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8月13日

发布嘉宾

发布地点县政府第七会议室

主办单位县政府办

主  持  人县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 汪力力

摘要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二、我县多发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三、公众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四、学校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发布会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天我们对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进行解读: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等,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二、我县多发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我县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较常见,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的绝对优势病原,当前接种手足口EV71疫苗可以较好的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发生。我县近年来病原学监测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为主要病原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手、足、口腔、臀部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目前治疗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我县一般呈现4-7月、10-11月份两个发病高峰,幼托机构和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常出现聚集发病。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预后良好。少数病例也可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定的疫苗可以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暴发主要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3月。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感染者可通过呕吐、粪便排泄等方式大量排出病毒,还可通过附着于气溶胶颗粒而传播。在餐馆、医院、学校、幼儿园、疗养院等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通过粪口途径、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引起。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出现聚集发病。

(三)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随着广大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水平呈现相对较低的水平。

三、公众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衣物勤洗澡,提高抵抗力。

2.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尽量不吃剩饭菜,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地方,避免“病从口入”。

3. 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

4. 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

5、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四、学校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加强疫情报告,及时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是控制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学校做好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或者怀疑有肠道传染病病人时,要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学校加强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改进卫生管理,消除食品卫生存在的隐患。要特别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水源、厕所的管理,防止食品、饮用水被粪便污染。

3、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学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流行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宣传鼓励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建立免疫屏障,为健康筑一道“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