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年5月19日

发布嘉宾

发布地点霍邱县政务服务中心A区三楼三号会议室

主  持  人霍邱县数管局公开股工作人员 高文静

摘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按照“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组,围绕十大工程和双基建设成立19个专项指挥部。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包保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全县398个行政村全部派驻扶贫工作队,其中86个贫困村工作队队长由副处级干部担任。构造内容完备、切合实际的政策体系。2016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密集出台了“1+23”的政策文件,解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不断充实完善,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扶贫工作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构筑科学有效、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坚持激励与惩处并重,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检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年度目标任务实行“量化管理、节点管控”,建立“月点评、月通报、月调度”机制,不断传导压力,推进工作落实。

发布会实录

各位新闻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霍邱县扶贫局新闻发布会。经县政府同意,由县政务公开办、县电子政务办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近年来霍邱县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及贫困县摘帽后工作打算。下面,就相关内容向各位新闻朋友介绍汇报如下:

一、贫困状况

我县是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全省深度贫困县。境内城西湖、城东湖、姜唐湖三大行蓄洪区面积90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沿淮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25次奉命行蓄洪,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较慢,贫困程度较深。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2943户177960人,贫困村86个,贫困发生率为12.31%。

二、工作成效

一是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73075户167976人,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2.31%下降至目前的0.24%。

二是县域经济稳中向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项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围绕一城两区一带着力打造“121”四大发展平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财政收入29.1亿元、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增长10.9%;到位境内引资94.2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3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2元、增长11.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由2014年的14%提高到2019年的85%;户均配电容量由2014年的1.5千伏安提高到2.31千伏安;公路里程由2014年的1976公里提高到3548.8公里,公路密度由2014年的每百平方公里49.6公里提高到109.6公里;2014年行政村通光纤数为105个,2017年398个村实现“村村通”;光纤里程数由2014年的6360公里提高到12619公里。

四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5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2014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32890人。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22.77%。全县养老床位由2014年的6261张增长到2019年的11844张,每千名老年人现拥有养老床位45.8张,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3%。2014年以来累计改造27299户危房。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安徽省人民政府4月29日发布贫困县退出公告,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三、主要做法

(一)提高站位、强化举措,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上聚焦用力

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按照“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组,围绕十大工程和双基建设成立19个专项指挥部。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包保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全县398个行政村全部派驻扶贫工作队,其中86个贫困村工作队队长由副处级干部担任。构造内容完备、切合实际的政策体系。2016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密集出台了“1+23”的政策文件,解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不断充实完善,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扶贫工作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构筑科学有效、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坚持激励与惩处并重,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检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年度目标任务实行“量化管理、节点管控”,建立“月点评、月通报、月调度”机制,不断传导压力,推进工作落实。

(二)瞄准靶心、对症下药,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上聚焦用力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我县把“精准”要义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盘清家底,精准识别“扶真贫”。2016年以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两该两不该”清理核查等活动。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数据比对,对疑似识别不准的信息,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切实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粒纽扣”。深挖穷根,精准施策“真扶贫”。每年年初,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大走访大调研,逐户制订年度帮扶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严格把关,精准退出“真脱贫”。每年对拟脱贫户实行“达标认定”,凡有一项不达标的不予脱贫。对脱贫对象实行“评议公示+告知认可”程序,除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程序外,增加告知认可环节,在评议之后、公示之前逐户发放《脱贫告知认可书》,对有异议的,进一步调查核实,不达标的暂不脱贫。

(三)双业并举、志智双扶,在“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上聚焦用力

我县地势南高北低,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在南部岗区打造“江淮果岭”、构树基地。发展冬枣、黄桃、猕猴桃等经果林2.3万亩,成功创建“皖翠”“皖金”等著名品牌。在彭塔乡流转3000亩土地,建设构树种苗繁育、规模种植、饲料加工、特色养殖、科研基地,建成“印遇龙院士工作站”,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构树扶贫科技示范园。在中部畈区主推特色养殖、培育品牌。霍寿黑猪、麻黄鸡、皖西白鹅等是我县的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年均出栏生猪110万头、家禽3100万只。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我县引进法国朗德鹅外来品种,培育朗德鹅养殖企业106家、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58家,年养殖朗德鹅310万只,加工鹅肥肝2400吨,产值15亿元,累计带动5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为全国鹅肥肝产量第一大县。2018年,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表彰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在北部湖区做活“淮水文章”、立体增收。全县积极推广稻田龙虾生态养殖,2019年已发展到51万亩,引导1.4万户贫困户发展稻虾产业,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引进出口外向型企业方硕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小龙虾深加工。2019年5月我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在城西湖、王截流等湖洼地建设莲藕、蔬菜、蘑菇等种植基地,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城西湖万亩莲藕扶贫基地,该基地入选2019年全省十大扶贫产业园。强化志智双扶,推进三产融合。开展“脱贫榜样”评选活动,组织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弘扬勤劳致富、自立自强、脱贫光荣的主旋律。加强稻虾养殖、畜禽养殖等劳动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86个扶贫产业园、96家龙头企业、457家合作社、1054个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县现有就业扶贫车间22个,目前吸纳贫困人口219人就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498名弱劳动力就近就业。组织各类电商专题培训,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电商示范村5个、电商示范网点6个。2019年10月14日,我县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作了《30万人闯出一条路 小龙虾托起大梦想》的交流发言。

(四)对标对表、善作善成,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聚焦用力

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也不拔高标准、吊高胃口。强化教育扶贫。落实义务教育适龄子女控辍保学政策,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实名登记,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切实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就学问题。2014年以来,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306960人次2.87亿元。强化健康脱贫。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两免两降四提高、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政策,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2016以来贫困人口享受综合医疗保障101.2万人次,支付资金13.72亿元。强化危房改造。对农村危房全面排查鉴定,做到“应改尽改”。2014年以来,共改造农村危房27299户。强化饮水安全。投入7.53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以深度贫困为重点,集中火力,集中攻坚,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导向,大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双基建设,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以统筹协调为目标,实施边缘边远均衡行动,尽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