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霍邱县文旅体育局(广电新闻局) > 政策解读 > 上级政策解读

市文广新局(体育局)局长魏武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11-29 00:00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7月29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六政〔2016〕5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下面,我就有关内容向大家作一解读。

 

一、《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第一、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体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的重大作用。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设立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和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同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把体育消费作为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

 

第二、国家和省出台相关文件的概况。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46号文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2015年7月,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皖政67号文件),提出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消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并列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三、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况。“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增加体育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据统计,2015年六安市体育产业总产值13.1亿元,在全市GDP占比1.2%。但全面客观地看,我市体育场馆发展不足,体育产业总量不够大、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体育消费意识不够强、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于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的意义。

 

第四、我市《实施意见》出台概况。国发46号文件和皖政67号文件下发后,为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同时,加强了宣传,除在广播电视报纸的宣传外,市文广新局还在网站上设立链接、漂浮窗口等,利用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国发〔2014〕46号、皖政〔2015〕67号文件精神,解读文件精髓。就如何贯彻问题市政府领导作了重要批示。王安义副市长还亲自带队赴舒城、裕安、金寨等地及有关骨干体育企业开展调研。根据市政府领导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新局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发46号、皖政67号工作方案,并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媒体公开征集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我市贯彻落实皖政67号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去年第三季度,市文广新局联合市发改委启动了《实施意见》起草工作。起草稿完成后,先后多次征求了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草案。期间,还多次征求全市体育系统和部分体育企业的意见,于今年 6月 30 日,市政府第 44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实施意见》的内容和主要亮点

 

在制定《实施意见》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紧密联系六安实际,突出重点。主要内容和亮点是:

 

一是准确把握发展目标。根据我市体育产业统计调查结果和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和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参照国家和省的科学测算方法(占经济总量比重的4%),提出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30亿元(全省2000亿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50%以上,达到300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国家和省提出的平均指标,2014年统计我市为0.99平方米)定量指标。

 

二是合理体育产业布局。结合我市现有和潜在的体育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市属各地的地域特点,围绕“一心一廊一谷一带”绿色发展总思路,因地制宜布局体育产业。汇集全市调研成果,梳理思路,提出支持、鼓励、扶持重点项目,鼓励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各级引导争创各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通过规划引领、集聚优势、突出重点,为发展六安体育产业指明了路径,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空间集约的全市体育产业布局。补齐短板,打牢基础,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市级重点布局“两馆一场”(体育馆、游泳馆和体育场);县级按照“四个一”(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室内或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标准,建设和管理好体育场馆。城市街道规划建设“一房一场”(建设一个健身房、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城市居委会(社区)规划建设“一苑多点”(全民健身苑、多个就近方便的全民健身晨晚练点)。同时,加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三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根据国发46号和皖政67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简政放权的要求,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强化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营造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提升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意见》突出了鼓励社会参与、吸引社会投资等方面内容。一方面,强调参与主体和领域更加广泛,提出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突出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强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场馆设施建设运营、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和职业体育发展,实行更加多元的参与方式。

 

五是注重业态多元发展。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体育产业相关产业”,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衍生产品等新型业态发展;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二是关注“互联网+体育产业”,引导互联网企业与体育企业的对接,创新服务平台和运营模式,开发公共体育服务软件。

 

六是丰富消费供给。《实施意见》从丰富市场供给和体育赛事活动、营造健身氛围等方面,提出促进体育消费的思路措施,引导人民群众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注重扩大消费市场供给,重点加强公园专项体育设施和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在城市建设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探索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培育,完善赛事产业链,开发赛事衍生产品,发挥赛事综合拉动效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引导体育产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健身服务。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健身消费理念,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探索并实行银行卡、社会保障卡刷卡健身服务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强调营造健身消费环境,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等方面,为群众健身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使体育市场活而有序。

 

七是完善保障措施。重点提出了将中小型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企业纳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市、县政府设立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针对具体体育产业,设立专项体育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和产业项目;对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价格执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进入同级政府的规划委员会;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配套群众健身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鼓励高校培养各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等政策措施。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建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细化行业管理、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措施。

 

三、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

 

市政府对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已经作出明确部署,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贯彻落实。

 

我们认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关键就是要吃透文件精神,把握好“五个发力点”,即: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发力,在培育市场主体上发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发力,在促进体育消费上发力,以及在发挥政府作用上发力。主要是通过以下三项具体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学习。通过召开全市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举办大讲堂、组织讨论会等形式做好《实施意见》学习宣传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要细化方案,拿出具体举措,并跟踪督促问效,确保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落实相关重点工作。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市有关部门将加强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意见》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定期对相关专项工作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联合督查,以确保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