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发改委(物价局)“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分析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09-26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县域经济稳健运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霍邱县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1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 141.6亿元增至235亿元,年均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78.9 亿元增至110亿元,年均增长1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52.4亿元增至80亿元,年均增长13.9%;累计入库财政收入9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1和139.2亿元,均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市前列。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末,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3:47:30调整为21:50.5:28.5。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2015年达到6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41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45家,10 亿元以上企业7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经济开发区获批全国25个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园区面积扩展到17.1平方公里,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姚李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和孟集、冯井等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承载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达到96个,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5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79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37个。以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快,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

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承载功能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能力明显提升,阜六铁路、宁西铁路新建二线、周六高速通车运营,修筑连村道路370公里,罗花路、众叶路霍邱段等完成改造升级,周集港、庆发港航运码头建成使用,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国道、省道为框架,县乡道、河运为支撑的交通体系。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第二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顺利完工,淠河、沣河、汲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汲东干渠综合整治、史河总干渠加固、沿岗河疏浚、沣河治理一期等工程全面竣工。能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皖能霍邱电厂通过评审,石店500千伏变电站批准立项,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发电,农网  改造成效显著。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加快,“三网”基本实现全覆盖,“智慧霍邱”快速推进。

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全县引进境内资金67亿元,年均增长24.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30万美元。依托铁矿、优质农产品等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引进资源深度开发和补链强链项目,成功引入五矿机械、安徽荃银高科等大项目,延伸了钢铁、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链。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连续三年荣获全省“861”行动计划先进县。一大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运行,夯实了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基础。

五、城镇建设增资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重点实施了道路工程、治理工程与提升工程,北环路二期、水门塘路、海河南路、经五路等重点市政道路稳步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批准,城市交通、地下管网等19项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2014 年姚李镇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安徽省十佳宜居宜业乡镇。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底,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100%,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43个中心村全部开工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率不断提高。

六、节能减排稳步实施,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三废”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保持“双下降”。经环保部核查认定的工程减排项目和结构减排项目分别为24个和1个,圆满完成了污染减排目标任务。铁矿开发企业积极实施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工程,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完成城区非工业燃煤锅炉煤改气、改电工程,先后关停了新中天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后产能。“三线三边三地”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和“三清”集中行动日活动取得实效,2014年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  县,姚李、冯瓴乡创建为省级森林城镇,成功创建4个市级生态村和15个省级森林村庄。

七、人民生活逐年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00元,圆满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加大,民生工程、教育、社会保障累计投入资金分别达84.1、54.3和22.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首家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成运营。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连续六年荣获全省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县,被列为全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产业项目7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4个,华安达集团、庆发集团、蓼源公司荣获“全省文化百强民营企业”称号。姚李镇被评为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

八、各项改革逐步深化,体制机制日臻完善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不断简化,政务、政府信息和财政预决算公开力度逐步加大,政务协同办公、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四风”问题专项整治等改革扎实开展。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工商质监药监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2012年荣获招投标市场规范化管理先进县;工商注册登记、营改增试点、企业统计“一套表”等制度有序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品、保障制度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改革扎实开展。

回顾“十二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县仍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措施不够有力,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工业园区承载力不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急需培育壮大;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贫困人口多、产业支撑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很大;企业融资和用工要素制约依然趋紧等。    

展望下一个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主要目标是“六个较快增长、两个接近翻番”。六个较快增长,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境内引资年均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5%;两个接近翻番,即到2021年财政收入超过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70亿元,分别较2016年接近翻一番。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更加注重创新增效,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动能加快培育、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发展壮大战新产业,做大做强工业支柱,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建设经济开发区新型铁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产业链钢铁产业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全面建成循环化改造项目。加强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建成省级旅游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旅游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认真实施现代服务业培育工程,全面推进“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皖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按照“一心三带六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做好城市风貌、片区建设规划和智慧城市设计,加强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全省文明县城,加快建设“滨水之都?皖西钢城”。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建设,两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着力打造产业鲜明、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大美霍邱。建成省道343霍邱段、城区至众兴一级公路、阜阳经霍邱至新桥机场高速公路,力争阜六铁路开通动车,江苏淮安经霍邱至河南淮滨沿淮高铁启动建设,争取早日步入高铁时代。农村公路全面畅通,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发展基础全面改善。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加快。认真实施新一轮治淮、绿色长廊建设等工程,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聚力把淮淠生态经济带建设成绿色发展的新高地、协调发展的新纽带、富民强县的新引擎。扎实推进林业“双增”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大湿地恢复治理力度。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振兴实体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深化农业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金融生态县”。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探索开展新业态、新型合作模式招商,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地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牵动性强、关联度高、环境友好型的重大产业项目。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深入推进与合肥市结对合作。培育优势出口企业,积极创建出口品牌,鼓励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更加注重民生共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强化惠民富民优先理念,倾力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促进科技创新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高位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盘活优质资源,发挥集群效应,培育名师,打造名校,逐步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扶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聚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完善生育政策。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