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扶贫局 发布时间:2018-04-02 16:32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制定2018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重点,以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为抓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从开发性扶贫为主向开发性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紧盯“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2.总体目标。在现行标准下,确保2018年实现36个贫困村出列,40499名贫困人口脱贫,力争4.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二、提高脱贫质量

3.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贫困人口脱贫主要围绕实现“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出列主要围绕实现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村集体有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对照标准,对拟脱贫户、拟出列村继续组织开展达标认定。(县扶贫办、各成员单位)

4.实现稳定脱贫。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坚持退出标准,严格退出程序,确保退出质量。坚持稳定脱贫与防范返贫相结合,对脱贫户家庭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及时调整风险等级,落实重点帮扶措施,实现稳定脱贫。坚持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聚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精准施策,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大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强化帮扶,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县扶贫办、各成员单位)

5.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积极组织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加强教育引导,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技能。加强典型示范,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导向,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扶贫办等)

三、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6.提升基础工作。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扶贫对象识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加强数据比对,将不符合识别标准的贫困人口予以清退,将符合识别标准的农户和返贫户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加强对边缘困难户的摸底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帮扶对象,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管理平台,完善指标体系,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拓展服务功能。建立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贫困数据分析,为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县乡村户脱贫攻坚资料收集与档案管理。(县扶贫办等)

7.强化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干部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积极性。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储备后备力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教育引导党员参与联帮工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

四、坚持精准施策

8.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完善产业补贴办法,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将特色产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长期有效、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加产业。加强扶贫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上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强化规划引领、组织带动、市场服务和技能培训,健全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在新建2500户户用光伏电站及在73个经济薄弱村均建光伏扶贫电站基础上,再建设14509千瓦光伏电站,完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强化电商品牌培育,提升“两中心、一站点”的服务水平,力争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电商扶贫样板县。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强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7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抓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快万亩果岭项目规划建设,发展林特产业,推动森林旅游康养项目实施。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推动资产收益扶贫有序开展。(县农委、县畜牧局、县水产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农投公司、县扶贫办等)

9.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推动零就业贫困户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全县新建18个扶贫驿站,36个特色种养业基地,创建一批精准扶贫爱心企业。完善就业扶贫驿站利益分配机制,细化收益分配方案,实现企业与贫困户互利共赢。开展家政扶贫行动,建设家政服务市场与贫困户就业对接平台。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为贫困劳动者就业对接、技能培训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帮扶1000名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完成600人的就业技能培训任务,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推广居家就业,完成600个居家就业岗位开发任务。大力开发保洁、保绿、环境治理、公益设施管护等公益性辅助岗位,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

10.大力开展智力扶贫。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信保等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完善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幼儿教育资助提标到800元/生/年。继续实施改薄项目,强化薄弱学校师资补充,全年投入5035万元新建学校7所,维修改造学校72所。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好科技扶贫项目,开展好以贫困户为重点对象的科技培训活动。加大文化扶贫力度,继续做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实施工作。(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新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

11.稳步实施健康脱贫。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深入实施健康脱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15种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扩大大病集中救治病种范围。探索建立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政策。完善贫困人口健康脱贫动态管理数据库,对贫困人口建立分类健康干预,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推进贫困人口中35-64周岁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加大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专项救治力度,贫困人口看病严格执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加强疾病防控,推动以治病为中心逐步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创建。(县人社局、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妇联、县扶贫办等)

12.加快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确保完成省下达的5500户危房改造任务,力争完成危房改造8000户以上。强化危房改造工程监管,认真按照危房改造项目管理、验收、资金拨付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

13. 提高金融扶贫成效。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对接扶贫开发需求。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贫困户自愿和参与原则,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方向,推动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确保力度不减,争先进位。积极开发保险扶贫产品,为贫困户提供更多风险保障。(县金融办、县人行、县财政局、县银监办、国元保险公司、县扶贫办等)

14.推进生态保护脱贫。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管护员选聘规模,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抚育、管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和森林旅游等,推广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全年实施1000亩经果林扶贫项目。建立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抓好林业生态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农委、县畜牧局、县财政局)

15.完善保障性扶贫方式。完善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资源,提高保障能力,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防止贫困农户因灾返贫致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建立建档立卡数据和低保数据定期比对机制,及时更新数据台账。资产收益扶贫措施向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料。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统一提高到200元,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按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并按规定给予补贴。探索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方式。推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衔接。逐步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委等)

16.强化基础设施扶贫。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统筹兼顾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撤并村、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和窄路加宽401公里。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0.93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41万)饮用水安全问题。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提升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质量。加快贫困地区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宽带网络广泛使用,积极推动农村电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网络应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统筹实施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集镇环境整治和土地整治,改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供电公司、县美丽办、县国土局)

17.加强定点扶贫、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机制,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方法,强化驻村帮扶组织保障和待遇落实,切实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生力军、催化剂作用。健全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开展帮扶成效考核,强化单位包村责任,推动帮扶工作到村到户。完善定点扶贫领导联系机制,完善牵头部门工作机制,推动定点扶贫工作重心下沉。建立健全双向交流、定期互访等县域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加强与肥东县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合作共建,提升结对帮扶水平。加强军地脱贫攻坚统筹协调。(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

18.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落实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参与全县脱贫攻坚。认真谋划并组织开展2018年扶贫日活动,开展扶贫项目认领和认捐,引导激励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踊跃投身扶贫事业,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扶贫办等)

五、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19.聚焦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对全县9个深度贫困村在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整合力度。加大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力度,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增强深度贫困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确保深度贫困村2018年顺利出列。(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委、县经信委、县财政局、县委组织部、县供电公司、县扶贫办等)

20.聚焦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科学制定行蓄洪区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立稻渔综合种养区、杞柳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经济林果区、皖西白鹅及麻鸭养殖区,推进集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加强行蓄洪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综合能力,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行蓄洪区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行蓄洪区村卫生室今年底全面达标。完成行蓄洪区4个村(庄台)和1座保庄圩改厕、污水处理建设任务。(县农委、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计委、县住建局、县扶贫办、县供电公司等)

六、强化作风建设

21.开展专项治理。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认真查找并切实解决在“四个意识”、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资金使用、精准脱贫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促进工作落实。健全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加强扶贫领域信访受理和查处工作,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坚决予以曝光,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县纪委、县扶贫办、各成员单位)

22. 深入开展“四大活动”。3月份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5月份组织开展“大起底大整改”活动,7月份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提升”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大完善大巩固”活动。以四大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县扶贫办、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等)

七、强化保障措施

23.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严格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落实行业部门责任,按照任务分工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落实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进度。继续实行县领导联系拟出列贫困村、科级干部二层包保拟脱贫户的工作方式,督促责任落实。建立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压实责任,实行奖优罚劣。(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

24.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强化财政预算投入,按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加大清理存量资金力度,将清理存量资金可统筹使用部分的50%用于脱贫攻坚。将省级分配到县级的新增地方债务资金,优先用于脱贫攻坚。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对符合整合的项目资金按不低于80%的比例进行整合,全面建立“一办法、三清单”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力争当年项目全面完成,项目资金拨付92%以上。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国家、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结果及绩效一律公告公示,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抽查,重点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县财政局、县监察委、县扶贫办等)

25.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化解。防范产业扶贫风险、防止产业项目因盲目跟风、一刀切造成损失。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风险,纠正户贷企用、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防范加重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止金融机构借支持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道德风险,防止政策养懒汉,造成“福利陷阱”。防范社会风险,防止非贫困村、“边缘”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产生“悬崖效应”,引起攀比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委、县金融办、县人行等)

26.完善脱贫攻坚监督机制。深化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纪检监察、审计、检察、媒体、社会等各类监督渠道的作用。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完善“月监测、月通报、月调度”制度,抓好进度管控,确保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顺利推进。完善督查考评制度,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加大月监测占全年考评比重。以解剖调研、巡查暗访为主要方式,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薄弱面、薄弱环节和基础薄弱村,通过“抓后进、促平衡”,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县扶贫办等)

2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加强关心关爱,着力解决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措施,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对县扶贫领导组成员单位和乡村主要负责人、专项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开展轮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脱贫攻坚能力。(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等)

28.营造扶贫良好氛围。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宣传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做好涉贫舆情处置反馈工作,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开展宣传,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式。选树脱贫攻坚示范村,跟踪了解工作落实、脱贫进程、扶贫成效和发展变化。总结各地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等)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