为目标。扎实践行以人为中心的以工代赈工作理念,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政策,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全力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现将近三年来我县以工代赈工作总结评估简要汇报如下。

一、政策实施情况

深刻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围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这一核心目标,以专项投资为带动,大力推动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和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工作,狠抓各类项目谋划和储备,强化对投资在建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紧盯项目建设成效。

一是突出抓好专项资金投资实施以工代赈

1、2021年我县使用以工代赈资金515万元(含劳务报酬29万元),其中央财政资金两批分别170万、176万元,省财政衔接资金169万元,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整合中央财政及省财政资金345万元用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我委安排项目1个资金170万元,用于修建宋店乡俞林村民族组水泥路,带动务工群众36人,发放劳务报酬29万元。2、2022年县本级财政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220万元用于河口镇小田并大田农田整治项目建设,带动务工群众83人,发放劳务报酬36.8万元。3、2023使用省财政以工代赈方向衔接资金249万元,投资建设白莲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带动务工群众60人,发放劳务报酬80.676万元。

二是积极推进推广项目实施以工代赈

1、潘集镇刘楼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带动务工群众51人,发放劳务报酬158万元。2、孟集镇大树等6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总投资619.25万元,带动务工群众382人,发放劳务报酬78.1万元。

三是强力推动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

1、霍邱县汲河花园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4808万元,以工代赈环节投资2965万元,带动务工群众146人,发放劳务报酬492万元。2、霍邱县城市道路电力排管工程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以工代赈环节投资320万元,带动务工群众33人,计划发放劳务报酬59.1万元。

二、政策效果评估

“十四五”以来,我县以工代赈工作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一是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2年来,我县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累计带动群众就业731人,发放群众务工报酬853万元。

二是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中防止规模性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和完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使得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尤其是在经济收入、劳动技能提升方面,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是助力“三农”经济发展。 以工代赈政策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较好的弥补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改善了生产发展环境,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政策总结及建议

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为群众创造了较多就业机会,给项目建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该说群众欢迎,地方喜爱。但政策支持的规模和力度与地方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以工代赈政策的初心就是扶贫扶弱,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霍邱县是一个有着160万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多短板,农业产业发展不足。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地方更好的发展。

因此,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相对落后的县区,在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上增加投资下达计划,让地方和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以增强其发展的信心,激发其更大的奋斗动力。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