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民政局第一季度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年4月30日

发布嘉宾

发布地点霍邱县政务服务中心A区三楼三号会议室

主  持  人霍邱县数管局公开股工作人员   张钟书

摘要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政府兜底性举措,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县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发布会实录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霍邱县民政局新闻发布会。

经县政府同意,由县政务公开办、县电子政务办安排,很高兴今天能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政府兜底性举措,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县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实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一、开展情况

1.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强化阳光低保动态监管,坚持做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按照低保操作程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规范城乡低保申请、调查、审核、公示、审批等工作环节,加大定期核查和动态管理力度,健全低保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目前有城镇低保对象8306户、9926人,有农村低保34420户、 49374人。1—3月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944户、1108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594.26万元。

2.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确保共享全面小康。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开展分散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摸底调查,及时安排有集中供养意愿人员入住养老机构;对自愿分散供养的人员,落实委托照料人及联系人。建立健全特困人员动态调整机制,按审批程序对供养对象实行随机复核、适时调整,对不再符合供养条件的,终止供养。目前有农村特困人员13513人。1—3月累计发放供养资金2826.34万元。

3.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切实救急解难。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网络作用,开展经常性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重病、重残人员、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时核实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情况,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积极落实临时救助政策。2019年建立了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救急解难。2021年拨付乡镇临时救助备用资金100万元。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7.53万元,救助170人次。

二、“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

为切实做好两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县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一是加强对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监测排查,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两节期间”全县共有444人纳入低保,43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办理临时救助98人次。二是提前发放2月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资金,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399.12万元,特困供养1877.39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3.68万元。三是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明确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乡镇可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四是对城镇困难群体进行摸排,共摸排困难群众68人,建立台账,走访探视,分类救助,为26人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三、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大力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对困难群众开展救助帮扶,积极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切实救急解难。

1.统筹推进全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政策和机制,及时处理社会救助工作中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2.加强信息化建设。对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强化救助对象的信息管理,对审批权限下放的乡镇同步开展社会救助业务网上审核、审批,发挥低保信息系统网上办理及监督管理。

3.简化优化办理程序。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对困难群众开展救助帮扶;规范城乡低保申请受理、公示、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审核审批程序,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建立信息核查制度,所有申请低保的家庭实行承诺制、村(居)干部对申请人家庭信息真实性实行承诺制,为低保审核审批提供更加详实的信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强化兜底保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