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完善保护机制。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构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对县域非遗资源进行挖掘、整理、记录和建档。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四级非遗名录24项,“霍邱柳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立传承队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摸底、申报、评审认定等工作,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设立4处非遗传承保护基地,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累计培育非遗传承人42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人、市级21人、县级18人,市级传承群体1个。
拓宽传播渠道。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举办非遗展演展示体验活动6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推进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开设泥塑、剪纸、柳编等非遗教学,其中省级非遗项目《临淮泥塑》在县内5所中学职高开班授艺,每月培训学员超2000人次。
推进融合发展。坚持文旅融合,开展文化强县建设行动,在临淮岗景区打造淮河文化园,设立淮河农耕民俗馆、临淮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展陈物件8000余件,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深化非遗项目与产业融合,积极发展柳编产业,培育柳编工艺生产规上企业2家,今年出口额已达2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