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邱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霍邱县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0-09-30 16:37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0年9月3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上

霍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臧旭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应对,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恢复,上半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复苏态势。

上半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4%转正为1.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4位。其中,一产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2.9%;二产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0.5%;三产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实现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招商引资同比增长10.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

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上半年,全县医疗机构共接诊发热病人20277人,累计核酸检测采样13124人次。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中型企业353家816次,小微型重点场所1842家4074次。对全县8所高中、80所初中、4所中职和507所小学、教学点、幼托机构进行疫防指导18499次,发放宣传挂图500套,宣传折页20000份。全县累计确诊的 13例新冠肺炎患者、4 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已治愈出院,自2月19日后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面对7月中下旬特大洪灾,采取有力措施,有效组织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按要求限时做好姜唐湖行洪区、城东湖蓄洪区运用准备工作,于7月20日在姜唐湖正式行洪,为保障淮河下游堤防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再一次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农村工作深入推进。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夏收小麦142万亩,亩产410公斤以上,品质、单产较去年显著提升。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61万亩。全面完成2019年1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沣东干渠除险加固、油坊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完工。“霍邱虾田米”入选农业农村部 “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获批。新认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新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全面完成2018、2019年度清产核资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完成59403户改厕排查整改工作。稳步推进2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编制完成《霍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获得全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表彰。

规模工业生产势头良好。积极贯彻落实市工业“积树造林”工程,统筹做好签约项目库、落地建设库、投产达效库 “三库联动”。上半年,实现签约入库项目30个,落地建设项目24个,投产达效项目9个。实现技改入库项目45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速43.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102.9%,同比增长4.3%。工业用电量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5%。

四大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一城两区一带“121”四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蓼大道等14条市政道路工程全部通车,南环路道排工程交付使用,初步形成六纵六横城区道路框架。主城区中央景观带项目、霍邱二水厂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现代产业园持续推进高新创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筹备工作,智能微电机组件、半导体照明等一批新兴产业初具雏形,产城融合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铁矿深加工、循环经济、机械制造”三大产业,总投资135亿元的300万吨钢铁项目全流程建成投产。循环化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初验。长集示范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个。新建、续建淠淮经济带和江淮果岭项目102个,完成投资5.5亿元。2019年度2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加快实施,2020年度3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

项目及投资工作稳步开展。争取县一院新区内科住院楼、育英嘉苑小区等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1.31亿元。围绕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物资储备体系4大领域35个具体投向,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0个,总投资112.5亿元,拟申请新增中央投资52.4亿元。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2020年计划发行债券12.22亿元,目前已发行9.42亿元。实现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15个(含储备转化开工),占年度任务75%;竣工项目6个,占年度任务42.9%。纳入“精重促”系统项目143个,总投资556.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49亿元。参加市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5次,2020年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及农村道路建设、金日晟年产150万吨/年球团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三大攻坚战”取得长足进步。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政府性债务和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实施沣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不定期对沿岗河城关段排污口进行巡查。大力推进建筑领域扬尘治理、散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82%的目标要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5.7%,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要求。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效完成22所智慧学校建设任务。“非国债”学前教育项目、城关镇中心小学水门塘分校项目稳步推进。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县二院住院部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县二院老年医学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县一院新址迁建项目即将进场施工。全县31个乡镇(开发区)、398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配备,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要求。总投资22.2亿元的淮河行蓄洪区居民直接外迁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安置房封顶1129栋,封顶率90%。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080套,占全年总任务110%。城镇新增就业3730人,完成计划数81.1%。城镇登记失业率2.9%,低于年初控制目标。新增城乡低保1274户、2052人,新增特困人员446人。紫荆苑、菱湖公寓、西湖山庄老旧小区整治有序建设。民生工程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在肯定成绩取得不易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接续不足、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全市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省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大幅下降。加之今年暴雨受灾严重,疫情、灾情造成的损失短期内难以弥补,下半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当前,新冠疫情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处于保护主义抬头和缓慢复苏阶段。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县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表现出缓中有升、经济向好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六稳”“六保”以及对冲疫情影响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减税降费执行期限延长、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效应正在叠加释放,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增强了企业信心,提振了市场预期,预计下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稳中求进。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深做实,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乘势而上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抗疫情战汛情,抓常态化疫情防控,抓防汛救灾工作,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紧扣稳定经济发展预期、投资者预期、社会民众预期,密切关注各项关键经济指标的升降速度、结构变动和目标完成情况。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细化纾困惠企措施,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加大对服务业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本年度新增在统服务业企业11家。加大对本地建筑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县级建筑企业诚信名录。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紧密结合“四送一服”活动,开展一企一策指导。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竭力做好审批服务“一窗制”改革,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全力抓好援企稳岗,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积极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大力开发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坚持底线思维,不折不扣贯彻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效保障。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和仓储设施建设,落实迎峰度冬安全保供电措施,持续开展主网隐患治理,保证粮食能源安全。确保“六稳”、“六保”政策落细落实落到位。

二是科学谋划,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紧紧抓住中央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机遇,继续加强重点投向和政策研究,全力以赴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充实更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精重促”行动项目库,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重点谋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探索谋划新基建项目。针对今年洪灾暴露的突出短板和弱项,围绕水利、交通、电力、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积极谋划编报争取项目。立足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及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需要,开展针对性外出招商,提高引资项目落地率,提升落地项目转化率。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创新升级,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强化项目跟踪服务、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因素。加快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S343霍陈路一级公路改造(一标段)、中广核光伏等项目建设。力促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卧阳安置小区(二期)等项目尽快竣工验收。力争城乡道路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县二院扩建、皖西经济技术学校(职教园区)校园建设等项目尽快开工。

三是凝心聚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坚持“四个不摘”原则,保持帮扶政策和支持力度连续稳定,防止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坚决抓好脱贫攻坚普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今年全县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顺利有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确保小康成色。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继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积极推进城东湖水源地问题整改。落实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督促重点监管企业抓紧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大力推进全县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

四是提质增效,加速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放大长三角一体化、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合六经济走廊等区域发展战略叠加政策优势,积极推进皖北(霍邱)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工作。依托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县域层面和孟集镇、冯井镇、龙潭镇、乌龙镇4个乡镇层面,着力打造“3+4”产业承接平台,加快承接铁基新材料、矿山机械制造、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玩具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经济开发区延伸拉紧“铁矿—钢铁—建材”产业链条,致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钢铁产业基地。围绕钢厂上下游产业链,积极谋划“十四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建设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壮大矿冶经济实力。加快推动现代产业园高新创业园一期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高新创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年底前完工。进一步完善产业园路网建设,力争年底前启动区一期道路竣工验收。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五是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改善。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城区教育资源投入,优化调整城区教育布局,启动城关镇第一小学校址重建项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医防融合工作,加快核酸实验室建设。继续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加大基层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确保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95%。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改善群众健身设施条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疫情”时代,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奋勇争先,进一步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努力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附件: 1.霍邱县2020年上半年主要指标与年初预期和全省、全市对比情况表

2. 霍邱县2020年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名词解释

“精重促”行动:即“精选择、重开工、促竣工”行动。系市政府为化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在全市开展的扩投资重大项目行动。

“四最”: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一网、一门、一次”: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一窗制”改革:综合窗口(前台)统一收件+部门受理岗(中台)分类受理+部门行政审批办公室(后台)集中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变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

“四启动一建设”:启动水毁设施修复、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对受灾农民和农业经营大户进行综合帮扶服务、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成果,谋划建设城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