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9日

发布嘉宾霍邱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霍邱县地方公路管理局局长 张勇 霍邱县地方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周晓斌

发布地点县政府第七会议室

主  持  人霍邱县县政府办副科级干部 韩保虎

摘要介绍当前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发布会实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霍邱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我县以促建设、重养护、提服务、保安全、强治理、抓示范为抓手,不断推动我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天的发布会主题是介绍当前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我县“四好农村路”基本情况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高标准、快速度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5亿元用于改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86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近1300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242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49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202公里,村级道路建设近750公里,着力优化路网结构。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补齐了“末稍路”,打通了“循环路”,实现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全县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县农村公路入库里程已达3788.268公里,其中县道809.411公里、乡道624.33公里、村道2354.527公里,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通达率均达100%。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省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村级公路为支脉,较大自然村庄硬化水泥路全覆盖的公路网络,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先行官”作用。全县398个建制村农民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愿望,擘画出“一路通 百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AAAAA级标准,2024年2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名单,霍邱县榜上有名。

二、2023年以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设好农村公路

2023年

共投入资金约3.5亿元,对辖区内部分道路进行改建及维修。

1.县乡道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投资约1.5亿元,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4个,合计27.52公里,其中X228线马陈路(马鞍山至五岗段)15.15公里升级改造工程2023年开工2024年完成;Y019线徐彭路(X216至X407段)6.36公里、 Y008线曹北路(G328线至新华村委会段)2.606公里、 Y011线塘茅路(新华村委会至黄庙岗村委会段)3.404公里,除X228线2024年完成,其余道路均当年建设完成。

2.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约9000万元实施188.4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任务(包括大中修项目和预防性养护项目)。其中大中修工程4个计59.8公里,包含X413线曹固路(曹庙至固镇段)8.79公里、X403线长马路(渠东至黄桥段)6公里、X223线高姚路(邵岗至乌龙段)39.21公里和Y041线陡六路(马陈至G105段)5.8公里。预防性养护工程4个计128.6公里,包含X302线城临路(城西湖至周集至临水)44.7公里,X221线岔丁路(岔路至夏店段)20公里,X224线王白路(王截流至高塘至石店)47.9公里,X301线新冯路(淮河堤坝)16公里。均已全部完成。

3.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项目。投资约3190万元实施城西湖乡枣林村、关嘴村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邵岗至关嘴路6.222公里,当年完成通车。

4.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危桥改造8座,包括扈胡镇朱塔村楼元桥、花园镇农中大桥、龙潭镇Y051乡道新城桥、马店镇金田村红星桥、石店镇大塘组韩家桥、夏店镇光明桥、夏店镇新岗组桥和临水镇付台村望淮桥等,当年全部完工。

5.联网路建设项目。投资5186.8万元实施联网路46.932公里,项目当年全部完成。

6.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2023年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共投资约283.7万元,其中投入73.3万元实施村级道路安防工程5.825公里,投入210.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10.166公里,项目当年均已完工。

7.产业振兴公路项目顺利通车。总投资5.17亿元的产业振兴公路单王至霍邱县彭塔至冯瓴至潘集至新店至临淮岗公路建成通车,该项目起点位于X017线与X026线交叉口处,路线向北途径冯瓴镇,终点位于潘集镇境内的规划S244线,全长19.24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解决5个乡镇30万群众出行问题,带动沿淮、沿淠乡镇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2024年

计划投入资金约23737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养护提升等项目,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水平。

1.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7000万元,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2个,合计13.29公里,其中X409线三长路(莲花至周店段)5.2公里、 Y077线司付路(G105至李集段)8.09公里,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招标程序,年底前建设完工。

2.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9210.9万元实施186.737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任务(包括大中修项目和预防性养护项目)。其中计划实施大中修工程3个计56.2公里,包含X410线三河路18.543公里、X406线朱黄路13.513公里和X405线城石路24.144公里。计划实施预防性养护工程4个计130.537公里,包含X404线陈丘路24.09公里,X408线庙洼路12.797公里,X301线新冯路66.621公里,Y058线北留路27.029公里。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3.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项目。投资约3430万元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2个9.75公里,分别是范桥镇老楼村、刘庙村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4.35公里和龙潭镇三里村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5.4公里,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招标,年底前建设完成。

4.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计划投资约4096.1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其中投入314.2万元实施村级道路安防工程25.935公里,投入3781.9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311.616公里。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年底前完工。

(二)管理好农村公路。

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工作体系,全县设县级总路长1名、副总路长2名、县道分路长7名,县级路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19家,各乡镇(开发区)相应成立路长制办公室,设立各级路长,全县共招募乡村道路专管员399名,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常态化开展县级路长护路巡查督查工作。构建“责权明确、分工明确、奖惩明确”的分级路长责任体系,协调解决农村公路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建立完善路警联勤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深化交通、公安部门间协作,坚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职能互补、联合调度、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原则,推动联合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非法侵占破坏沿线设施、违规占用公路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保护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二是强化道路巡查和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根据《六安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巡查工作制度》文件精神,制定了《各乡镇(开发区)路长制办公室路长制巡查工作要点》《各乡镇(开发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路长制巡查工作要点》,进一步压实各级路长、乡村道路专管员道路巡查工作责任,同步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行动部署及时对农村公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杂物、占道经营、非公标牌设立等“顽疾”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查处擅自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违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埋设杆线、管线,各类非法占用、损坏公路路产、设施行为,依法科学设置限高限宽设施;三是组织会议加强培训。县政府定期组织召开路长制工作会议谋划路长制工作方向,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召开道路专管员培训会议,普及农路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知识,着力提升专管员护路巡查业务技能;四是完善路长制标识标牌。2023年以来我县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设置县级路长公示牌10块、县道路名牌30块,构建群众监督平台,增强社会宣传效应,同步提升县级路长公示牌的设置安装密度。及时排查整改交通安全隐患,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提高安全通行水平,确保农村公路通行安全;五是积极推行路长制信息化建设。根据市局工作部署,我县连续召开两次“农路综合管理系统”培训会,推进巡查系统应用进度,确保相关数据采集全面、真实、高效,同时安排县路长办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发区)督查指导系统操作使用情况。目前,路长制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六是落实督查、考核工作。县路长办结合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31个乡镇(开发区)路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经过考核评分,严格确定名次,通过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全面提升我县路长制管理整体水平;七是努力推动“路长制”同“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日常工作中汲取借鉴“河长制”“林长制”成功经验,积极促进县级河湖长、县级林长在巡河、巡林同时兼顾巡路责任,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涉路问题。争取部门协同齐发力,在发挥好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的同时,将公路管理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农村公路与特色小镇、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促进乡村交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八是充分发挥乡镇主体管理职能,指导、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路长制办公室作用,确保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应急处置、道路安全隐患排查、路域环境整治、路产路权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全面开展。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处理,实行“清单+闭环”管理模式,确保路长制管理措施得到落实。

(三)养护好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模式,分类有序推进市场化改革,基本建立“统筹督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推动公路养护多元化投入、市场化改革、专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公路由“以建为主”向“建养并重”转变。一是明确了县政府是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县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县级统筹和政策引导,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和指导监督;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障有力”的公路管理机制;二是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人员支出和经费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从2021年起,县财政按照每年不低于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的标准将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根据上年底农村公路到达数,落实农村公路县、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资金。同时鼓励各乡镇采取政府投、社会筹、群众议、企业帮的办法,通过道路绿化权、冠名权等筹集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快形成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2023年以来每年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投入都在1200万元以上;三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提升。截至2023年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入库里程数3788.268公里,根据《安徽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2023年以来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里程不低于总里程的5%,均在180公里以上;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强化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农村公路日常检查和专项巡查,切实做到有路必养、规范管养。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采取定额包干的方式将X216等7条县道交由3个道班养护,通过日常养护考勤与季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考评;采取与乡镇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将X223线等6条县道承包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负责日常养护,签定养护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合同,养护质量与养护经费挂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管理养护新模式,不断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五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示范创建工作。将“四好农村路”与农业产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城乡布局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X224线王白路成功创建为 2023年度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该路由北向南贯通高塘镇至石店镇七个建制村,路线全长13.489km,道路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带动沿线产业发展,为霍邱县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速增效,为农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好交通保障;六是加大“四好农村路”宣传引导力度。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道管理成效,介绍推广经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公路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路产路权、路容路貌、附属设施、交通秩序、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管护成效。

四、运营好农村公路。

我县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这一目标,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乡镇村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持续深化“交通+”融合发展,全县“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格局基本形成。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验收,我县被命名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一是公交“全覆盖”。全县城市城乡共投入新能源公交车268台、公交线路42条、营运总里程1690.5公里、1922个站点站牌,其中城市公交线路6条、运营里程71.5公里;城乡公交线路26条、运营里程1307公里;镇镇公交线路1条、运营里程50公里;镇村“微公交”线路9条,运营里程262公里,覆盖了全县31个乡镇(开发区)398个建制村,日发公交车1213班次,日运行4.1万余公里,日均运送乘客1.5万余人次。开通临淮岗景区、淮河风景道旅游公交线路2条,我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管理“智能化”。建成公交智慧调度中心,实现智能调度、北斗卫星定位、动态监控、公交IC卡、手机出行APP、电子站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功能和服务的系统集成。公交车实现摄像头全覆盖,与智慧调度系统平台对接,全时段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乘客动态、投币刷卡、车前车后道路状况等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实时报警,提醒和纠正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强化服务质量考核,畅通投诉渠道,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我县城乡公交安全与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公交出行权益;三是服务“多形式”。优化支付方式,开通微信、支付宝、银联卡、云闪付及第三代社保卡等支付方式,公交卡支付实现全国互联互通。为全县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免费人群办理“敬老卡”“爱心卡”1.05万张,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免费乘车。开通“霍邱蓼达公交”手机出行APP、微信公众号、电子站牌等,实现公交站点班次“一键可查”、车辆位置“一键可知”,可便捷查询全县公交线路、班次和实时到站信息,为城乡居民乘车带来了便利;四是运营“可持续”。加大公交财政支持力度,出台《霍邱县公交成本规制实施办法》,县财政全额承担公交车购置费用和公交站场建设费用,对公交运营亏损和政策性亏损实行财政全额兜底,确保了公交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五是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大力推进电商下乡和农村物流发展,制定《霍邱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霍邱县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发展规划(2022-2030)》,不断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县已引进快递品牌10个,实现398个行政村网点全覆盖。建成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31个,形成了以县级寄递物流园为中心、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为节点、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为支撑的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加快整合物流快递配送车辆资源,在霍邱县电商大厦园区内整合建设6000平方米的物流快递分拣处理中心,整合8家物流快递配送车辆资源,同时整合部分小型商贸物流及车辆,对货运物流共配进行试点探索,通过对场地整合、线路整合、信息整合、乡镇网点的整合,逐步推进农村县乡村物流快递整合升级,同时在重点区域节点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发展智慧物流,依托周集富民米业,长集百食轩,孟集荣芳米业等多家企业进行仓储一体式发货;六是推进交邮融合。县交通运输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霍邱分公司签订协议,依托公交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包裹,解决了乡镇邮件下行时限及运能问题。打造“邮政交通乡级综合便民服务站”,建立邮政快递乡级核心枢纽,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开通交邮合作线路7条,日均运送邮件1300余件,通过资源整合、交邮融合、公交带货等创新模式,推进电商下乡和农村快递物流节点建设,设置邮乐购站点474个,快递点超过500个,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达100%,快递进村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七是发展特色产业。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铺路网、配设施,串联起6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1.45万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贴交通线,布局产业带,重点打造S245沿线20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产业、S244沿线20亿级朗德鹅产业、G105沿线20亿级生猪产业、淮河沿线200里休闲生态农业等四条产业示范带,以便利的交通促进产业集聚、链式发展。开通临淮岗景区和淮河风景道旅游公交专线2条,日发班次52个,日均运送旅客800余人次,旅游的通达性得到持续提升。

三、下一步建设目标、

一是继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安徽省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有序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主要内容以“提档、深通、联网”为重点,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以及联网路、危桥改造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

二是扎实路长制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深入贯彻落实《霍邱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压实乡镇(开发区)交通综合服务站路长制管理职责。理顺工作体系,协调配合其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深做细路长制工作。

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5%,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加大创建工作力度。2024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是我县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创建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县农村公路发展水平。

五是加大城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满足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城乡公交候车亭,优化群众的出行环境。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生产生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构建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更好地服务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