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霍邱县政府办公室 > 审计公开 > 审计整改情况

2018年第77号公告:霍邱县2018年四季度贯彻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报告

浏览次数: 来源:审计局 时间:2018-12-31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  基本县情

霍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大别山片区县,也是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省深度贫困县。全县辖30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98个行政村、15个社区,面积3239平方公里,人口163.4万,其中农业人口138.5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10月份,完成财政收入19.4亿元、增长7.3%,境内引资72.2亿元、增长10.2%,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4亿元、增长14.6%,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6.7%和16.9%;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9亿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9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6元、增长10.2%。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034户173745人。2014-2017年脱贫38557户95326人,出列50个贫困村。2018年初,省下达我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脱贫40499人,出列36个贫困村。经过省第三方评估,我县可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2.5%降至2.7%,计划在2019年实现贫困县摘帽。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精准方略,工作基础逐步夯实。坚持精准识别。先后开展了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动态调整、“两该两不该”清理核查等活动,将扶贫信息与组织、财政、人社、住建、农机、不动产登记管理等部门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重点核查干部职工、有房有车、个体大户等疑似识别不精准的人群,有效防止了错评、漏评现象。坚持精准施策。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起底大整改”“大排查大提升”“大完善大巩固”四大活动。坚持精准脱贫。对拟脱贫户开展科级干部二层包保活动,核实完善基础信息,做到信息采集表、扶贫手册、系统信息、本户口述“四个一致”。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扶贫对象底数更清、信息更准、软件更齐、质量更优。

(二)推进三产融合,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的积极性,已建成产业扶贫基地94个,培育产业园16个、龙头企业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31个、家庭农场3177个,共带动4.7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做优一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南部岗区打造“江淮果岭”,全县发展冬枣、黄桃、猕猴桃、黄金梨等经果林2.3万亩,成功创建“皖翠”“皖金”等著名品牌;在中部畈区壮大“土著产业”,主推霍寿黑猪、麻黄鸡、皖西白鹅等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年出栏生猪140万头、家禽2450万只;在北部湖区做活“淮水文章”,全县稻田养龙虾发展到22.3万亩,形成万亩示范区3个、千亩示范片14个、百亩以上示范点100多个,申报“霍邱龙虾”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引导1.4万户贫困户发展稻虾养殖,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展莲藕种植3.5万亩。全县86个贫困村均建有产业基地、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自主发展及主体带动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达5.3万户,到户覆盖率80.1%。做强二产。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成立秸秆加工合作社12个,建成草绳加工车间2个,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草绳机,年加工草绳140万盘,销往园林公司用于绿化,户均增收4000元。培育朗德鹅养殖、加工、销售企业62家,全县年养殖朗德鹅220万只、加工鹅肥肝1700吨,年产值10亿元,成为全国鹅肥肝产量第一大县。做活三产。全县通过电商扶贫带动67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电商经营主体350余家,其中50户贫困户通过电商实现创业。2017年线上交易额17.9亿元,今年1-11月线上交易额23.5亿元,同比增长44.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县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4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家、四星级6家。举办荷花节、桃花节、海棠花节,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赏花、采摘垂钓、野外写生,打造产业旺地、生态宝地、旅游胜地,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11月11日,省长李国英在我县住村调研期间,主持召开县乡村干部座谈会,对我县通过发展产业抓脱贫攻坚的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紧抓快干,各项任务超额完成。层层传递压力。实行量化管理、节点管控,坚持“月监测、月通报、月调度”,对每月排序后八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工作进展慢的十大工程责任部门进行通报调度。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68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2.58亿元任务。推进居家就业。今年建设就业扶贫驿站25个、单独建设认定的扶贫车间14个,开发农村保洁、保绿等辅助性公益岗位4000个,安排贫困人口上岗4315人,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强化资助救助。促进“三保障”政策落实,教育资助做到学段全覆盖,今年全县发放各级各类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3130.1万元,受益学生39668人次,实现应享尽享;严格执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今年全县享受综合医疗保障贫困人口35.4万人次,支付资金4.98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对贫困户住危房实行“应改尽改”,今年省下达我县危房改造任务5500户,实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74户。全年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1.25亿元,较上年增长31.7%,1518个扶贫项目精准落地。

(四)聚焦深度贫困,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把行蓄洪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把庄台改造提升作为改善行蓄洪区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和新样板,以点串线、以线扩面,今年投入资金2.64亿元,在城西湖蓄洪区10个庄台、保庄圩内3个较大自然村、1个居民迁建点,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均等化“六化”,形成一条86公里环城西湖循环示范线。庄台与庄台之间新修沥青道路25.6公里,道路硬化、自来水、排污管道实现“户户通”;在淮河堤坝、城西湖堤坡、庄台四周种草绿化3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景观灯995盏;新建改造公厕16个、户用卫生厕所810个;新建淮河观景台12个、乡村文化舞台6个。在庄台、保庄圩内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养老、超市、便民服务大厅,改造薄弱学校3所、养老院1所、建设标准化卫生室9个。同时,抓好“三大革命”,开展“五清一拆”“六净六有两规范”活动,行蓄洪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五)健全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日益完善。调整充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力量,成立19个专项指挥部和1个综合协调办公室,指挥长、副指挥长均由县四个班子成员担任。县扶贫领导组每月一次例会,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要求、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398个行政村全部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其中86个贫困村由副处级干部任工作队长,312个非贫困村由科级干部任工作队长。强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每月随机抽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责成帮扶单位追究干部责任、公开通报。今年以来,已有184名帮扶责任人受到通报批评、诫勉约谈等处理。

(六)严格标准把关,脱贫质量不断提高。制定负面清单。今年明确提出“八不脱”:人均纯收入没有稳定达到3500元的,不准脱;人均纯收入虽超3500元,但“两不愁、三保障”未解决的,不准脱;刚性支出过大(教育医疗等)、入不敷出的,不准脱;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的,不准脱;没有有效帮扶措施的,不准脱;虽有有效帮扶措施,但没有明显成效的,不准脱;当年新进入的贫困户,不准脱;非出列村,仅靠政策兜底的对象,暂时不准脱。强化达标认定。对拟脱贫户,“两不愁”由乡镇政府认定,“三保障”情况分别由教育、卫生、住建等部门逐户认定,出具达标认定书;对拟出列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乡镇政府认定,特色产业由县农委牵头认定,村集体收入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认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由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等部门认定。凡有一项不达标的不予脱贫出列。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建立防范返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对脱贫户实施分类管理、分级防控,建立“四级风险、四色管理”防控体系,“因势利导、分级施策”帮扶体系,“动态调整、提前介入”预警体系,“有序衔接、政策兜底”保障体系,确保贫困户脱得掉、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真正做到精准脱贫,严防返贫。

标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