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霍邱县政府办公室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霍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印发《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2-08-26 14:5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霍减救〔2022〕6号

 

霍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印发《霍邱县

“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现代产业园)管委,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

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已经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霍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2年8月26日

 


 

 

 

 

 

 

 

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21-2025 )

 

 

 

 

 

 

 

 

 

 

 

 

 

 

 

 

 

 

 

 

 

 

 

 

 

 

 

 

 

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2 8



 

 

 

 

 

“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2021-2025 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规划,推进 全县自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现代化,最大限度减轻自 然灾害险,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 众生命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高 视,根据《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 “十四五” 综合防灾灾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纲要》《六安市 “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 《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霍邱县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霍邱县应 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县各类自然灾害较为频发,偶有极端性 天气遭受了洪涝、干旱、暴雨、暴雪、台风等自然灾害,给全 县经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 灾害势,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各乡镇 (含经济 开发,下同) 、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 合,平完成了机构改革过程中的职责调整过渡,有序推进防灾 减灾灾能力提升,降低灾害风险,减小灾害损失,较好的完成 “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自然灾害形势总体稳定。

()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五”时期,全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尤其是 2016  严重洪涝灾害、2018 年雪灾、2019 年遭遇 40 年来最严重的伏秋 冬连旱、2020 年历史罕见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全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县年平均受灾人 口 21.22 万人,年平均紧急转移安置 1. 15 万人,年平均农作物受灾 面积 24.96 千公顷,累计因灾死亡人 1 人,累计倒塌房屋 268 间,累计直接经济损失 19.86 亿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 ,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 述,坚“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 本遵循,牢树立新发展理念,健全完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 着力加应急救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综合能 力,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有关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全提供有力保障。与“十二五”时期相比,  “十三五”时期全 县年百万人 口因灾死亡率为 0.21 ,低于 1.3 的规划目标,防灾 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十三五”期间,根 据《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 进防灾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县防 灾减灾灾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进一步厘清了我县各级政府 在防减灾救灾中的事权和工作责任,霍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 公室极发挥统筹作用,组织协调开展重大防灾减灾活动,指导 各乡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


 

 

 

 

 

加科、完善。组织编制或修订了《霍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 《霍邱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防灾减 灾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

——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 项重点工程实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抗台风、生态环境治 理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气象灾害、湖河水位、城 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灾害、森林火灾、 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县突发事件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形成县、乡镇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 布体系。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深入排查工作,全 面摸清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规模、危害以及农村切坡建 房情况,基本掌握了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情况。每年印发《霍 邱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改,做 好汛期预警预报,加强值班值守。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评估 术支撑,继续做好已建成气象站和监测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使 用,充分发挥气象测预警第一道防线作用,目前我县 24h 晴雨 预报准确率和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时效大幅提升。“十三五”时 期全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 67.29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比

22.5%2012 年以来全县高标准农田已建成面积达到 165. 1 万亩,

县耕地面积比例达 55.32%,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 2019 年开始持续在我县行蓄洪区范围内推行农村住房保险试 ,因实施行蓄洪区搬迁安置工程,投保农户逐年减少。2019 -2020 年累计投保农户 11.6 万户。2019 4 1 -2021 3


 

 

 

 

 

31 日,农房保险赔案件 155 件,累计赔款支出总金额 24.29 万元。

—— 自然灾害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全 县灾害信息报送、共享更加及时,综合监测预警、重大风险研判、 灾情会商、物资调配、抢险救援等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更 高效。防减灾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地震、地质灾害防 治、森林消防、防汛抢险等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加强, 各乡、村 (社区) 、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灾害 信息队伍遍建立。全县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十 三五”时期,我县建成县救灾物资储备库 1 个,乡镇备灾点 4 个。救物资分区域覆盖 “县- ”两级的储备体系初步建成, 提高了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救助的保障能力。

——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成效不断凸显“十三五”时期, 防灾灾宣传教育范围持续扩大,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强  化。县各乡镇、各部门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  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和应急救援演  练,社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  围。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社区减灾平安行”等系列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成效凸显, 社会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升。减灾示范创  工作深入推进,全县目前创建有 2 个国家级和3 个省级综合减  范社区,1 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2 个省级、5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 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


 

 

 

 

 

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村

—— 防灾减灾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十三五”时期,深入贯 彻党的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 三角一化发展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重要论述精神,按照 《安徽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要 求,推进三角一体化防灾减灾协同发展。探索建立重特大自然 灾害信共享机制、边界地区救灾应急响应协同机制和跨区域联 动机,逐步形成规划对接、平台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应急共的长效机制,有效应对处置区域内重大自然灾害,提高 区域物资储备效能和保障效率

()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 时期,我县发生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领域次生 的风险仍然较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将面临诸多新形势、新 任务与新挑战。

1. 灾情形势复杂严峻。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和经济社会因 素耦影响,“十四五”时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 害呈加趋势,洪涝、风雹、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有增 多、增强趋势,局地性、极端性灾害发生的概率较大。 自然灾害 时空布可能出现新变化,更具突发性、极端性、关联性、多变 性和可预见性。受非煤矿山开采影响,易偶发矿受非煤矿山开 影响,易偶发矿震和地质灾害。


 

 

 

 

 

2.综合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乡老旧危屋抗震能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突出,沿淮洼地防洪排涝标准偏低, 河流系统治理不彻底,部分水库、水闸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 城乡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灾害监测 、工程防御、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在不同程度短板。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 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设施等比较落后,公众 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3.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尚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着社会济发展,防灾减灾救灾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现有的 防灾减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完全适应,应对自然灾害 和安全产领域次生灾害的综合性政策法规滞后,能力建设存在 短板,门之间、区域之间协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 和市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 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发展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防灾减灾救灾工 作面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防灾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防灾减灾救灾 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优势、 组织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推进防灾减


 

 

 

 

 

灾救灾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 群众对安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全社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高 度关注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国民经济持 续稳定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提供了大物质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县新技术新 方法的用将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 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 指导思想

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安 徽重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 为中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统 筹好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 防灾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 结合,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 救助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 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 有效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 防治体系,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提升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阶现代化美好霍邱建设新征程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 基本原

——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 全发理念,统筹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着力做好监测预 警、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生活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切实把 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防为主、综合减灾。把握灾害形成和发生演变的机理 和规律,科学实施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加强重点防治工程建 善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坚持底线思 ,强化统筹协调,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级负责、属地管理。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 救灾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分级负责,地 方就近指挥、强化协调并在救灾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更加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 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技赋能、精准治理。加强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 运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新体 ,努力实现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精准、抢险救援高效、恢复重建 有序

——法管理、社会共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防灾减灾救 标准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 治化、规范化水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筑牢防灾减灾 救灾的人民防线


 

 

 

 

 

—— 区分灾种、分片治理。针对我县丘陵、岗地、平原、山 地、域、行蓄洪区等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特点,进一步探求发生 规律致灾机理,研究制定更加贴合地域特点的政策措施,推动 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协同推进、统筹发展

(三) 规划目

—— 防灾减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综合 取得积极进展。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1%内,年均百万人 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 1 以内。

—— 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 发布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其中,气 象监精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灾害影响区域内预警信息发布

覆盖率达到 95%

——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 防水平进一步提高。

——所有乡镇应急物资储备库相互协调,灾害发生 8 小时内 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政策进一步完 灾害综合救助水平显著提高。

—— 防灾减救灾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保险等市场 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1 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  2 个。全县每个城乡社区均有不少于 1 名灾害信息员,多灾易 灾乡、村设置 A B 岗。


 

 

 

 

 

——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计划培训 持证救护 1000 名,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受益群众不低于 1 万人

—— 防灾减灾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与毗邻县等区域防灾减 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

三、主要任务

()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

1.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部门优势互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无缝衔接的统分结

理模式,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治综合指挥协调机

进一步落实乡镇、村 (社区) 、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应对 自然灾害险防控责任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调 查评估度,深入分析查找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机理、致灾原因等 特点规,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治措施和工作建议。健全完善 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预案衔接和军地联合演 ,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需求对接、联动指挥、行动协同, 形成应救援合力。强化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作机制,在长三角 一体化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中,统筹构建区域应急物资 障、联合应急救援等体系,提高灾害联防联控和协同响应能力。

2.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法规和预案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省和市层面的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各部 门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行业管理和协调配合职责,进一步理顺 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关系,提高灾害防治法治化水平。完善自


 

 

 

 

 

灾害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全县自然 灾害测预警、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应急响应、现场指挥 救援工作规程和标准,逐步完善覆盖全灾种、全过程的自然灾 害防标准框架,形成具有本地区特点的自然灾害防治法规和标 准体系进一步明确总体应急预案的地位、效力、应急处置流程 施。组织修订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 森林原火灾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分级应对机制,进 合成演练。

3.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教育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继续将防灾减 灾知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鼓励开发使用在线课程和虚 拟仿教学,加大教育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世 界气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等节点,组织 开展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季节性和区域性自 然灾风险,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编制实 施防减灾教育培训计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各级领 导干部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4.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舆情应对机制。

建立应急、农业、 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 利、统、气象、林草等单位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全力配 合省、市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 致灾因子、承灾体、救援救灾力量资源等信息及时共享。建立完


 

 

 

 

 

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和灾情会商研判制度,加强灾情统计制 度和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队 伍建,监督履行职责并强化动态监管。健全重特大灾害舆情应 对机,强化信息公开,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 作用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发布信 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5.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坚持政府鼓励、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的原则,制 完善相关政策、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完善统筹协调和信息 平台,大力培育、孵化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和服务 的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风险调查、隐患 治理、应急救援、慈善捐赠、生活救助、恢复重建、心理抚 、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

坚持政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 防范、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财政 支持的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农业保险大灾分散机制, 探索建农房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积极配合省、市两级推 进巨灾保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保障民 ”的巨灾保险体系和制度框架。推进完善农业保险、森林保险、 居民住灾害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充分发挥保险在风 管理、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

1.加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织开展全县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全县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查明重点域抗灾能力。建立完善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 能力查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县、乡 (镇) 两级自然灾害综合风 险图和自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加强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监测预 报预警基设施建设,全力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建立“安徽省自 然灾害综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 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的综合监测预警,形成空天地一体化 域覆盖的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网 络互联和息共享,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 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整合信息发布资源,完善全县突发事件预 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面向公众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提升预警信 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严格执行灾情统计制度和灾 报告要求强化“县、乡、村”灾情报送体系,健全灾情会商和 共享机制,提升灾情处置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

2.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

强化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源头治理。 大力提城乡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和抗灾能力,强化隐 患排治理。开展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及社区抗震韧性 评价及固改造,提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容 备灾水平。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森林、 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强地质灾害易发 区、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区管理;实施 地质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林区


 

 

 

 

 

防火基设施建设,摸清和减少森林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 水平,高防灭火能力。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防雹、雨 量调节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 编制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推进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居 民搬迁避;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试点,持续推进农村 居民地安全工程,强化活动断层探测和城市活动断层强震危险 性评估实施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居民迁建、行蓄洪区 等其他洼治理工程,推进淮河中游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升淮 干洪水御能力和沿淮、沿湖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持续推进主 要支流及小河流治理、重点涝区排涝能力提升、病险水库水闸 除险加、山洪沟治理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提升区域防洪排涝 能力。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县城、工业园区及重要 乡镇的防排涝体系;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短板,有效缓 解积水内现象。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综合 治理和险移民搬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改造、地震易发区房屋 设施加等工程。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应急避难场所,逐步提升避 防灾能力。

3.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救灾能力

全县应救援力量要坚持专业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建设“两 ”,建立完善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专业应急 为骨干力量,基层应急队伍为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的重要力 ,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 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统筹安全生产、地震地质救援、森林


 

 

 

 

 

防火防汛抢险等应急力量,优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布局,积极 导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提升快速精准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加大先关键装备配备力度,在实战中磨合练兵。加快实现综合 性消防援队伍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切实担负起 各类灾抢险救援任务。起各类灾害抢险救援任务。推进县级应 急指挥心建设,监理指挥部指挥机制,建设智能化应急指挥平 台,建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立 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补助标准, 稳步提受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 然灾害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科 学规划施灾后恢复重建,在多灾易灾地区推广基层避灾点等综 减灾设施建设。

4.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进程,完善各级应 急物储备体系,持续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 际,理扩大储备规模和品种品类。采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 多种式,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优化物资储备布局,提高物 资保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集中生产调度、紧急 采购和用补偿、紧急调运分发等机制。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 积极索应急物资管理大数据应用,配合省、市建立救灾物资进 出库理、库存管理、费用管理、往来账款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 统,现全县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到 2025 年初步实现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实时监测、快速


 

 

 

 

 

调拨、全程追溯。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然灾害防治理论和政策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 台建设。化高校院所知识创新主体地位,广泛利用省、市内高 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注重自然灾害应用理论、专题理论研究, 完善专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防范自然灾害的决策支 撑作用。织实施自然灾害防治、综合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 体系建、防震减灾等重大政策研究,充分运用自然灾害领域的 科研成,提升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评估、抢险救援等方面 的科技撑水平。继续加强先进科技装备推广应用与配备,提高 各级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6.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

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战略实施,完 指导、乡为主、村服务”的城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和 应对调机制,统筹推进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发展。实施基层应急 能力升计划,组建由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 组,加强村 (社区) 应急管理力量建设,建立乡镇应急管理责 任清,严格执行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县乡村三 级标落实力度。乡镇依托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 人员医务人员等组建“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性应急救 援队,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增强防范和第一时间处置灾 害事能力,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全 国、全省综合减灾范社区创建,大力推广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


 

 

 

 

 

实现社区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健全村 (社区) 应急预 体系,提升应急预案质量,鼓励引导应急志愿者、社区居民参 防灾减灾活动,不断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重点建设工程

“十四”时期,在优化整合现有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基础上, 突出决应对重特大灾害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在自然灾害综合风 险监预警、应急抢险救援、应急综合保障等能力提升方面实施 7 项重点工程,着力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

组织开展霍邱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 县自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 前全县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县委、县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 害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 的灾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开展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 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洪水、 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查明区域减灾能力,建立 全县分域、分类型、分要素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 库;根据国家统一开发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 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编制霍邱县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 要灾种区划、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

1.组织开展霍邱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 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自然 灾害合风险水平。

2.建立全分区域、分类型、分要素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 力数据库。

3.编制邱县县级 1:5 万或 1:10 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

() 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在林区及林资源密集区域,加强建设森林 (草原) 火灾专 业防扑救援队伍,配备扑火装备,定期组织森林扑火培训和演 ,提升发现、处置初期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的能力。 索建立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共训、共练、共战机制, 加强日常联合培训,做好互补共进。在水旱灾害常发地区、重点 流域,依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和 相关单位人员等组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着力构建紧密型、联动 型防汛旱指挥体系,形成以专业化队伍为基础、第三方力量为 保障的多层次防汛抗旱抢险队伍体系,加大防汛抗旱技术培训和 实战演力度,有效提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 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加强专业救援装备配备,强化实训演练。 建立与驻地区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协同机制。依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 、地质灾害危险点防灾责任人等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强


 

 

 

 

 

化应急救援装备储运和训练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和实战 练,拓展水上搜救、电力保障、道路抢险、通信保障等救援功 ,持续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专业救援和综合保障能

力。

 

2    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森 (草原) 火灾专业防扑火救援队伍建设,在林区及森林 资源密集区域,加强建设森林 (草原) 火灾专业防扑火救援队伍。

2.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以专业化队伍为基础、第 三方力量为保障的多层次防汛抗旱抢险队伍体系。

3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强化 实训演练,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应急协同机制。

4.  加强其他重点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拓展水上搜救、电力保障、

道路抢险、通信保障等救援功能。

()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县、 乡镇人民政府储备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级应急响 应的急物资保障需求,并留有安全冗余。特别是加快推进基层 备灾建设,加强交通不便或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的乡镇应急物 储备。在灾害事故高风险地区开展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推 广。广使用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储备库应急 物资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多 环节、全链条畅通,为应急物资保障提供宝贵经验。


 

 

 

 

 

 

3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1.推进县、 乡镇人民政府储备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级应急响应的 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并留有安全冗余。

2.加强县级行政单位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备灾点建

设,加强交通不便或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的乡镇应急物资储备。

3.  推广使用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储备库应急物资 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多环节、全链

畅通。

(四) 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力量建

大力加强霍邱县防灾减灾救灾中心建设,明确其作为县减灾 救灾委会、霍邱县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专业技术服务管理机构 的职能位,与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减灾中心业务工作以及六 安市应管理局救灾减灾中心业务工作相衔接。科学设定中心部 门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中心主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政策 理论研,承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自然灾 害监测警、灾情信息服务、灾情核查和损失评估、自然灾害类 突发事调查评估、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 建设、救灾募捐、救灾物资储运等职能,为 自然灾害现场处置提 供技术持等,为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科

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专栏 4    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力量建设

加强县救灾减灾中心建设,明确职能定位,与六安市应急管理 灾减灾中业务工作相衔接,科学设定中心部门职责、 内设机构、人员

制。

 


 

 

 

 

 

() 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工程

将保险业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防灾防损 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多部门防灾防损协作机制。发挥金融、保 等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行蓄洪区农村住房灾害保险制 度,补齐农房保险工作短板,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农户自愿参加、 保费合分担的机制,积极协调推动将沿淮等多灾易灾地区纳入 我县灾害保险范畴。探索研究巨灾保险制度和再保险制度,共同

立大灾风险档案,不断提高大灾风险管理水平。

 

专栏 5    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工程

1一步完善行蓄洪区农村住房灾害保险制度,严格执行理赔标准、 实施范围。

2.探索研究巨灾保险制度和再保险制度,共同建立大灾风险档案,

不断提高大灾风险管理水平。

() 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以地震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对全县地震易 发区 (抗震设防烈 7 度及以上的区域) 内城镇老旧住宅、中小 学校、幼园、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 信网络、利设施、危险化学品厂库、重要军事设施进行抗震鉴 定、评估加固,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力争到 2035 年,全面提升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能力,大幅消减地 害风险隐患,切实增强全县房屋设施抵御地震灾害能力。


 

 

 

 

 

 

 

专栏 6    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1.对全县地震易发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

2.全面提升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能力,大幅消减地震灾害风险

隐患,切实增强全县房屋设施抵御地震灾害能力。

() 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推动我县按不低于类标 建或改扩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 、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信息综合管理,规范地震

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健全后评价体系。

 

7    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1.按照市级要求,推动我县按不低于类标准新建或改扩建地震应 急避难场所、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强化应急避难功能建设。

2.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综合运用系统建设,实现对地震应急

避难场所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管理与评价。

五、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和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加强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规划任务有 序推、目标如期实现。要把实施本规划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 风险重要任务,结合实际编制本乡镇和本部门的防灾减灾规划 或实施案,细化任务分工和阶段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加强与 度计划的衔接。


 

 

 

 

 

() 保障资金落实

完善政府投入、分级分类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

制,持续保障投入力度。 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所需重大工程建设、 基本建、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资金,由同级人民政府根据 防灾减救灾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鼓励和动员社会化资金投 ,切实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 加强部门协调

乡镇和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优化 资源,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规划实施协同配合机制,统筹规 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加强对规 划实的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 强化监督管理

减灾委员会要建立规划实施的管理、监测和评估制度, 加强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县减灾委员会各 员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 的评,制定本规划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将规划任务 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部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体系

霍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印发《霍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doc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