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霍邱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1-04-25 15:48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霍政秘〔202131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现代产业园)管委,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霍邱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霍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425      

 

霍邱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六安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霍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以提升应急能力为重点,认真贯彻实施《霍邱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霍邱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中共霍邱县委 霍邱县人民政府关于霍邱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全县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修订了《霍邱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党政领导、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以及企业主体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建立。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的露天采石企业、轮窑企业、加油站点依法实施关停,对非法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查处销毁。尤其高度重视非煤矿山安全,制定五化攻坚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三项监管五项执法,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山建设,矿山企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铁矿行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并于2016年上半年顺利调出了全国50个攻坚克难重点县。建立矿区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主题专项整治和季度专家检查,对安全隐患实行月建月销闭环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监管模式,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以国家应急体系改革为契机,县、乡镇应急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加强。调整明确了县减灾救灾委成员单位及部门职责。县直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按要求规范设置或明确具体负责安全监管的机构,至少配备23名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县共设置16个副科级和15个股级乡镇应急管理所,初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能力进一步增强。持续推进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信息管理更加规范,信息报送更加及时准确,舆论引导更加主动有力。应急宣教和培训工作覆盖面持续扩大。

3.应急救援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至2020年底,全县已编制、修订了《霍邱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霍邱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霍邱县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霍邱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紧盯易发灾害地区,强化灾害救助措施,迅速处置灾情隐患,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初步建立了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应对洪涝、干旱、风雹、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成效显著,受灾群众在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基本生活可以得到初步救助。

加大安全生产人财物保障。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县财政全额保障,为县应急局设立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并根据需要逐年增加。同时,各乡镇、县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建立安全专家会诊体检制度,提升安全监管专业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县在城北工业园区建设县级(省级代储库)救灾物资仓库一座,占地15亩、投入240万元(中央及省配套资金)、建筑面积约800m2。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在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中的作用,建立协议储备制度,利用专项物资储备和企业储备等,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机制,应急救助能力大幅度提升。

4.应急救援能力、协作联动能力不断加强。

建立县应急部门与县红十字会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灾害防范能力、综合减灾能力、救援救助能力与灾后重建能力。持续推进--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县灾害信息员共445名,组建人防抢险队伍7支,共253人;排水防涝抢险队伍1支,28人。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全县共建立了11支应急救援队伍:矿区应急救援中心、消防大队、西山林场护林员兼职森林消防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市政应急救援队、水上搜救应急救援队、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应急救援队、防汛防旱应急队、电力抢险应急队、道路桥梁抢险应急队、防震减灾应急队。同时,霍邱县应急局与六安市蓝天救援队霍邱行动组建立了联动机制。

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依托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应急管理科学化提供坚实支撑。截至2020年底,有30家政府重点部门、150家学校、32家医疗机构、954家企业、3支应急救援队伍以及31个乡镇(开发区)和413个村(社区)注册并上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上传率均达到100%

开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20年,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霍邱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由县文旅体育局牵头完成应急广播前端,31个乡镇(开发区)和413个行政村(社区)分前端、4543个广播终端建设任务。

5.全社会应急意识进一步强化。

坚持集中宣传与常态化宣传并举,突出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拓展宣传教育渠道,依托电视、网站和网络新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和应急常识,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设立年度安全生产宣传专项经费16万元,在县电视台设置霍邱安监”“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电视专题栏目,深入报道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动态,公开曝光安全隐患和问题,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事故警示教育,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在社会上营造了强大的安全发展声势和浓厚氛围。

(二)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县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机遇和挑战发生了新的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发生了变化,开放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日益增强,在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物质保障、技术支撑等能力将大幅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加的挑战,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1.自然灾害易发频发。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异常性和难预见性,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增多,我县发生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冰雪、病虫害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沿淮地区自然湿地萎缩,洪水调蓄功能不足,水环境恶化趋势仍未根本扭转;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可能,部分建筑物设防水平低,城市高风险、农村设防低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不足。

2.事故灾难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总量仍较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一定不可控性。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危化品生产经营类型的企业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3.公共卫生安全不容忽视。受全球气候突变、世界经济一体化、城市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等综合因素影响,各种原发性或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增大,重大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隐患增多,动物疫情传入风险增加,发生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风险仍然存在。随着工业迅速发展,空气、水源、噪声污染等因素对公众健康影响不断加大。

4.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征地拆迁、金融投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引发的上访、聚集等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仍时有发生,暴恐行为、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舆情应对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及欧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城市建设等因素影响,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组织化程度提高,且多涉及面广、金额大、情况复杂,教育公平、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易酿成重大社会冲突,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

5.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快速城镇化建设增加了城市风险和脆弱性。房屋设施、物流运输、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风险逐步显现。城市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愈加集中,给城市承载能力带来严峻挑战。道路交通全面发展,安全运营风险逐渐显现,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安全隐患亦逐渐产生。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力推进自然灾害应对有序有效,为全面建设幸福美好霍邱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霍邱实际和上级部署要求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查漏洞补短板,合理确定规划重点领域,做深做实规划前期研究,强化重大工程项目论证,整合资源,集中攻关。

2.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注重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注重减少灾害损失向注重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充分发挥技防优势,筑牢应急管理安全防线。

3.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作为贯穿于应急管理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坚持科学合理、上下衔接。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特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根据六安市应急管理规划要求,结合霍邱实际,确保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能够顺应发展趋势、引领发展方向,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主导地位,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推进区域协同、城乡协同、行业领域协同、军地协同。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推动本县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以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到2025年,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公众风险观念和应急能力持续加强;事故灾害总量及伤亡人数持续下降;灾后生产生活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科学、务实。建成与城市综合风险相匹配、与新时期应急管理形势和工作任务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的、较为完善的、全面的、综合的应急管理体系,风险管控全面落实,指挥处置更加科学,核心救援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防范,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力维护,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和灾害灾难发生。

2.指标体系。

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安全、防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全面完成六安市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控制指标。

霍邱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分类目标及职责分工

序号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分类

目标

责任单位

1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乡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率

100%

县政府办、县应急局

2

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覆盖率

100%

3

政府应急预案按要求评估修订备案率

100%

4

政府应急预案按要求培训演练率

100%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

≥80%

5

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30min

6

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河流干流堤防达标率

≥95%

县水利局

7

森林防火重点区域、部位建设小型水窖、水池和拦河坝设施覆盖率

≥95%

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发展中心

8

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率

100%

县住建局

9

建成消防站个数

≥3

消防救援

大队

10

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避让搬迁、应急排险和应急治理工程)

据情况

县自然资源局

11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1

县应急局牵头

12

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

13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推进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建设

气象观测站网平均间距

6km

县气象局

14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85%

15

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80%

16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提前时间

≥30min

17

水文自动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更趋完善

依据气象降雨预报,洪水预警提前量

≤24h

县水利局

18

淮河等主要河流干流洪水预报准确率

≥92%

19

实现全天候卫星监测林火

2小时异常发热点核查率

100%

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中心

20

加密远程林火视频监控点,视频监控率

100%

21

重点林区瞭望率

≥95%

22

平均每百万亩耕地火点数

≤2

县生态环境分局

23

地震监测与信息发布能力进一步增强

正式速报信息发布时间

≤10min

县科技局、县地震局

24

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生成时间

≤3min

25

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灾减灾助理员乡镇覆盖率

100%

26

数字地震台网平均运行率

≥95%

27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报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中长期预报总体准确率

≥92%

县农业农村局

28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短期预报总体准确率

≥97%

29

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病原学检测能力

≥50%

30

中小学校、幼儿园监控设施全覆盖

中小学校紧急报警装置配备率达

100%

县教育局

31

城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及周边视频监控配备率

100%

32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

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率

≥97%

县应急局

33

县、乡镇固定、移动警报覆盖率

≥98%

34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应急联动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响应市级联动反应时间

≤30min

县政府办、县应急局

35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地铁抢通和内河水上救援及时响应

干线公路受灾路段抢通平均时间

≤12h

县交通局

36

骨干航道破坏、堵塞修复抢通时间

≤48h

37

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

≥95%

38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直报系统(REDS)运行有效率

100%

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

39

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执行率

100%

40

对至少60种已知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实行快速排查

60h

41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率

≥90%

42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稳步提升

在校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

100%

县教育局

43

卫生应急知识普及率稳步提升

卫生应急知识宣教覆盖率(城市)

100%

县卫健委

卫生应急知识宣教覆盖率(农村)

100%

卫生应急知识宣教知晓率(城市)

≥80%

卫生应急知识宣教知晓率(农村)

≥60%

44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应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应急避难场所建成数

≥1

住建局

45

≥3

46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1

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中心

47

建设水上搜救基地(站点)

≥2

县交通局

48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率

100%

县科技局、县地震局

49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率(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100%

50

灾区救助更加及时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成率

100%

县应急局

51

灾后第一批次专业应急队伍运抵灾区集结点时间

2h

52

灾后第一批次应急储备物资运抵灾区集结点时间

6h

53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时间

≤12h

54

应急通信保障更加有力

应急机构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

100%

县应急局牵头

55

民防应急指挥车、信息采集车配备率

≥80%

住建局

56

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市电网可靠性

≥99.6%

县供电公司

57

应急发电车和发电机总容量

0.1KW

58

电网应急抢修人员抵达现场的时间

城区范围

45min

农村地区

90min

59

短时停水抢修和恢复能力进一步提高

管网漏水维修时间

24h

县水利局、县住建局

60

爆管止水和抢修时间

4h

61

突发事件现场信息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

突发事件应急地理信息云平台服务

即时

县应急局

62

提供现有适宜的事发地测绘与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的时间

≤2h

63

64

获取突发事件现场视频的时间

≤3h

65

获取突发事件现场影像的时间

≤4h

66

反恐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

群众安全感

≥95%

县公安局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强化应急基础能力建设。

1.完善突发事件风险管控体系。

1)细化风险评估标准规范,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完善重大风险隐患数据库,实现重大风险隐患的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健全风险隐患治理机制,全面推行责任管理、限期治理、全程跟踪、定期销号。(县应急局负责)

2)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深入开展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动态调查;完善自然灾害隐患排查风险数据库,充分利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动态补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综合减灾能力普查资料;面向重大工程、建设开发等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试点工作。(县应急局牵头)

3)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加强双重预防体系和六项机制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防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应急对策。(县安委办牵头)

4)加强环境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应急联动管理,重点做好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辐射物、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风险防控;修订完善政府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企业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制度、公众风险知情与自我防范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健全环境风险预警预测体系。(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5)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刻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经验教训,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力量,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监测预警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指引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坚持群防群治好传统,强化乡镇公共卫生职责,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物资保障,做好必要的实物储备,建立重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配发、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加快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规划建设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加强负压隔离病房和负压重症监护病房建设,配齐负压急救车等设备。建设韧性城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平疫转预案,提升交通设施应急承载能力,引导商场、电影院等密闭场所完善空调新风系统。(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6)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和新型网络犯罪。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维稳态势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完善平安建设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加强平安霍邱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县司法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负责)

7)编制公共安全风险清单,绘制风险一张图,对重大风险源实时监控;推行常态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优化应急联动综合应急管理模式,加强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县应急局负责)

2.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1)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生态气象观测布局,提升对林地、河湖、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区域的气象监测能力;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气象监测,建立健全生态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开展生态环境气象综合影响评估。(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

2)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建设,实现3分钟内生成实测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增强地震监测系统运行效能,推进智能化台站建设;完善防震减灾群测群防体系,地震宏观观察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灾减灾助理员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建立预报指标体系、前兆异常数据库和干扰库,提高震后趋势判定和短临预测预报能力。(县科技局、县地震局负责)

3)加强水文资源自动测报能力建设,完善水工程、雨水情、水资源、水环境、河湖岸线、水文、水土保持等监测网络;完善水文自动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淮河等主要河流干流洪水预报时效和准确率;加强水利工程及河湖远程监测、监视、控制等系统建设,推进向农村水利延伸;健全农业生物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建立覆盖全县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监测站点;完善动植物检疫检验、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4)深入推进我县高危火险区综合治理,健全覆盖全县林区的森林防火预警和观测瞭望网络,完善森林火险视频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建设,增加火险因子采集站数量,加密远程林火视频监控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增加固定瞭望台数量,完成座固定瞭望台建设,并配强配齐瞭望台设备,提高重点林区瞭望率;实行县政府林长负责制;配齐配强护林员队伍,利用先进技术对护林员动态管理,提高对护林员的监管水平;完善应急食品和灭火机具、防火物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强化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和联防联治,健全县乡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发展中心负责)

5)坚持不懈抓好平安交通建设,实现全县国省干线、水运等交通运输安全监控体系全覆盖,深化智慧安全高速公路建设,强化对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安装应用的监管;全面启动铁骑勤务,实现公安交警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完善货运车辆整治专班职能,常态化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优化渡口、港口码头视频监控系统布局,做好极端天气下内河航运安全预警。(县交通局、县公安局负责)

6)完善非煤矿山、尾矿库、金属冶炼、危险化学品(含烟花爆竹)储运、装卸等高危行业安全监控系统,提升技防能力;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集中区域风险评估,实行分级、差异化安全监管。(县应急局、县经信局负责)

7)完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实现全县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建立天气系统变化和污染源排放变化动态分析系统,提升空气质量24小时预报准确率;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预警机制,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气象局负责)

8)健全秸秆禁烧五联包立体责任网络,完善秸秆禁烧工作考核问责机制,压实秸秆禁烧工作属地网格化监管责任;充分利用蓝天卫士监控系统,组织人员全天候巡查;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全面落实奖补措施。(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9)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网络;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检测机制;优化流调工作流程,提高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水平;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直报和舆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10)健全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基层测报网点建设,推广应用智慧植保新技术,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上报病虫信息;加强病虫分析会商,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11)建设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础设施。推进天网、地网工程建设,增强社会面管控及维稳处突能力;完善重要交通枢纽、重点部位、主要交通路口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布局,推进视频监控图像信息智能应用,提升风险隐患自动识别、预警预控能力;推进大数据情报智能分析研判系统建设,提升公安机关预警研判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紧急处置能力建设,构建网上网下打防管控一体化体系。(县公安局牵头负责)

12)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与传播机制,提升预警信息发布速率和时效,多元化建设预警信息接收终端,提升突发灾害精细化预报的能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县政府办、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3.提升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灾害防御能力

1)编制和完善城乡综合防灾规划,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灾害设防标准,统筹推进交通、水利、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抗损毁和快速恢复保障能力建设。(县政府办、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2)深入推进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桥改造工程,加强隐患治理和抗震加固工作;结合区域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根据灾害特点、人口分布和城乡布局,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基地)。(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地震局负责)

3)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开展河流综合治理。推进沣河及沿岗河防洪治理、淠河治理霍邱县冯瓴橡胶坝工程、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蓄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淮河流域重要行蓄区建设工程、沿淮行蓄洪区等洼地治理,提高骨干河道引排与调蓄能力;推进汲河治理,提高汲河防汛抗灾能力;加快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强化城镇防洪涝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引排工程建设,加固河湖防堤,实施驳岸挡墙、绿化护坡等工程,提升城镇和工业园区等重要区域防洪排洪能力。(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4)加强农村、临水、临崖、自然灾害易发地区道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风险评估,完善交通安全风险发布机制,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灾害防御和保通能力。(县交通局负责)

5)加强城镇燃气储存运营设施及燃气管网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增强城镇燃气安全保障能力。(县住建局负责)

4.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1)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及相关人员,推动基层应急服务站(点)全覆盖,健全完善权威、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县应急局负责)

2)制定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标准,优化基层应急队伍组织结构;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和演练的针对性,加大对矿山救援、消防救援、水上救援、森林火灾、危化品处置、环境污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投入;推进各类经济体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拓展群众化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红十字会、共青团、高等院校和基层社区,扩大我县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规模;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县应急局牵头)

3)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对挂牌的应急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出。加大应急管理示范点和示范工程经验交流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基层、辐射全县的作用。(县应急局牵头)

4)不断提升基层先期处置能力,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有效整合和共享区域内应急资源,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加大基层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应急装备设备的储备、管理、使用和更新,着力改善应急值守条件,提高基层应急保障水平。(县应急局牵头)

5)健全基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完善基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推进基层应急平台终端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增强基层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报送能力;推动面向公众和基层应急人员的移动客户端软件(APP)开发与推广应用。(县应急局牵头)

(二)全面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强化应急救援突击力量和骨干力量建设。

1)加强军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军地一体、通专结合的应急专业装备器材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骨干突击力量处置能力建设,强化特殊条件下的应急救援适应性训练,优先保障抗洪抢险、森林火灾、水上事故、地震救援等特需装备器材配备。(县应急局牵头,有关方面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矿区救援能力建设。以矿区救援大队建设为龙头,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配齐人员、强化训练、分工协作、规范标准,加大对矿山救援、森林防灭火、金属冶炼、防汛救灾等培训力度,遂行多样化救灾要求,增强综合性救灾能力,建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县应急局负责)

3)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标准化建设,按《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配齐配全灭火救援装备,强化人员配置、装备配备、日常训练、后勤保障及评估考核,建立联勤联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动单位协调会,健全快速调动机制,提高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

4)推进县一院、县二院扩建、县中医院提升,以门急诊、住院、医技科室为重点增加业务用房并配备必要设备,增强传染病诊疗能力、重症监护室(ICU)救治能力,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空间,做到平战结合;完善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预警机制,推动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全覆盖;健全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突发安全事件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舆情监测能力。(县卫健委负责)

2.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危化品生产储运使用企业、非煤矿山企业、金属冶炼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鼓励企业所在园区建设一体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加快工程抢险装备、侦检装备、救援装备等装备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强化应急处置技战术训练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县应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

2)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按常态化管控需要,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备水平;完善各级卫生救援队伍装备标准,规范卫生救援队伍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推进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建设;加强卫生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各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功能。(县卫健委牵头)

3)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检验检测能力。完善应急处置骨干队伍和专家库,建立职业化的食品药品审评员和专职检测员队伍。(县市场监管局牵头)

4)构建水上搜救指挥体系,完善水上监管搜救指挥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水上搜救工作机制,加快水上搜救基地(站点)建设,完善水上搜救硬件设施,提高水上应急救助与抢险打捞能力。(县交通局牵头)

3.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

1)落实应急救援队员的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专业应急队伍处置、应急管理专家队伍聘用、应急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招募管理以及应急队伍登记备案等相关制度。(县应急局牵头)

2)制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实现队伍、装备配置、快速反应、内部管理、培训演练的定量考核。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优先配齐、配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装备。(县应急局负责)

3)完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风景区和大中型企业的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专项演练和培训,不断提升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县应急局牵头)

(三)扎实推进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1.提升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

1)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运营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和应急指挥处理子系统,提升云数据中心运行稳定性和数据综合利用水平,为应急指挥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和整合,提升应急平台智能辅助决策综合指挥功能;加强基层应急平台终端建设,提高信息采集功能,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文字信息的快速传输;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应急平台中的应用。(县数管局、县应急局负责)

2)完善应急救灾、安全生产、卫生、公安、水利、燃气、电力、地震、国土资源、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监管、人防、森林防火等专业应急平台建设,增强监测预警与风险识别、信息收集与灾情统计、趋势分析与综合研判、指挥高度与辅助决策、情景模拟与总结评估功能。(县应急局、县卫健委、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科技局、县地震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负责)

3)不断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数据交换、维护、更新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和动态更新;对基础地理信息和专业部门的风险隐患、防护目标、队伍、物资等数据进行整合,完善应急信息资源一张图。(县应急局牵头)

2.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1)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强移动通信保障车、便携式移动通信基站、卫星通信等装备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公众通信网关键基础设施的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在重点区域、灾害多发地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抗灾能力的超级基站和备用基站,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通信装备和器材,提升公众通信网防灾抗毁能力和快速修复能力。(县经信局,县应急局负责)

2)完善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完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人防等部门和武警部队应急通信系统的作用,加强系统共建、共享、共用,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与政府应急平台之间的通信畅通。(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县住建局、武警霍邱中队负责)

3)加强应急通信专业技术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层次分明的应急通信队伍保障体系;实现政府应急机构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100%、灾害多发地区乡镇自主卫星电话终端等应急通信设备配备率100%。(县经信局、县应急局负责)

3.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1)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整合、科学管理、有效保障、快速调拨原则,科学规划、稳步推动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优化库点布局,逐步实现一库多存;合理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完善储备模式,实现应急储备物资的统筹整合和综合管理。(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负责)

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征用补偿等机制,强化重要物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的战略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监管,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负责)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预签合同、灾害保险、落实税收政策、设立基金、有偿代储等经济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资储备,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化储备格局。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应急物资。(县发改委牵头)

4)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加快形成县、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森林火灾应急救援、公安应急以及道路、通信、城镇燃气、电力设施修复等专业装备物资保障能力。(县应急局牵头,县有关部门负责)

5)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加强城市防洪、排水防涝、生命线系统抢修、应急供水、生活保障等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县发改委、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城管执法局负责)

4.提高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1)建立公路、水路、铁路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应急运力动员、调用和征用补偿机制,提高应急物资、人员等快速运送能力。(县发改委、县交通局负责)

2)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依托县内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应急物流中心,作为应急物资中转配送枢纽,将县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末端配送网点等纳入全县应急紧急运输体系。(县交通局牵头)

3)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应急物流调控能力。(县交通局牵头)

4)完善交通战备保障与常态交通运行、应急交通保障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应急物资生产、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提高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县交通局、县发改委负责)

5.加快发展培育应急产业。

1)完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学校、医院、避难场所、高层建筑应急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完善各类应急队伍、应急救援基地的装备配备标准。(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局牵头)

2)落实应急产业发展培育计划和相关政策,加大对安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用目录、清单等形式明确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应急产业。组织应急产品和服务推广示范,大力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县经信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局负责)

3)鼓励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应急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提供应急产品和服务。(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负责)

(四)深入开展社会协同能力建设。

1.有效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1)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细化干部和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深化交通运输、旅游、教育等行业从业人员救援能力专业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专项应急和救援能力培训标准;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世界急救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有效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县应急局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

2)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车、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鼓励开发制作电视专题片、公开课、公益广告、动漫游戏等和文艺创作,增强应急科普宣教的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提高公众安全应急文化素质;利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网站(页)、应急平台体系,探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新模式;扩大铸安志愿服务队覆盖面。(县委宣传部、县应急局、县融媒体中心负责)

3)建立应急广播平台,完善中波、调频、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传输覆盖网络及大喇叭系统,部署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形成县乡全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县文旅体育局、县融媒体中心、安广网络公司霍邱分公司、县应急局、县数管局、县气象局负责)

4)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制定标准和实施指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采取广泛宣传发动、企业自愿申报,加大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召开统筹调度会、分享创建经验等方式,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到2025年底前,培育3家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县应急局负责)

2.全面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建设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基地,加强基层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深入开展社区、企业、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公众自救互救应急演练。(县应急局、县红十字会负责)

2)建设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面向公众的培训演练和自救互救体验馆。(县应急局牵头、县有关部门负责)

3)细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推动实施家庭防灾减灾与应急物资储备指南落地,积极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避险知识家庭教育,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县应急局负责)

3.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1)大力支持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化应急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应急力量种类结构;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和基层应急培训,拓展应急演练模式和深度,提升应急志愿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负责)

2)正确引导社会力量有序进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明确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定位及权责,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在社会动员、志愿者培训、应急资源与捐款、一线救援、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行为;鼓励发展专业性应急志愿者队伍。(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负责)

3)支持专业化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企业自建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社会化救援有偿服务。完善政府与社会救援力量协同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搭建服务平台等形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县应急局牵头、县有关部门负责)

4)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继续推动淮河行蓄洪区政策性农房保险,为受灾农户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积极发展巨灾保险,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撑。(县财政局、县应急局负责)

(五)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加强重点领域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完善火灾爆炸、危化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事故灾难类,防汛防风、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灾害、动物疫情等自然灾害类,交通运输、燃气供应、电力供应、食品安全、粮食保障、自然灾害救助等公共卫生或社会安全类专项应急预案或部门应急预案。增强预案衔接性,制定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2十四五期间,全县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全面完成一轮评估修订。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要求,规范预案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突出做好预案审核,提高应急预案编制针对性,突出应急预案的实战功能。(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3)深入推进应急预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应急预案电子化、流程化、手册化,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应用、卡片式管理。(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4)拓展应急预案演练方式,改进演练总结评估方法,充分吸取群众建议和专家意见,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成果运用,增强预案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2.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1)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开展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构建应急指挥信息和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极端条件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发展巨灾保险。(县应急局牵头)

2)规范现场应急处置指挥组织。积极探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组织指挥管理模式,健全现场应急指挥制度,提高现场应急处置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县应急局负责)

3)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培训、交流、考察、锻炼等工作方式,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优质培训资源合作,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建立完善应急值守轮岗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应急局负责)

3.切实改进应急管理机制。

1)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完善信息报告、收集、互通、共享、会商、引导等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公众报送信息平台,强化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监测核报工作;丰富信息报送内容和手段,逐步增加图片、视频信息报送;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信息报送网络。(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2)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强化监测预警、信息沟通、会商研判、资源共享、处置联动等应急协作。积极推进区域性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和协同处置。(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3)深化军地联动机制。推进军地信息共享和协同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国防动员机制与应急机制衔接,建立健全规划、预案、队伍、信息和物资装备等方面的共享机制。(县人武部、县应急局牵头负责)

4)改进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信息报告和协作救援等方面作用,不断提升公众应急管理的参与度。加大对社会公众应急知识和救援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突发事件救援行动。(县应急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5)改善媒体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工作体系。(县委宣传部负责)

6)强化信息发布机制。推进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完善社会舆论、媒体报道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舆情的收集、监测、研判和应对工作机制;加强突发事件舆情收集和研判,及时准确报道突发事件应对情况,回应社会关切;规范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强化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能力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

7)加强应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县应急局负责)

8)优化恢复重建机制。统筹做好恢复重建需求和灾害损失评估,完善灾害评估标准和流程;完善灾后生活救助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提升灾后恢复重建能力,规范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资金管理工作。(县应急局负责)

9)规范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应急资金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应急体系项目建设;研究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加快资金拨付速度,提高应急保障效率;加大对矿山救援、消防救援、危化品处置、森林火灾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投入;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社会应急资源的征用补偿机制,鼓励发展安全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应急保险制度。(县财政局负责)

10)健全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库、安全生产领域信用记录向全社会公开制度,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县安委办牵头)

4. 健全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深化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规划;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消防救援标准、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的实施,促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应急技术装备标准化。(县应急局牵头)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提升工程。

稳步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及指挥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并扩大其接入覆盖面,实现与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急平台的衔接,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预报预警能力。协助上级部门完成本县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布设。到2025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公众有效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公众在系统发出灾害预警信息后10分钟之内接收到预警信息,县民防应急指挥车、信息采集车配备率达到80%以上。(县应急局牵头、县有关部门负责)

(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新建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个、水上搜救基地(站点)2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1个、建成消防站个数多于3个;优化各级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提升现有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储运能力;完善协议储备制度,健全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对救灾物资的管理,全面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县应急局、县发改委、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林业发展中心负责)

(三)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优化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新建类应急避难场所多于1处、类应急避难场所多于3处。(县应急局、县住建局、县科技局、县地震局负责)

(四)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建设工程。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合理规划布局,重点依托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强化床位、专业应急装备、医疗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设施建设,提高大规模伤员紧急后送、集中收治、特殊伤害与重症救治、卫生应急物资调运配送等能力,保障紧急医疗救护需求。(县卫健委牵头)

(五)应急宣传教育与科普工程。

多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救助能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五进活动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推动学校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馆。创新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宣传模式,提升教育实效。(县住建局、县科技局、县应急局、县文旅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负责)

(六)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及重点领域整治工程

1、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风险管控和预测预警功能。

2、城市及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推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大中型水库、桥梁、油气管道、电力管网、老旧建筑、特种设备等区域和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在重点工业园区开展安全风险防控评估,在特别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类风险管理数据库。

3、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程。实施霍邱县非煤矿山企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一是深化源头治理,切实执行非煤矿山(含尾矿库)相关法规规章、安全生产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非煤矿山总量控制,坚持国家矿山规模标准,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整顿关闭力度,不断提高非煤矿山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强化本质安全,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全面落实隐患排查、登记、治理、报告、销账闭环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大力推广先进技术装备;三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通过组织专家会诊、加强安全检查等措施,严密管控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深入实施尾矿库综合治理,严控增量、减少存量,2020年起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20226月底前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达到100%;四是严厉打击企业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落实、走过场、不到位和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地下矿山中毒窒息、火灾、跑车坠罐、透水、冒顶片帮,露天矿山坍塌、爆炸等事故。(县经信局、县应急局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衔接

加强应急体系顶层设计,健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应急管理领导负责制,完善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明确县、乡镇应急机构的职责定位,做到职责清、层级明、效率高。各级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各级、各类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与其他规划之间要做好衔接工作,充分利用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各类危险源、重点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因素,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保障资金投入和监管。

完善政府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机制;认真落实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健全巨灾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保险赔付、巨灾基金为共同支撑的多元化经济补偿模式,鼓励政策性金融对应急管理工作给予支持。推动出台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给予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支持政策,研究探索促进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研究完善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捐赠、进行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研究鼓励家庭购买应急产品和储备应急物资的管理办法,制定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享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办法。

(三)强化实施监督和评估。

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查指导和跟踪分析,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障规划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加强对本地区实施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拓宽和疏通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