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中共霍邱县委办公室 霍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关于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 来源:霍邱县文旅体育局(广电新闻局) 时间:2024-03-10 15:52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现就我县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以教育和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发展乡村文化阵地,在广大乡村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坚持文化惠民。举办形式丰富多样、受群众欢迎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人、寓教于乐,让农民“乐起来”。三是农民自发开展。坚持政府引导,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三)总体目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乡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文化产业较大发展,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力争通过四年努力,基本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以活动为抓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下村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每年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性文化活动(含展览、比赛、笔会、采风、研讨等)不少于8次,举办科普、法制、农技、文化生活、卫生健康等讲座、培训不少于12次,站办文体团队不少于2支,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的活动分别不少于2次。统筹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合闲置学校、礼堂、祠堂等资源,按照安徽省“八个有”或中宣部“七个一”标准,有条件的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标准实施建设。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

(二)实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实施“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三)支持开展“百姓大舞台”系列品牌群众文化活动。 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支持、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办“村晚”、跳广场舞、唱戏曲、舞龙舞狮、民间锣鼓、书法绘画等当地群众普遍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

(四)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活动。乡镇党委政府要支持引导农民唱红歌、唱村歌。文艺创作者要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深入乡村帮助农民创作反映乡村振兴建设、家乡新面貌、美好生活和农民喜爱的村歌作品。文化馆(站)要根据市文旅局选编的《100首经典红歌推荐曲目》,组织文艺人才深入农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辅导。每村至少组织一支歌咏队伍,每村每年至少会唱1首红歌。乡镇要营造氛围,搭建唱红歌、唱村歌展示平台,按照县局安排组织红歌村歌大赛。

(五)支持乡村办“村晚”。鼓励农民在春节期间举办“乡村春晚”活动,活跃节日氛围,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村晚”活动要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宣传等主题内容,以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为主,坚持“农民演农民看”。每年扶持不少于10个行政村举办的村晚,给予设备、节目、资金等支持,并将优秀村晚向省文旅厅推荐表彰。

(六)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乡镇“三个一”(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推动乡镇、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 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满足农民多元化健身需求。各村组织一只篮球队伍,定期开展篮球比赛。大力推进农民体育活动,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推进科学健身进农村、进家庭。大力推动乡村广场舞发展。每村至少培育1支广场舞队伍,积极吸纳乡村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至少举办1次广场舞培训班。乡镇每年应组织广场舞大赛,采取乡镇初赛、县预赛、县决赛的方式掀起跳广场舞热潮。

(七)组织各类比赛、汇演、调演。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文艺汇演、调演、文体比赛等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文旅体育局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红歌村歌大赛、民族器乐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展演、群众文艺调演、小戏小品曲艺调演、少儿文艺汇演等活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

(八)支持乡村戏曲发展。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和“戏曲进乡村”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购买专业、民营院团专业化戏曲演出,每年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演出不少于5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组织系列乡村戏曲赛事,支持农村小剧团、戏曲社团和戏曲表演队等多种类型的业余戏曲表演团队发展,增强农村戏曲传承发展的自主服务能力。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

(九)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覆盖地区,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覆盖地区,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25套电视节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放映场次。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保障每名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2次优秀影片。

(十)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图书)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进一步完善“送戏进万村”、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送图书下乡等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流动文化服务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实施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坚持以强带弱、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行政村倾斜、向农民推送。文化馆(站)、图书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对口帮扶2个以上乡镇、乡镇综合文化站对口帮扶本乡镇2个以上行政村。帮扶对象每年一调整,每年帮扶成效必须达到预期目标。

(十二)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将乡村非遗打造为乡村文体活动的内核,纳入到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十三)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深入推进携程度假农庄等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文旅融合和文创企业,以“一地(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发挥当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手工艺人、乡村文化名人作用,以柳编、剪纸、泥塑、烙画等为重点,支持开发乡村特色文创产品,扶持乡村文化产业优秀品牌走出去。

(十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乡村公共文化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冠名、赞助等方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十五)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紧跟时代强音,唱响主旋律,开展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鼓励各县区结合自身条件创新实施本地区农村文化育活动,打造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十六)完善绩效评价举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逐步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及时上报数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委、县政府牵头抓总,县文旅体育局、县教育局、县文明办等相关单位分头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霍邱县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县文旅体育局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文旅体育局、县教育局、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文旅体育局文化艺术股),负责日常工作协调,不定期研究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县财政要支持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开展,每年要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各乡镇要建立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文化活动经费不少于5000元,保证村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县文旅体育局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及乡村文化人才等各类文化人才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用好“乡村文化带头人”。加强乡村非遗传承工作,培养非遗传承新人和乡村工匠。发展各类文体组织,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各类文化团队、协会工作。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项目。

(四)实施考核奖补。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把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作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担负领导、组织、推动具体职责。各地要把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乡镇进行考核排名,县制定以奖代补具体措施。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